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理解文章内容,通过品读人物对话把握鲁庄公之“鄙”和曹刿之“远谋”的形象。
2、比较阅读,感受不同形式的语言描写对表现写作内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把握鲁庄公和曹刿的形象。
教学难点:感受不同形式的语言描写对表现写作内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比较阅读:
1、齐读课题,及出处。
师明确:《左传》是根据鲁国国史所写。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
2、出示原文: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这一文本与教材的差异
二、研读第二、三段,理解曹刿的战术思想。
1、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第二段并引导学生用原文中的两个字分别概括战争中的两个环节:鼓、驰/逐。
教师指导学生多种形式开展朗读齐读两个环节并关注句式:公将~之,刿曰“未可。”……公将~之,刿曰:“未可。” 在品读中初步理解人物形象:鲁庄公鲁莽急躁、曹刿果断
2、教师提问并引导思考:鲁国为什么可以在长勺之战中取胜?
预设1:学生结合第三段内容,解释鲁国取胜的原因。(板书:夫战,勇气也。夫大国,难测也。)但不会关注第一段的论战。
预设2:如果有同学提到第一段,则需要说明,“可以一战”的意思是“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来打一仗”,并不是取胜的直接原因,而是作战的基础。
教师小结:能敏锐地看到第三段和第二段之间的关联。抓住三个“故”字。“公问其故”,“故”指原因。“故克之”,“故逐之”,“故”指所以。第三段就是曹刿向庄公解释自己为什么这样指挥作战以及得胜的原因。(板书:战术)
3、概括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找出原文中对应的两个词语
曹刿:善于把握有利战机、谨慎细心、果断(远谋)
鲁庄公:急躁冒进、鲁莽,不懂指挥作战(鄙),但谦虚好问
三、深入研读第一段,理解曹刿的战略思想
1、提炼战前论战的核心问题:何以战
2、教师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论战部分。(何以战?……可以一战。)
3、教师指导学生用现代汉语演绎这段对话。(翻译句子,落实实词“专”、“加”、“狱”‘、“忠”、“属”等’)
4、教师提问并指导思考:为什么曹刿要否定前两个条件而肯定最后一个条件?
明确:前面两个条件寄希望于贵族和神灵,老百姓并没有受益。只有第三个条件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公平公正,是真正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这样才能取信于民。
5、教师小结:我们还应注意,曹刿称“忠之属也”(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见,曹刿认为,君王站在百姓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不仅仅是公正地审理案件,还应实施一系列的治国措施,才能真正获得民心。这是曹刿问战真正想要表达的思想,也是左丘明这位鲁国史官借曹刿之口所要表达的治国的基本思想。
四、比较阅读三段文字中的人物对话描写。
1、教师和学生合作朗读三段文字中的`人物对话部分。教师读叙述文字,学生读人物语言。
2、找不同,思考原因。
明确:第一段有对话内容一来一回的罗列;第二段语言极其简练;第三段是曹刿的大段论述。
这样写的原因是:通过人物对话的展开来刻画人物形象,形成对比;本文记叙重点在于曹刿的言论来表现其战略、战术思想。
教师小结:不同形式的语言描写,是为刻画人物形象,表现写作内容服务的。
五、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教师总结,指导学生回顾课堂学习经历。
布置作业:展开想象,扩写第一段“曹刿向庄公问战”的过程,适当添加人物的神态、心理、动作描写,还原场景。
板书设计: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曹刿论战06-03
《曹刿论战》教案设计08-20
改写《曹刿论战》11-25
《曹刿论战》改写02-11
重读《曹刿论战》10-29
《曹刿论战》改写02-11
改写《曹刿论战》11-25
《曹刿论战》赏析08-20
语文《曹刿论战》教学反思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