三年级下册人教版《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7-02-17  编辑:友念 手机版

  这篇课文中有许多隐性的语言文字,作为文本的“留白”,如果能够好好地利用它们,孩子们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将更加透彻和深刻。在交流、理解的五个重点句的教学中,我都比较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产生联系,也比较注意抓住文本内部隐藏的信息和“留白”,使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展开思维,理解文本词句深层次的含义。比如“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中的省略号,孩子们可以读到很多标点里所隐含的东西;比如“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中的“什么”究竟指什么,让孩子自己来填补书本中的空白,看到文字里的,联想到文字外的,使孩子对留白的理解适时地和画面达成共鸣,进而促进对文字的理解和意义的把握。

  三、以“朗读”代解说,体验语言文字

  首先,我采用复习词语并运用词语说句子的方法复习前面的第一个自然段,既作为对第一课时学习的检测,这样的复习方式也更符合一篇“故事”的特点。而这种方式由于触动了学生的兴奋点,学生的思路也更加活跃,之后的学习和理解也更加多元。

  在教学几个重点句时,我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后都不忘让孩子带着自己的体会去读一读句子,每一次的朗读以文字的解读为基础,同时也把对文字的理解推到了新的高度:在朗读中体会两个“不断”,在朗读中理解三个“变成”,在朗读中目睹那“没喘气的大雨”,在朗读中经历漫长的“一年年一代代”和“多少年多少代”。

  四、以情动情,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

  最后一个环节我通过小练笔旨在使学生从文中受到启发,懂得“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后已经认识到了要保护树木,不能乱砍乱伐,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道理。但是在让他们对小村庄的人们说几句话,并提出环保建议这个环节时,由于学生没有亲身体验,加上词语积累不够,所以口语表达也就不流畅。因此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口语练习,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必要的目标。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本主旨。

  2、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引导学生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原因。

  2、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件展示,设疑激趣,引进文本:

  课件出示两幅图画让学生鉴赏,同时设置悬念,随机将学生引进文本。

  二、课件过渡,图画引领,疏通文本: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幅图画的不同点。

  2、让学生找出与两幅图画相对应的段落,指导品读。

  3、让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4、让学生展开想象在两幅图画之间再加一幅图画。

  三、课件催化,寻根求源,感悟文本:

  1、教师过渡,引读文中写村民肆意砍伐树木的部分。

  2、学生合作探究:小村庄被洪水冲毁的原因,并引导学生寻找“源头”。

  3、让学生扮演角色想象说话。

  4、让学生交流“村民”及“锋利的斧头”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并将二者相联系,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5、学生讨论:怎样能使这块土地重返原来的面貌?

  四、课件引申,内外相通,拓展文本:

  1、学生交流:自己身边所存在的破坏环境的现象。

  2、让学生围绕“争当环保小卫士”这个话题交流自己的想法。

  3、布置学生画一张环保宣传画。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