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亡羊补牢》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寓言《亡羊补牢》,理解词句的意思。
2.理解寓意。
重点难点:
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寓言,谁能说说什么叫寓言?(寓,寄托;言,讲道理。寓言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寓言《亡羊补牢》。(板书课文题目)
二、解题,引出主要内容
1.请同学们查字典,说一说题目中的“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亡”在古代指丢失。“牢”在文中指羊圈。)
2.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吗?(养羊人丢失了羊才去修补羊圈。)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指名认读。
wánɡ láo亡羊补牢 juàn羊圈 kū lonɡ 窟 窿 diāo 叼走 fanɡ街 坊 quàn 劝告 huǐ后悔
2.交流讨论,记忆字形。
窟:上部是“穴宝盖”,下部是“屈”。 街:中间最后一笔是“提”。
窿:上部是“穴宝盖”,下部“夂”的下面有一横,不要漏写。
3.口头组词。
四、深入学习,理解寓意
1.默读课文。思考:养羊人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会丢?(丢了两次羊,因为羊圈破了。)
2.学习第1~4自然段。
(1)指名读,画出第一次丢羊的原因。(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2)请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丢羊的事。(因为羊圈破了个窟窿,狼从窟窿叼走了羊,所以羊少了一只。)
(3)句式训练。
投影出示填空:
我今天特别高兴,原来_________________。 因为小丽生病了,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养羊人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破了,那么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什么呢?(不听街坊的劝告。 )
指名读街坊和养羊人的对话。
(5)养羊人的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养羊人的想法不对。因为他不修羊圈,羊还会再丢。他只想到已经丢的羊回不来了,却没有想到还会再丢羊。)
同学们分析得对,养羊人没有认真分析丢羊的原因,考虑问题不全面。
(6)养羊人不听劝告的结果是什么?齐读第4自然段。
“又”是什么意思?(这一次丢羊的过程跟第一次一样。)
由此可见,不听劝告,没有及时补救过失,不好的结果就会重演。同学们,这样的道理适用于学习吗?(比如做作业,如果做错了,一定要好好分析原因,及时改正错误,下次不再错。)
3.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画出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的想法。
(2)理解句子,出示投影: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后悔”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感到自己以前的行为是错误的。说明养羊人认识到自己以前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
(3)养羊人现在修羊圈晚不晚?为什么?(现在修羊圈不晚,这样以后就不会再丢羊了。)
这次,养羊人思考问题比第一次有了进步,想问题想得全面了。
(4)课文中哪一句说明现在修羊圈不晚?(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5)投影出示课文插图。
请你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图上的内容。(因为养羊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赶快修补好了羊圈。)
(6)养羊人这样做的结果怎样?(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再也”一词说明什么?(强调从此以后他的羊一直没有丢过。)
五、深入理解,揭示寓意
1.想一想:在丢羊、修羊圈这些事中,养羊人做错了什么?又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不听别人劝告,考虑问题不全面。做对了:吸取自己不听劝告的教训,及时改正错误,修补羊圈。)
2.你读完了这个故事后懂得了什么?(一个人有错,只要及时纠正、补救,就还不算晚。)
3.总结:这节课我们不但学习了一则寓言,懂得了它所告诉我们的道理,而且知道了读书要边读边想,这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越读越聪明。
三年级上册《亡羊补牢》教学反思
《亡羊补牢》这则寓言较短,为了能在一课时很好的完成。在这节课里,我结合学习寓言通常使用的三个步骤来教学。首先是试题理解题意。然后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内容。使学生有目的的,在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最后联系实际理解寓言。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到小组内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上我同时采用回答问题与朗读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的学习。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并通过人物对话模仿,让学生切身体会对话的语气,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
二年级是开始写作的最初阶段,在学文的同时要时刻想着为写作打基础。所以在本节课教学中中,我利用插图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口语交际的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也让学生能联系实际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这样也就教给了学生学习寓言的方法。
有其优点也就不自然的存在一些不足;语言运用不恰当。有罗嗦现象,导致课堂延时。由于时间关系没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亡羊补牢的例子。再有就是没有拓展延伸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