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场雪》教案与反思

发布时间:2017-12-03  编辑:林仪 手机版

  《第一场雪》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

  3.领悟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设计说明】本着“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理念,本课设计力求发挥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积累词汇,拓展思维空间。从而在自主学习中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目标三个维度的整合。

  二、教学流程

  本篇课文建议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根据“预习”要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词,理清层次,熟悉内容。第二课时:精读课文,体会雪大、景美、人欢等特点以及作者的联想,领会作者喜悦的心情,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㈠创设情境,导题激趣。

  1.课件播放山村雪景动画。

  2.谈话导题:同学们,欣赏了这雪景,你喜欢吗?想说些什么?作家峻青也很喜欢雪,他写的“第一场雪”可美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设计说明】兴趣能激发学习动机,通过情境导入,唤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和欲,使他们进入自主读书与探究的氛围中。

  ㈡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学生根据“预习”要求,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说明】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读,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性,在整体感知的过程中舒展其灵性和个性。

  ㈢合作交流,资源共享。

  1.通过预习和刚才的初读,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清写作顺序、这场雪的特点以及作者的心情等。

  2.哪些地方还没有读懂?请提出来。

  【设计说明】学生在预习及整体感知后,通过生生互动,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学生人人参与,说的内容更为广泛。让学生质疑,更能使学生说得兴致勃勃。

  ㈣重抓特点,读中领悟。

  1.默读课文,说说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雪大”“景美”的?怎样体会出来的?

  2.重点练读第3、4、5自然段。

  首先,让学生选自己最喜欢的部分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其次,指名读文,师生评议。

  【设计说明】读是学习语言、理解课文、感悟文本的根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主旋律。通过默读、自由读、指读、评读等形式,让学生领悟作者抓住特点写景抒情的方法。

  ㈤激发情感,总结升华。

  1.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首先,引导学生从雪大、景美、人欢以及作者的联想等方面去体会。

  其次,抓重点词句读一读,以更深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2.教师讲述时代背景。

  3.请学生结合背景资料,再读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心情。

  【设计说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通过“读——思——议——读”,层层递进,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思中感悟,体会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

  ㈥反复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设计说明】选择喜欢的部分背诵,这是对学生的尊重。熟读成诵,有助于激发阅读兴趣,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拓展延伸

  1.课前搜集雪景图片、雪的诗文以及雪的作用的等资料。

  2.课后要求选做以下内容:(可以完成一题或多题)

  ①抄写喜欢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②用你喜欢的词语写句子,可以写一句或两句,也可以写一段话。

  ③有兴趣的学生可以继续收集有关资料,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说明雪的作用的短文。

  【设计说明】将课堂教学引向社会生活,注重语文实践,学生的思路宽了,思维活了,想象的翅膀展开了,鲜活的个性凸现出来了,这才是新课程追求的境界。

  《第一场雪》课后反思

  《第一场雪》这篇文章是现代著名作家峻青在1962年写的。1960-1962年,正是我国遭受自然灾害时期。在这期间,人们热切盼望能有一个好收成。1962年,作者在胶东半岛看到了这第一场雪的美景,又联想到"瑞雪兆丰年",心里无比激动和喜悦,就写下了这篇文章。所以本文有两个特点:一、文章用词准确,描写生动形象。二、字里行间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