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下:《灯光》课堂实录

发布时间:2017-01-04  编辑:林仪 手机版

  第一版块:

  导入课题,整体感知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块儿学习一篇课文,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教师板书)

  老师:齐读课题

  学生:齐读

  老师:请你再读一读课题,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1:读课题。我仿佛看到一盏盏明亮的灯光在照耀着我。

  学生2:我仿佛看到了美丽的霓虹灯。

  学生3:我仿佛看到了我们东营市政府广场那明亮的,多彩的灯光。

  老师:一边读课题,一边想象画面,读出来感觉就更好了。那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

  学生1:我想知道课文中的灯光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2:我想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3:我想知道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

  学生4:我想知道课文仅仅是写灯光吗?还有没有更深的含义?

  老师:要解决同学们的这些疑问,就要好好地读一读课文,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吧。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及时指导学生不认识的字。

  老师:课文读完了,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1:我知道了天安门前灯光非常美丽

  学生2:我感觉到课文写灯光是为了怀念郝副营长。

  学生3:我觉得郝副营长非常伟大,他为了能让孩子们用上电灯,而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的学生命。

  老师:你很会读书,因为你有了自己的感受。当然我们收获的还有很多,请同学们看投影,谁来领着同学们读一读这些词语?

  一学生领读(读词语有些拖音现象)

  老师:词语要读的自然些,要干脆点,不要拖音。再来一遍

  学生再读,(效果好多了)

  老师:这样读就好多了,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明,我想考验考验同学们,谁能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连成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思考中)

  学生1:我们要围歼敌人,在震天动地的炮火声中,在千钧一发的时刻,郝副营长点燃了书,战斗胜利了,自己却牺牲了。

  学生2:每当看到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我就想起郝副营长英勇牺牲的故事。

  学生3:郝副营长为了孩子们能在温暖的灯光底下聚精会神学习,而自己却没有见一见璀璨的灯光。

  老师:说得好极了,让我们再一次读课题,这一次你看到的还仅仅是明亮的灯光吗?

  学生1:我仿佛看到了一位伟大的战士

  学生2:再读课题,我感到很伤心,很为郝副营长觉得遗憾。

  老师:是啊,从你们的声音中,我听出了你们的感受,你们已经走进了课文,但只知道课文的这些内容还不够,我们还要仔细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划出你感受深的句子,可以在句子的旁边把自己的体会,感受或者疑问记下来,开始吧。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做批注,教师巡视。

  第二板块:

  走近郝副营长

  老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好多同学都作了批注,停下手中的笔,让我们一起走进交流时刻,汇报的同学要注意:首先把你感受深的句子读出来,然后再谈一谈自己有什么感受。

  学生1: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我感到很伤心,很可惜……

  老师:好,既读出句子来了,又谈了自己的感受,就这样谈。

  学生2: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我很感动,我们要学习郝副营长那种英勇,舍己为人的精神。(师板书:英勇牺牲)

  老师:千钧一发是什么意思?(投影出示这段话)

  学生1:比喻情况十分危急

  学生2:就好像有千斤的重量拴在一根头发上,形容十分危急。

  老师:说得好,那么课文中的千钧一发指的是什么时刻呢?

[!--empirenews.page--]

  学生:

  老师: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同学们,再来读这段话,用一个词语概括出你的感受。

  学生1:伤心

  老师:请你来读,把这种伤心的感觉读出来

  学生读,声音低沉

  学生2:感动

  老师:为什么感动?

  学生:我想象到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后续部队找不到缺口,可就在这时候,出现了一点亮光,虽然很小很小,但却比任何灯光都亮,那是郝副营长啊!多让我感动啊!

  老师:是啊!就把你这种感动地感觉读出来吧

  学生读,充满感情的

  学生3:敬佩

  老师:不用说理由了,就让你的朗读来告诉同学们吧!

  学生充满激情的,声音响亮的。

  老师:不管是什么感受,只要是你用心体会出来的就是最有感情的,让我们一起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生读

  老师:我把这段话稍微改动了几个地方,投影出示: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你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你自己,你,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1:我感受到了不同,您把“他”改成了“你”,感觉好像不一样了。

  学生2:我感到这样感情更强烈了。

  学生3:我感到这样就像在对郝副营长面对面地说话一样,很感动,也很亲切。

  老师:体会得真好,就让我们一起向这位可敬的战士倾诉吧!

  学生齐读。

  老师:我们继续交流,还有那些句子让你感受很深?

