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7-08-26  编辑:梁飞艺 手机版

  教学反思:

  《金色的草地》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的两个小朋友的故事。课文先讲兄弟俩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这种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课文描写孩子的天真调皮惟妙惟肖,使人禁不住会心微笑,美丽的草地和蒲公英给兄弟俩带来了很大的快乐,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边朗读边做动作,这样激发了学生情趣,活跃了课堂,引导学生进入了课文情景中,加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本课教学重点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因此,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不能仅停留在“草地的玩耍游戏”和“蒲公英的变色”上,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在小组互助学习中,每个人参与其中,前面的兴趣带领着每个学生都积极寻找草地的变化,同时反复的朗读,学生融情于景,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这一现象,效果很好。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深深的体会到,读中体验,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从面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文本中所蕴涵的美。想象永远是孩子们最乐意帮的,老师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就学来兴趣盎然,教师就真正做到和孩子们同乐,教学相长。

  这一课虽然是语文课,但是也包含着科学知识,是昼夜对植物的影响,昼夜不断的交替现象,光照和温度也相应的发生变化,植物为了适应环境变化,也会调整自身的情况。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充满了童真童趣,特别是课文中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真实生动,读着课文描写孩子的天真和调皮的语句,使人会不自主地产生会心的微笑;课文结尾又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的变化及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教学前,我准备有关蒲公英的挂图或照片,还让学生查找有关蒲公英的资料。这篇课文文字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读,大体上能理解课文的内容。

  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出示课件,画面上蓝色的天空下,大片金黄色的蒲公英,色彩鲜艳,给学生以美的震撼,激发起学生对课文内容了解的欲望。第三自然段是本篇的重点段,在学习时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聆听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触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入情入境。引导学生通过看课件、动作表演将语言文字化为生动可感的形象,扎扎实实的引导学生实现“语言理解和运用、深处的思维和情感、表层的肢体活动”都得以多元协调的发展。学生在感受到了发现后的惊喜后,和文中的“我”产生了共鸣,很自然的联系上下文又理解了“我”感情的变化,从“摘着玩”到“最喜爱”。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目观其形、耳闻其音、心通其义。

  通过阅读,学生对课前所提出的问题已完全掌握,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非最终目的,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实践精神的范例,因此设计了实践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到自然中去留心观察他们所喜爱的花草,练习说说他们的新发现,享受发现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