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狮子和鹿》教学实录
课前谈话(略)
一、导入
1、同学们,在茂密的大森林里,生活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其中有一只漂亮的小鹿,她非常想和大家交朋友,老师把他请来了(出示图片)这只鹿美吗?哪里最美?(角)
是啊!小鹿也觉得她的角最美丽,可是经历过一件事以后,她改变了看法,鹿到底经历了一件什么事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狮子和鹿的故事,请同学们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狮子和鹿
2、生齐读课题
你从课题里读懂了什么? (生发言)
过渡: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答案就在课本110页,同学们,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中去读一读吧!请大家注意老师的预习要求:(课件出示预习要求) (学生读书略)
二、自主学习,扫清字词障碍
大家读得真投入,在读的过程中,有难读的字词吗?
(生自主提问、教师纠正字音,读学案的词语,课件出示词语,个别读,齐读,开火车读。)
字音我们掌握了,学案二的给多音字组词你会做吗?请做一做吧!(生做,教师提问读)
过渡:文中的字词我们解决了,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把课文读一遍,读完后完成学案三的第一题: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文中的哪句话最能揭示中心?(课件出示)
三、合作学习 汇报交流
同学们完成了吗?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把你的第一个问题解决一下?(生发言 叙述大意)
嗯,说得很好,揭示中心的是哪句话呢?(生齐答)
(课件出示中心句,齐读两遍)
过渡:两只美丽的角差点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在课文的结尾,小鹿终于恍然大悟而发出这样的感叹!一开始,小鹿是怎样看待自己的角和腿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并读一读!(生自由读句子)(师指导朗读,学生读,闯关读,读得好的激励)
(角:喜欢赞美欣赏的语气)(腿:失望、不满 读出叹息抱怨的情绪,语调要低 语速要慢 “怎么”表达内心的不满)
教师板书: 角 精美别致 腿 细长难看
过渡:鹿抱怨自己的腿太难看了,就在它没精打采地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教师朗读这一段,读出形势的危急)
同学们,老师读得怎么样?(好)你能评价一下老师读得好在哪里吗?(生自由说 声音洪亮 有感情 ……)
嗯,你们真会感受,鹿怎样逃生的这一段大家试着这样读好吗?(生齐读 鹿逃生这段话)
孩子们,当鹿遇到危险的时候,是什么救了它?(鹿的腿)鹿美丽的角呢?(差点送了鹿的命)难怪小鹿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课件出示中心句 生齐读)
教师板书: 差点送命 狮口逃生
四、探究
同学们,通过这件事,你明白了什么?(课件出示 探究)
想一想,写一写,完成学案四的练习。
(生填写 教师提问 只要有寓意就予以肯定)
板书:不能只图外表美丽 更要讲实用)
五、拓展阅读 同学们,在学案的后面,老师向大家推荐了两则寓言小故事,感兴趣的同学在课下认真地读一读,想一想它们的寓意,如果想读更多的故事,老师再给大家推荐两本书。
(课件出示:《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
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读一读。
三年级上册《狮子和鹿》教学反思
略读课文是教材重要组成部分,略读课文教学有着其重要的地位。它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重点所在,无论是阅读能力的提高,还是知识的拓宽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略读课文我们也不能忽视,把它一略而过,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是啊,
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
抱着对这些理论的影响,我第一次尝试着把略读课文搬了上来。我们知道略读课文基本上都是一课时,这就要求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能快速抓准略读课文的重点,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等,于是,我在设计教案时,抓住重点句子,比较鹿对自己的“角”和“腿”截然不同的看法,形成一个矛盾冲突,再强调鹿经历生死逃难后的想法,又与前面的想法形成矛盾冲突,在这两者的环节中,让学生获得文本中深层次的含义,理解本文所传达的信息。从这节课上下来的情况看,学生基本上都能把握课文的主脉,均有学生提到文本所展现的意义,比如: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光看外表,要讲实用;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价值。所以,情感目标的落实还比较完整。但是,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一、 略读课文抓什么?
“略读课文抓什么?”这或许是许多教师疑惑的地方,是啊,“略,到底怎样略,怎么略才最合适?”在本节课中,重点句子是抓住了,但在朗读情感教学时,仍有遗漏的地方。比如,在出示鹿对角和腿评价的句子时,我虽抓住关键词中入手,进行情感方面的指导,但是句子中的“啊”、“唉”这两个语气词也是突出表明鹿的不同评价,甚至是句末的标点符号——感叹号,虽是一样的标点符号,但却是充满了不同的语气。
二、在引读课文时,要求不明确
这是一个简单易懂的寓言故事,在讲解完内容后,我有一个总体把握的“引读”环节,但是,由于自己在配乐口述故事开头时,不想打破紧张的气氛,所以,并没有明确要求让学生捧起书本,与老师合作读,因此,在真正实施时,有些学生就跟不上,显得拖沓,这样朗读的质量并没有提升。
三、言语较为啰嗦
或许是受到教师评价方法的影响,于是,我觉得在课堂上应当给予学生反馈,允许的条件下,不否定学生的答案。因此,在这节课中,言语显得有些啰嗦,不够简练。因此,在今后的课堂中,该否定的还是得否定,该表扬反馈的也应当用恰到好处的言语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