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风筝》说课稿与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7-12-26  编辑:林仪 手机版


  《放风筝》说课稿

  一、说教材。

  放风筝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叫科书语文第六册五单元的第一篇看图学文,讲的是孩子们兴高采烈放风筝的事。画面有许多孩子,许多风筝。有的孩子已经把风筝放上了天空,有的正在放,有的把风筝拿在手里准备放。正在放风筝的两个孩子是我和哥哥。

  课文按放风筝的顺序叙述了画面的内容。其中我和哥哥放大蜻蜓是叙述的重点。全文共7个自然段。第一段说在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去放风筝。第二段说放风筝的人很多,风筝的式样也很多。第三段说兄弟俩把大蜻蜓放上天的。第四到六段说的是大蜻蜓飞上天后的情况。最后一段说各种各样的风筝在空中随风飘荡的美丽景色。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大岗》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图画的方法,激发兴趣。

  3、知道怎样才能把活动写具体。

  4、学会展开合理的想象。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落实素质教育,改变以往的教师问学生答的灌输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作相应的指导,辅助学生学习课文。在指导学生学习的时候,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画,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题性,让学生自读自悟,讨论研究,通过看一看,读一读,找一找,议一议等方法来学习疑难处。

  三、说教学过程。

  1、通过猜谜语揭示课题。

  2、组织有顺序地观察图画,整体感知。

  3、自学第一段,说一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4、通过齐读第二段,了解到体育场不仅人多,而且风筝多。

  5、一生读第三段,其余同学边听边勾出放风筝的动作,知道作者是通过这些动词来把我和哥哥放风筝的过程写具体的。

  6、自由学习第四到六段。

  7、展开想象,如果你看到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你会想到什么呢?

  8、总结。

  《放风筝》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读文体验、拓展实践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所以部分简单的生字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完成。对于读音较难、字形复杂的生字教师可以单独加以指导,但这并不是教拼音或字形结构,而是对其巩固复习。这虽不是课文教学的主要部分,却是教学的重要部分。本堂课中的生字在字形上重点指导了“翱、翔、翼”。

  文教学,永远离不开听说读写,永远是在想一想、读一读,读一读、想一想,想一想、写一写这样的过程中螺旋上升的。整堂课中,读、想、写并不是人为割裂的,读为想打下了基础,而想象说话又能促进更好地读,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课文人文内涵的理解将一步一步加深。在课文结尾处,让学生学习课文的描写,请仔细观察一个同学,向大家作介绍,并猜猜他是谁,在充分朗读、理解的基础上,学生最后才能有自己多元的感悟。学生的语言选择是开放的,这就要求教师有很强的调控能力,帮助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并及时记录好的词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素材。


更多相关文章:

1.人教版三下《惊弓之鸟》教学反思

2.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

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她是我的朋友》教学反思(4篇)

4.三年级语文下册《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5.三年级下册《妙不可言的位置》教学反思

6.三年级下册《太阳》教学反思

7.三年级语文下册《检阅》教学反思

8.三年级下册《除三害》教学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