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山中访友》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短文,这个单元的几篇文章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本文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古桥、树林、山泉……在与“朋友们”互诉心声之中,作者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真切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里描写的景物清新优美;抒发的感情真挚而又醇厚;行文语言优美生动活泼;整篇文章溢满了童心童趣。因此,学生在文章内容的理解上不会存在多少困难,因此本教案设计的教学重点定位于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品味欣赏课文的美点,以陶冶学生心灵,使学生得到美的体验和美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1、静听、诵读这篇美文,感知文章内容,积累文中的重要词语,初步获得一种美的语感。
2、通过听录音、找美点、品美点、写美句等手段,品味欣赏课文的美点;学习几种设疑的方法,提高自我设疑、合作探究的能力。
3、模仿作者运用联想想象的手法进行仿写训练,促进知识的迁移。
4、展开想象,感受作者的心境,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三、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课文。
2、品味欣赏课文的美点。
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自我设疑、合作探究,品味赏析课文的美点。
2、在教师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完成仿写训练。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说我是谁呀?(生:你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不过,我也是你们的朋友,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学习,共同度过愉快的45分钟。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拜访几位新朋友吧!他们不在我们的校园中,也不在我们的小镇上,而是在山中。(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初步感知——学会用自己的耳朵感知美
1、 导语:《山中访友》是一篇散文,它的特点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美”。首先请大家竖起耳朵来静静感受一下它的美吧!
2、 学生静听课文录音(多媒体播放,配音乐、出画面,加强效果)。
3、 学生交流自己听课文后的总体感受。
提示:畅所欲言,语言宜简洁,句式可灵活。
(三)、寻找美点——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寻找美
1、 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自己觉得写得很美的词语、句子或段落,用笔勾画出来。
①美词:幽径、湛蓝、玄奥、凝神、青翠、唱和、清澈、清爽、精致、波光明灭、返老还童、津津乐道、德高望重……
②美句:走出门,就与含着露水和栀子花气息的好风撞个满怀。
雨停了。幽谷里传出几声犬吠,云岭上掠过一群归鸟。
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我听见时间的隆隆回声。
……
③美段:
你好,山泉姐姐!你捧一面明镜照我,是要照出我的浑浊吗?你好,溪流妹妹!你吟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白云大嫂!月亮的好女儿,天空的好护士,你洁白的身影,让憔悴的天空返老还童,露出湛蓝的笑容。你好,瀑布大哥!雄浑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你好呀,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奥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喂,云雀弟弟,叽叽喳喳说些什么?我知道你们是些纯洁少年,从来不说是非,你们津津乐道的,都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青翠的手势。有许多鸟唤我的名字,有许多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以树的眼睛看周围的树,我发现每一株树都在看我。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
……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美点,诵读方式可多样(如:个人读、集体读、分角色读、接龙式读等)。
(四)、品析美点——学会用自己的大脑欣赏美
1、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精读课文,围绕自己找出的美点,自我设疑、品味体会、理解赏析这些美点。
2、掌握几种新引进的学法;
①说明:这个步骤需要学生自己设疑,可能有一定难度,所以教师可适当引进一些简便易行的方法。
②设疑方法提示(多媒体显示)
方法一:追问法。
例:不骑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几段小曲,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设疑:作者为何不骑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去访问他的朋友?他要访问的朋友是谁?
方法二:比较法。
例:文章开头说:“带着满怀的好心情,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结尾又说:“告别了山里的众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
设疑:这两个“好心情”有什么不同含义?
方法三:删除法。
例: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
设疑:删除“德高望重”一词好吗?为什么?
方法四:替换法。
例:哼几段小曲,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设疑:把“哼”字改做“唱”字,“幽径”换成“小径”,文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3、小组学习:学生按照教师示例的设疑法来品析课文的美点,开动脑筋,自由提问,共同探讨,形成共识。
4、全班交流设疑研讨情况。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评,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以表扬、鼓励为主,若有明显偏差,也要及时纠正)。
5、 梳理、小结。
只要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带着一颗童心,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那“山中的众朋友”就会一个个向我们走来,与我们互诉心声。也就在与这些山中朋友的交往中,我们走进了童话般的世界,欣赏到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
(五)、知识迁移——学会用自己的巧笔展示美
1、展开想象,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然后仿写文中的一组句子。(要求:联想和想象既要丰富又要合情合理,仿写既要形似又要神似。)
文中例句:你好,山泉姐姐!你捧一面明镜照我,是要照出我的浑浊吗?你好,溪流妹妹!你吟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
2、 学生自由练习后,全班交流。
你好,蝴蝶姐姐!你穿着美丽的花衣向我展示,是要和我比美吗?
你好,小鸟妹妹!你呼唤着我的名字,是要邀我与你同游吗?
你好,大树伯伯!你举一把大伞等着我,是要为我遮风挡雨吗?
你好,云雀弟弟!你叽叽喳喳嚷嚷着,是要向我讲述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吗?
……
(以上为同学们可能会仿写出的句子,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同学间可以共同赏析)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山中访友》是一曲自然的颂歌,是一幅优美的画卷,是一首和谐的乐章。今天我们已初步赏析了它的美丽,领略了它的魅力,希望大家在今后的语文学习过程中能进一步领会语文的美,继续用自己的耳朵去感知美,用自己的眼睛去寻找美,用自己的大脑去欣赏美,用自己的巧笔去学习、去创造令人赏心悦目的美!
七、板书设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