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说“悠然”会感到更好些。
师:如果你是贝多芬,此时心中会有什么感受?(生急于发言,师笑着引导说)先不急,再读读课文,把静、美、悠然安闲的感受综合起来,体会体会。
(生自由读文,深入体会)
生:假如我是贝多芬,四周环境这么静,我会觉得很悠闲。
生:贝多芬在幽静的路上散步,突然听到自己写的曲子,心中一定会想,这是谁弹的呀,我得看看去。
(生笑,表示同意)
师:是啊,贝多芬被静寂中那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吸引了过去,后来怎样了,你又有哪些感受呢?
生:贝多芬听到了茅屋里的对话,我觉得他一定很高兴,因为有人特别想听他弹钢琴曲。
师: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生(先读“这首曲子多难弹啊,……要是能听到贝多芬自己弹那该多好啊!”几句,然后讲原因)我觉得这一句能体现出盲姑娘特别想听贝多芬弹琴。
师:说得很好,不过大家觉得有没有读出“特别想的”意思来呀?
(生笑,一部分摇头表示没有,其他学生大多相互议论。有三、五人举手要发表意见,师请其中一个女生发言,学生表示刚才没有读出“特别想”的意思来)
师:那好,你来试试可以吗?
(生重复读这几句,师请其他学生注意听,看看哪儿读得值得自己学习,为什么)
生:我觉得他“那该多好呀”几个字读得好,有“特别想”的感觉。
生:她“多”字读得好,突出了“特别想”。
师:那好,请大家取长补短,自己读读这几句,读出自己心中“特别想”的感觉来。
(生开始自读体会,教师在巡视时也捧书自读,与学生共同分享)
师:在这儿大家还有其他感受吗?
生:我还感到穷兄妹俩人间的深厚感情令我很感动。
生:我想贝多芬也会深受感动的。
生:对,因为贝多芬也深受感动,所以他推门进了茅屋,而且还为盲姑娘弹起曲子来。
生:我还觉得贝多芬被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感动了。
师:看来同学们的理解越来越深入了。那当贝多芬进入茅屋后,又使我们有什么感受呢?来,让我们先静下心来,默读浏览一下这一部分,再组织组织语言。
(生默读浏览,教师巡视)
生:我的感受是盲姑娘听了贝多芬弹的第一首曲子之后非常激动。
师:你能读读吗?
(生读“弹得多纯熟………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一句)
师:谁来说说她哪儿读得值得你学习?
生:她“入了神”三个字读得好,她很投人。
生:她读两个“多“字时再轻一点就好了。
师:为什么?
生:我说不好。
师:那我来读读这一处好吗?大家听一听,体会体会。
(师范读,故意夸大两个多字的语气,显得很做作)
生:老师,我觉得您读得不好,有点假。
生:对,那两个“多”字,读得太过火。
(大多数学生笑了,表示赞同)
师:好,那你们读读,看看怎样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