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形象思维激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学艺术首先是说话的艺术。”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需要具有感召力的语言,这其间的关键是语言要饱含情感。生动具体的形象总是容易震撼人的情感世界,特别对儿童来说更是如此。但学生受知识和阅历的限制,难以深悟。这就需要我将文中感人的信息调动出来,内化成自己充沛的激情,然后酿化成强大的感染力,去感动学生,使学生通过感悟,形成自己的知识和感情。带着这种知识和感情,学生再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整节课我注重了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我通过承上启下的过渡语、排比式的小结语、恰当的评价语和精彩的激情语使学生的情感被充分激发,对掌声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进而又出示了一首掌声的小诗,引领学生感悟到掌声的神奇;最后让学生在爱的感召力下写下爱的表达,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同学们情绪高涨,激情投入,一堂课下来我和同学们都久久地沉浸在爱的情感中,心潮起伏,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以品味语言唤情。
人文性无疑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但人文并不等于语文,语文的人文性还得体现在“学语习文”的基础上。教学中,我努力渗透于品赏语言中:“教学中,我首先从英子的那双深情眼睛的变化入手去理解第一次掌声的作用,然后从英子走上讲台时和走下讲台时的“一摇一晃”这两个同样的动作所表现的不同心情,理解这第二次掌声的意义。”这样的处理突显了较浓的语文味,有效地解决了教学的重点。
三、以生活体验炼情。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阅读教学也是这个道理。如果没有亲身体验,就不会有心灵的震撼,也不会在思想上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教学中,我让学生亲身经历文中角色的神态、动作、语言,体验角色的心理活动,与他们同喜同悲,能使学生对文本感到真实、亲切,从而强化感受,进而引发共鸣,并且在共鸣中动情。对英子掌声前后变化的深切感受,离不开学生的主体发现,离不开对英子同学美丽心灵的发掘,这个过程是与学生的自身体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假如英子来到了我们这儿的讲台,你会用掌声对英子说什么呢?”“英子演讲成功,假如你是英子的同学,此时你想怎样称赞英子呢?”……这些发现、发掘的过程,都注重触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发情感的升华。生活是智慧的源泉。课堂中我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将说话写话及时地渗透在阅读教学中,成为学生表达的需要,达到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四、朗读体悟,传达情感体验
感情朗读是进行情感体验的主要途径。体验到底有多深,需要通过朗读来检验。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深入体会英子的心情的变化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基础之上,声情并茂地入情入境地朗读,寓情于声,以声传情。
课堂教学永元止境,永无完美之说!我的这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1、我觉得自己还得不断锤炼,更好地把握课堂节奏。
2、要深入地研读课程标准,熟练地掌握各学段目标,以达到准确把握三年级阅读教学应该达到的目标。
3、课堂上要多为孩子保留时间和空间,多给他们创造探究与交流的机会。
4、要善于捕捉孩子的微妙表现,对教学过程做出更好的调整,让课堂成为抒发孩子们心灵的绿地。
总之,通过这节课,我从中领悟到:语文是学生精神栖息的家园,语文最终的意义是对学生心灵的滋润、灵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尽显个性地在文本里绽放智慧的花朵,愉悦、兴奋地在课堂上做生命的飞翔和超越。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发扬优点,弥补不足,力争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