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残损的手掌》简案附板书

发布时间:2017-12-30  编辑:林仪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

  2、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感情线索,深层把握诗歌的主题。

  3、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受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在艺术形象中蕴含情感的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欣赏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都处在十四五岁的花季年龄,这个年龄是诗的年龄,一段回忆、一种感动、一丝忧伤、一份甜蜜都是一首动人的小诗。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首好诗,诗的名字叫《我用残损的手掌》,作者戴望舒。(板书课题)

  二、读品悟

  1、师配乐诵读

  明确读诗要求: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把握作者的情感,理解诗中的物象。

  学生练读。

  2、介绍社会背景、作者 (学生介绍为主,教师适时补充。)

  播放1942年抗日战争视频。

  3、学生自由朗读,品悟诗句内容。

  思考:①你怎样理解“残损的手掌”?诗人在想像中用残损的手掌做了什么?

  引导学生结合背景,更深刻地理解诗句所包含的感情,并作朗读指导。

  ②诗人“摸索”到了什么?

  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南海……这广大的土地就是我们的祖国。

  摸索着被蹂躏、被践踏的沦陷区,诗人饱含痛惜之情,引导学生诗出这种低沉和痛苦。男生齐读1-16行

  ③ 诗人“轻抚”的“那辽远的一角”指的是哪里?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的解放区,寄托了作者的爱与希望。

  朗读指导:诗的后半部分,感情发生了变化,朗读时也要读出这种变化?

  由低沉痛苦到高亢激昂。女生齐读17-26行

  4、学生质疑,大家共同释疑。再齐读诗歌。

  三、拓展延伸:

  欣赏戴望舒的《寻梦者》,请学生朗读。

  四、课堂小结:

  正是因为诗人拥有一颗爱国、追寻、坚强、乐观的心,诗中才会涌动着切肤的沦亡之痛和对解放区必胜的希望。正是这种力量,让他一生都在追寻。如果我们衰老的时候,能有一个开出了花的梦,有一个开出了娇妍的花的梦,那我们的人生一定会是最幸福的、最无憾的了。

  五、作业布置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搜集戴望舒的其他作品,如《雨巷》、《我的记忆》、《烦忧》等。

  板书设计: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摸索 轻抚

  沦陷区 爱 追 坚 乐 解放区

  国 寻 强 观

  心痛 希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