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天都峰教学难点突破实录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爬天都峰》(人教版第五册),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老师出示课文结尾爸爸说的一句话(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师:经过自学,你们理解了爸爸为什么这么说了吗?汇报一下你们学习的收获。
生:最后一自然段说“爸爸听了,笑着说:……”,就是说,是因为爸爸听了我和老爷爷的对话,才这么说的。
师:你能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来思考,真会学习?选大家都来读一读老爷爷和“我”的话,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教师出示:
“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选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选我应该谢谢您!”
生:老爷爷说“我”爬天都峰的勇气鼓舞了他,他才下决心爬上了天都峰;“我”说我有勇气向上爬,是因为看到了老爷爷也要爬天都峰。
生:我读明白了:老爷爷没有想到自己能够爬上天都峰。
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老爷爷说“现在居然爬上来了”,“居然”就说明没想到。
生:老师,我给他补充。老爷爷说“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这也说明老爷爷只是来爬天都峰,并没有爬上去的决心,当他看“我”这么小,也来爬山,才下了决心。(不少学生点头同意)
师:你们真了不起?选能通过朗读表现出你们的理解吗?
(自由读--指名读)
师:还读懂了什么?
生:我觉得这个小朋友原先是没有勇气向上爬的,因为他说:“我是看到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师:老爷爷是没想到自己能爬上来,小朋友是没有勇气向上爬。你们的意见呢?
生:我不同意?选老爷爷就是来爬天都峰的,怎么会没有决心呢?
生:我也不同意,他开始时是有决心的,黄山多美,他一定想爬上黄山的最高峰!
生:老师,我觉得他们说得有道理。但是从第二自然段知道,“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时,抬头望天都峰,勇气就没了。
师:是不是这样呢?
(有的同学把书翻到第二自然段这页,读书验证。)
教师出示(语言表达训练):
当我看到_____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
当我看到_____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
生:当我看到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时,我想:我爬得上去吗?当我看到石级笔陡,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掉下来时,我觉得真叫人发颤?选
师:你能转化课文的语言来填空,很好。有不同填法吗?
生:当我看到峰顶这么高时,我有些犹豫;当我看到石级这样陡时,我有些害怕了。
师:有了自己的体验。想象此情此景,练习读一读。
师:我们再来读小朋友的这句话--“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选我应该谢谢您?选”你又读懂了什么?
生:是老爷爷来爬天都峰,给了小朋友勇气。
生:是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也来爬天都峰,使有些胆怯的“我”不再犹豫。
师:课文哪部分写到了这个内容?
(有的学生说第4自然段,有的学生说3、4自然段,还有的学生说3~5自然段。教师建议学生读读第4自然段,体会一下这一自然段与3、5自然段的联系,从而悟到3~5自然段是一个整体。)
(学生自由读3~5自然段。)
师:这一老一小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呢?
(学生读有关的语句:“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师:现在,我们分角色读读8~10自然段。看看谁能结合爬天都峰的过程,说说我和老爷爷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
《爬天都峰》一课既是老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也是我们新课程中的一篇课文,其的教学教育意义可见一斑。在教学《爬天都峰》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解决了生字的认读这一关,其次我把朗读感悟重点放在了对天都峰的高和险上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的话语上面,让学生充分去朗读,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体会人物的内心,从而让学生丰富语言,受到文中情感的激励。比如在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险上,我让学生多次朗读第二段,并在范读中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体会。“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体会天都峰的高。
在朗读到“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体会到天都峰的陡和险。在学习我和老爷爷相互的激励话语上面,我重点抓住了老爷爷和小作者的对话进行体验。让学生把下面两句话中体验:“小姑娘,你也来爬天都峰?” 和“老爷爷,你也来爬天都峰?”特别是那个“也”字的体悟,老爷爷心理变化过程其实也是小姑娘的心理变化过程,学生有了对老爷爷的心理感悟以后,对小姑娘的心理变化及其原因就有了清楚的认识,表述时便能做到合情合理,并从中受到了感染和教育。
语文三年级《爬天都峰》教学反思:以及在体会爸爸的话中知道我和老爷爷是从别人身上得到力量的。 “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到这里学生就能够体会到课文的用途和课文所表达的意思了。在课堂中,学生的表现十分出色,做到了走进课文,充分地感悟,自由地表达。这堂课,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合理,语言丰富。
遗憾的是学生能理解到小姑娘与老爷爷是在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而再进一步升华到人与人相处也应该是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这一点时,好像有些迷惑不解,是不是三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这样的阅历,还是前面的铺垫还不太够?
课堂上是不是还应该增提一个问题:作者与老爷爷是素不相识的,但他们能相互鼓励,都能从对方汲取力量,那么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呢?那样的话学生可能就会想到人与人的相处,而不会停在小姑娘与老爷爷俩人身上吧!唉,新课程的文本该挖到多深呢,还是没有很好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