  学生: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该多好啊”这句话,他那么希望孩子们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可自己却没有见一见电灯,我很难过。

  老师:你能联系整篇课文去体会,这很好。谁也找到了这段话?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我感受到郝副营长特别想见到电灯。

  学生:我想到了你一开始说的话,这是郝副营长的心愿。

  老师:是吗?老师在读这段话的时候心里百感交集,我想用我的朗读来表达我读完这段话的感受。(师配乐朗读,乐曲:《雨的随想》)

  老师:谁还想读一读郝副营长说的话?

  (指名3名学生读)学生读(读得很有感情)

  老师:让我们一起来接读这段话。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

  学生:齐读“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老师: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憧憬”是什么意思?

  学生:希望

  学生:愿望

  学生:梦想

  老师:此时此刻,郝副营长会憧憬些什么呢?(师板书:憧憬未来)

  学生1:他会想:我们一定要把这次战斗打胜利了!

  学生2:他会想我们一定会胜利的,也一定会有电灯的,我也一定能够看到。

  老师:好,就让我们一起把郝副营长美好的憧憬读出来吧。

  学生齐读。

  第三版块:

  感受文章线索

  老师:我想问同学们,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的回忆?

  学生1:是灯光

  老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学生2:是“多好啊”

  老师:出现不同意见了,怎么办?其实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你就会明白了。

  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老师:是什么呢?

  学生:是“多好啊”

  老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多好啊”一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学生浏览课文,边读边划。

  老师:我请第一个举手的同学来回答,机会就是这样争取来的。

  学生: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看到天安门前的灯光后,一个人说的。

[!--empirenews.page--]

  老师:我请同学们看一组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图片,看后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投影出示图片,学生边看便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学生1:好美啊!

  学生2:真是璀璨的灯光啊!

  学生3:这不就是课文所说的“多好啊”吗?

  学生4:简直太漂亮了,我好想好想到天安门去看一看啊!

  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机会的,我们继续交流。

  学生:第二处是出现在郝副营长看到书上的图片后说的。他感觉到电灯非常好。

  学生:第三处是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这是郝副营长的心愿。

  老师:正是因为郝副营长的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太深了,所以当我突然听到“多好啊”这句话时,就不由自主地想起郝副营长,想起了他的故事。

  第四版块:

  升华拓展

  老师:课文学到这里,我总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就是: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天安门前的灯光,这是为什么?去掉行不行?

  学生:我感受到郝副营长特别想见到电灯。

  学生:我想到了你一开始说的话,这是郝副营长的心愿。

  老师:是吗?老师在读这段话的时候心里百感交集,我想用我的朗读来表达我读完这段话的感受。(师配乐朗读,乐曲:《雨的随想》)

  老师:谁还想读一读郝副营长说的话?

  (指名3名学生读)学生读(读得很有感情)

  老师:让我们一起来接读这段话。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

  学生:齐读“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老师: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憧憬”是什么意思?

  学生:希望

  学生:愿望

  学生:梦想

  老师:此时此刻,郝副营长会憧憬些什么呢?(师板书:憧憬未来)

  学生1:他会想:我们一定要把这次战斗打胜利了!

  学生2:他会想我们一定会胜利的,也一定会有电灯的,我也一定能够看到。

  老师:好,就让我们一起把郝副营长美好的憧憬读出来吧。

  学生齐读。

  第三版块:

  感受文章线索

  老师:我想问同学们,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的回忆?

  学生1:是灯光

  老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学生2:是“多好啊”

  老师:出现不同意见了,怎么办?其实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你就会明白了。

  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老师:是什么呢?

  学生:是“多好啊”

  老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多好啊”一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学生浏览课文,边读边划。

  老师:我请第一个举手的同学来回答,机会就是这样争取来的。

  学生: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看到天安门前的灯光后,一个人说的。

  老师:我请同学们看一组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图片,看后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投影出示图片,学生边看便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学生1:好美啊!

  学生2:真是璀璨的灯光啊!

  学生3:这不就是课文所说的“多好啊”吗?

  学生4:简直太漂亮了,我好想好想到天安门去看一看啊!

  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机会的,我们继续交流。

  学生:第二处是出现在郝副营长看到书上的图片后说的。他感觉到电灯非常好。

  学生:第三处是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这是郝副营长的心愿。

  老师:正是因为郝副营长的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太深了,所以当我突然听到“多好啊”这句话时,就不由自主地想起郝副营长,想起了他的故事。

  第四版块:

  升华拓展

  老师:课文学到这里,我总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就是: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天安门前的灯光,这是为什么?去掉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