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不懂就问》优秀教案及反思

发布时间:2017-11-15  编辑:林仪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能识记11个生字;正确书写“懂、念、段、糊、涂、晃、呆、雀、厉、漏、详”11个生字。积累8个词语。

  2、学习边读边思考。朗读课文,想想为什么孙中山明知会挨打,还要向老师提问题。

  3、正确朗读课文;说一个“不懂就问”的事例。

  4、明知不懂就问是人的美德,更是学习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识记11个生字,正确书写6个生字。懂得不懂就问是人的美德,更是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我们在学校里学到了许多知识。而在古时候,人们把学校称为“私塾”。

  1、 板书并学习:私塾

  师:以前,孩子们在私塾里是怎样读书的呢?

  2、 出示第二小节。

  3、 交流读后的感受。

  师小结:那时候的私塾老师一般都比较严厉,谁不听话或不认真读书的话,还会挨老师戒尺的打。上课时,学生大多不敢向老师提出问题。可是,孙中山却敢于不懂就问。

  4、 揭示课题:39、不懂就问

  5、 学习生字:懂

  过渡:这个故事到底讲了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读通句子。

  2、指名学生读课文,教师随机正音。

  重点指导:

  糊涂:“涂”在词语中念轻声。

  详、段:复习三拼音

  霎:注意读准翘舌音。

  3、指导学生用简单的几句话来概括课文内容。

  三、细读课文,深入了解。

  师:那时候在私塾上课,先生从来都是让学生读、背课文,至于书里的意思,从来是不说的。可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的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就向他的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这是一个什么问题呢?

  1、出示句子: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们背的这段肯问是什么意思?请您为我们讲讲吧!”

  (1)教师引读第3小节。

  (2)理解“壮着胆子”的意思,体会孙中山此时紧张的心情。(初步感受孙中山明知可能会挨老师的打,但仍然勇敢地向老师提出问题的可贵精神。)

  2、当他提出自己的问题后,老师和同学又是怎样的呢?再读课文4-8节。

  3、学生读后交流,教师随机板书。

  (1)板书:

  同学们:吓呆了、鸦雀无声

  老师:拿着戒尺、厉声

  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

  讲得很详细

  师:老师为什么没有打孙中山?(因为孙中山一字不漏地把课文背了出来。体会孙中山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好学生,因此,老师没有用戒尺打他。)

  (2)随机指导:

  鸦雀无声:结合课文内容说说“鸦雀无声”的含义。

  厉声:区分“厉”和“历”

  一字不漏: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漏”字,生书空,再在田字格里描写一个。

  戒尺:查字典理解。

  4、朗读课文4-8节。

  师:既然孙中也怕挨打,那为什么还要向老师提问的呢?

  5、学生交流后出示句子: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1)齐读句子。

  (2)男女生轮读句子。

  6、 明白道理:不懂就问是人的美德,更是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反思】由于阅读时,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边读课文边思考:为什么孙中山明知会挨打,还要向老师提问题),学生就很快地进入了自学状态中,他们各自独立地边读、边想、边写,动眼、动手、动脑,全班就呈现出独立学习、思想高度集中的这样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学生自读时,教师应通过巡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如:哪些学生已能解答问题,哪些学生在解答问题时遇到了困难。从而对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三年级上册语文《不懂就问》优秀教案及反思

2.《不懂就要问》教学教案

3.三年级语文上《五花山》优秀教案及反思

4.口语交际《夸夸我的同学》教学设计

5.《玩出了名堂》优秀教案2篇

6.《古诗两首·望天门山》优秀说课稿及反思

7.《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