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

发布时间:2017-11-03  编辑:林仪 手机版

  2017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

  课标内:

  古文:论语十则

  一、字词积累:

  1、通假字:

  (1)不亦说(yua)乎(“说”同“悦”,愉快。) (2)诲女(rǔ)知之乎(“女”同“汝”,你。) (3)是知(zhì)也。(“知”同“智”,聪明。) 2、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一定的时间。)

  (2)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体会,新的发现。) (3)见贤思齐焉(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人,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3、古今异义:

  (1)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 (2)是知也(是,古义:这,这个,这样。今义:表示肯定判断的动词。) (3)死而后已(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4)三人行(三,古义:表示多。今义:三,表示确数。) 4、一词多义:

  (1)而:①表承接(学而时习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温故而知新。)②表转折,却(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知:①了解(人不知而不愠)②领悟(温故而知新)③明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④同“智”,聪明。(是知(zhì)也。) 5、涉及的成语:

  (1)不亦乐乎:不也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了很厉害的程度。

  (2)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也指重温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指要老老实实,不要不懂装懂。 (4)见贤思齐:看见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5)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表示要善于向别人学习。 (6)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向他学习,也指采纳并实行正确意见。 (7)任重道远:担子沉重,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奋斗。 (8)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形容为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

  (9)岁寒松柏:严冬之时,才知道松柏耐寒而不凋谢。比喻在艰苦的逆境中才能看出人的高贵品格。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于别人。 6、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论(lún)语 不亦说(yua) 乎 愠(yùn ) 三省(xǐng) 传(chuán )不习乎 曾(zēng )子 罔(wǎng) 殆( dài ) 诲(huì)女( rǔ )知之乎 是知(zhì)也自省(xǐng ) 弘(hóng)毅( yì ) 凋(diāo) 己(jǐ)所不欲,勿(wù)施于人 死而后已(yǐ ) 焉(yān) 哉( zāi )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省略句:

  (1)可以(之)为师矣。

  (2)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3、固定句式:

  不亦说乎?(不亦„„乎:不也是„„吗?) 二、区分内容: 1学习方法: (1)学而时习之。 (2)温故而知新。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学习态度: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思想品德修养: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名句默写:①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⑦ 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8、《论语十则》中与“烈火识真金”意境相同的一句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三:文章中心概括: 本文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A.关于学习的论述(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既指出要按时复习,又指出要处理思考和学习的关系,二者紧密结合。

  B.关于思想品德的修养,讲述立身处世的道理。 C.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的概念。 四:写作特色:

  《论语》是我国古代语录体散文的典范。特色:1、观点鲜明,思想内容深刻。2、篇幅简短,语言精炼。

  课标内古诗:

  一、《观沧海 》 一、理解性默写:

  五、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1.“左迁”一词的意思是______。

  2.“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既点明了作诗时间,又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手法,抒发了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将“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随朋友直到僻远之地。

  B.朋友被贬僻远之地,诗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古夜郎国,以见其边远。 C.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与明月”一起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 D.这是一种艺术想象,最能体现诗人内心同情的深切和真挚。 附答案:1.贬官。2.寓情于景离别的忧伤。3.C。

  六、夜雨寄北 一、填空

  《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二、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三、解释下列诗句中加下画线的字的意思。

  ①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却话巴山夜雨时 [却]:_________;[话]:__________

  四、 这首诗的名句是那两句,是分析其妙处。

  参考答案:一、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二、D 三、①何时能够 ②再 回叙 四、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妻子(友人)团聚的心情。委婉含蓄,平淡之中蕴含深情,令人回味。

  七、《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名句理解性填空:

  ① 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

  ②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 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诗句是:

  ③给人以哲理性启迪的名句是: ④被称为“天然奇偶”的诗句是:

  ⑤追忆难忘欢聚,感叹流光易逝的句子是: ⑥表现诗人沉思形象的句子:

  ⑦时光流逝,不能倒流,人们无力挽回,经常用晏殊的“ ”这两句诗表示慨叹。 答案:

  ①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②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④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⑤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⑥小园香径独徘徊。

  ⑦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二、把握主题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词人惋惜时光易逝,感叹昔日与伊人同乐的情景一去不复返。表达了对时光生命和美好事物的热爱与眷恋。 三、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及作用: 1、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1)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一首。新词:刚填好的词,意同新歌。

  (2)去年天气旧亭台。 去年天气: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3)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4)无可奈何花落去。无可奈何:不得已。花落去:花谢,点明节令是暮春。

  (5)似曾相识:意思是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6) 小园香径独徘徊。 香径:花间小路。徘徊:来回走。

  四、名句赏析:

  1.结句“小园香径独徘徊”言尽而意无穷,请略作鉴赏。

  结句直接抒发寂寞和忧伤之情。“独”字突出了凄凉寂寞之感。“徘徊”将词人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2、赏析本诗中的名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在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五、写作手法:

  1.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手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示例:“新”与“旧”的对比;或“去”与“来”的对比。

  好处:“新”是唱新词,“旧”是饮酒唱词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

  “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增加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 2、本词具有怎样的艺术魅力?

  这首词用语清新,明白如话,音律和谐。词意极为深广,从极为平常的时序转换中引出富含人生哲理的启迪。

  八、《泊秦淮》

  1、默写:

  《泊秦淮》中,作者借歌女嘲讽昏庸腐败的达官贵人,抒发自己爱国之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的“笼”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答案:

  .运用互文手法,“笼”是笼罩的意思,两个“笼”字将烟、月、水、沙四种景物和谐地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勒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淡雅的景象,创造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 描绘了一幅朦胧淡雅而又冷清愁寂的水边夜色图。

  3、阅读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C )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两用“笼”字说明夜色之迷茫。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了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清寂的寒江夜色,寄寓了诗人忧愁和伤感。

  C、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的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 D、全诗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练,化用典故,是唐绝句中的优秀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