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联欢》教学实录与反思

发布时间:2017-11-21  编辑:林仪 手机版

  生:因为他们没有写到“革命”两字,却道出了革命的胜利。

  师:下面我们就仔细地阅读描写最详细的楼七部分,里面有几个人物?

  生:三个(分别是猩猩、余新江、丁长发)

  指名三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其余学生读旁白部分。

  师评价:三位同学读得太好了,深入人物内心。

  师:读了之后,你觉得从革命者的语言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革命着对猩猩的轻蔑、鄙视、嘲笑、挖苦……

  师:那么,你从猩猩的神态、语言里又体会到什么?

  生1:可能没有读懂对联,觉得不可思议

  生2:也可能读懂了,但因为害怕而不敢说……

  师介绍背景:

  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仓皇逃跑,对囚禁在渣滓洞等监狱的革命者进行了疯狂的大屠杀,还纵火焚烧了渣滓洞牢房,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一一二七”惨案。那一天,冲天的火光弥漫,遍地焦尸,一两尺深的血水惨不忍睹,200多名烈士的鲜血燃红歌乐山,仅35人幸存。

  师:幸存的革命者罗广斌和杨益言就把这段历史写了下来,书中写到了大义凛然的江姐、活泼可爱的小萝卜头,还有为革命而壮烈牺牲的许云锋……等着我们细细去品读。

  《狱中联欢》教学反思

  《狱中联欢》是人教版第十一册中的课文,节选自《红岩》。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兵败如山倒,不得不玩弄“停战”之把戏,想骗取喘息的机会,以便聚集力量反扑。在这样的背景下,渣滓洞的特务也在表面上对被囚禁的革命者做出一点放松的姿态。我们的革命前辈就利用这个机会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新年联欢会,庆祝全国范围内的革命胜利。课文按照狱中联欢的过程,分为四部分,其中第3部分写贴对联。在教学过程中,我借助文章中对联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对联的特点、含义,进而理解课文内容,领会革命前辈在狱中表现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令每一个学生都受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我的具体做法为:

  一、从找一找到想一想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发现课文中有多幅对联。教学时,我便让学生仔细找一找这“贴对联”部分中有几幅对联,分别在每幅对联旁注上标号。不少同学找到古人的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不是对联,产生了疑问。于是,我让学生明确: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来表达相关内容的两个句子组成的对句就称之为对联。这样一明确,很显然“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横额“大地春回”是对联,同时又很快找到了蕴含课文中的另一幅对联“两个天窗——出气,一扇风门——伸头”,横额“乐在其中”。在找到全部对联5幅的基础上,又让学生先自己想一想,每幅对联是什么意思,写在对联旁或画在书上。

  二、从读一读到议一议

  学生在思考对联含着的意思时,必须先自己将对联读一读或读对联的上下文。在读的过程里,我就指导学生要恰当地运用音调,停顿,议议个别词的读音、词义。如第二道中“乾坤”一词,原指天地,但在“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这首对联的横额“扭转乾坤”里,“扭转乾坤”就是形容革命形势发展迅速。通过这样从读一读到议一议的过程,监狱里被囚禁的生活和全国范围内的迅猛发展的革命形势得到了很好的表现。

  三、从读一读到背一背

  狱中的革命者运用对联这一特殊形式,作为新年联欢会的重要内容。我让学生读一读自己的想法,为什么要开展贴对联这一特殊的活动,用这些对联有什么好处,你对革命者有什么认识,又对敌人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发表看法,各抒己见。教师从对联的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出发,联系当时的背景,启发引导学生,不难体会出革命者乐观、幽默、昂扬的革命激情。许多同学自然而然被革命前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所感动,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感慨之中,指导学生背诵,正好水到渠成。

  总之,在《狱中联欢》的教学过程,教师以对联作为突破口,让学生在对联这个特殊的语言环境中感受语言文字、体会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含义,进一步领会课文中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