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与反思

发布时间:2017-11-09  编辑:林仪 手机版

  d.分角色朗读第四至十二自然段。

  ③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a.指名读这一段;分男生、女生读这一段。

  b.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c.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

  二、学习写法

  课文用了怎样的写法?

  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三、抄写课文最后一段。

  板书设计:

  26柯里亚的木匣

  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

  一切在变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

  《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作者通过一个故事,告诉读者一个道理: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事物都会变化,我们做事情的方法也要变化。课文描述的故事脉络清晰学生能通过阅读大致弄懂。但是课文蕴含的道理,以及怎么从叙事中领悟道理进而明白通过叙事来讲述道理这种文章体裁,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朗读明白了故事梗概,划分了大的段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让学习分成阶段性。把教学重、难点放在第二课时。

  在第二课时的课堂教学中,我把难点放在“品读重点段落,区分“仍然、突然、果然”的不同,并能抓住这3个词语,简单复述科利亚挖木匣的过程,学习课文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上面。学生通过我的引导,有目标地进行朗读,直接与文本对话,抓住“仍然 突然 突然”几个词语一步步找到科利亚第一次怎么挖木匣、挖不到木匣怎么思考的,以及怎样从这中间明白事物变化的道理的,并练习用这三个词语造句,通过这三个词语复述科利亚挖到木匣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能尽快找到答案,不但进行了语言文字的学习训练,也感悟了文中蕴含的道理,不但学到了语言文字知识,也训练了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避免了以往的语文教学中一味的朗读感悟,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较好的统一。学生有了有学习的成就感,体味到了学习的快乐。

  后来让学生讲述“周围的事物都在变化”,她们都能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变化说出来。而我因此就引出了一个故事,怎样依据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做事的方法。因为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道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通过我所举的例子,明了只有随机应变才能做好事情。

  整堂课,自我感觉条理比较清晰,给足了时间让学生边默读课文,边思考问题,学生能在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同时也对课文进行了入情入境的朗读,课堂气氛活跃。不足的是:整个教学流程的设计感太强,老师总想着把自己的教学设计完成,有时候难免忽略了学生的学情,学生不得不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牵引的痕迹较重。设计的教学内容偏多,教学时间略微显得仓促,导致后面的道理感悟流于形式,大部分学生还没有进行充分的思考交流。也许我们的课堂应该在简化一些。另外,课件的制作略显花哨,可以更朴实、实用些,杜绝哗众取宠。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三年级上册《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及反思

2.三年级上:《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与反思

3.三年级上册《科利亚的木匣》说课稿

4.人教新课标三上:《狮子和鹿》教学设计与反思

5.三年级上册语文《科利亚的木匣》同步练习

6.《科利亚的木匣》教案设计及反思【精品】

7.《喜爱音乐的白鲸》教学案例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