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说课稿

发布时间:2017-12-27  编辑:林仪 手机版

  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爱这土地》,它在语文版七年级下第四单元第一课。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称述我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

  一、 教学理念

  情感自我体验,唤起爱学,开放自主合作,培养会学,联想探索实践,鼓励善学,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课程标准”中“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做出自己的评价”,“品位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要求。

  二、 教材研究

  1、课文简介:

  这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抒情名篇,作于1938年11月。诗的第一节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形象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诗中写实和象征交织,描绘了土地、河流、风、黎明,暴风雨等一系列内涵丰富,鲜明意象来表达歌唱的丰富内涵。第二节一问一答,直抒胸臆,是本诗名句。

  2、教材地位及作用

  《我爱这土地》一诗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13课的内容

  3、 教学设想:

  《我爱这土地》作为诗歌单元的首篇,又是名篇,应重点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作品,解读作品,边学习边体会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总结现代诗歌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教读本课,应充分注重朗读训练,规范学生诵读过程中的语气、语调和停顿,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把握诗歌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重点、难点)

  目的:提高诗歌理解能力

  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理解文中意象

  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把握诗歌的主题。(难点)

  目的:学习朗诵方法,培养爱国情感

  方法:教师指导朗诵,学生练习朗读

  2、能力目标:

  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

  目的:在精彩赏析中,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陶冶性情。

  方法:采用整体感知、揣摩诗句、扩展评价

  3、德育目标: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侧重于朗读,在此基础上深刻体会作者的感情;

  把握意象,学习象征手法,欣赏诗歌凝练的语言。

  五、教学方法

  1、诵读法 :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 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七、教学过程:

  1、互动导入

  诗歌是文学女神桂冠上璀璨的明珠。下面老师说几句古诗的上句,看同学们能否说出下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

  天下兴亡,

  王师北定中原日,

  同学们知道它们的作者是 , , 他们的共同点:

  今天,老师再带大家去认识一位现代爱国诗人艾青。

  故事导入:艾青名字的由来。

  2、作者简介: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人。现代著名诗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为一个革命者。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调子沉重忧郁;抗战时期的作品多为觉醒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黎明的通知》、《我爱这土地》等。

  其诗歌以土地和太阳为主要意象。

  3、背景介绍:

  大屏幕展示几张图片。

  问:看完这几张图片同学们什么样的感受?试想作为一个爱国诗人他能无动于衷吗?他的感受又如何呢?

  学生讨论

  1938年抗战初期,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他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诗歌《我爱这土地》。(再次强化特殊背景,加强爱国氛围)

  4、听录音,初步感知情

  5、有感情的朗读

  (1)朗读指导

  重读:能鲜明表达诗人情感的词 因此,饱含诗人思想感情的意象土地应重读。

  试读,表重读

  朗读节奏

  关联词后 如:“假如”后停顿

  学生标节奏,试读

  主谓之间 ,谓宾之间要停顿

  语法知识补充:句子成分(帮助学生掌握停顿方法)

  学生自读,试划分

  这一步主要采用学生自读+教师点拨的方法,从而在理论上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2)扩展:文言文的朗读节奏与此基本相同。课下试着划分。

  6、诗歌赏析:

  (1)思考:

  诗人首先借助什么具体事物塑造了“我”的形象?

  (2)探究:

  1、“土地”一词是否具有深刻的含义?

  答:土地不再单纯是客观景物,而是贯注了作者主观情感。土地可以看做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也可以理解作者对苍老、衰弱、正备受苦难的祖国的暗示。

  2、象征手法:

  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表现手法叫象征。

  3、这首诗歌除“土地”外,还有哪些地方使用了象征手法

  (3)合作探究:

  1:河流、风、黎明分别象征了什么?

  土地——祖国大地遭受无尽的苦难

  河流、风——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黎明——光明美好的胜利或充满生机的解放区

  2:一、二节诗之间什么关系?

  (4)再次深情朗诵

  7、作业检查:

  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分别有什么象征意义?

  8、拓展延伸:

  欣赏我们伟大祖国的图片

  仿写诗歌:

  八、板书设计:

  鸟儿生死

  我爱这土地 诗意递进

  深沉的爱

  小结: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把握课文的大意并不会很难,《我爱这土地》诗也明白易懂。因此,我设计的教学过程,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学生设身处地用“心”去读、去品味、去联想和想象诗中的意境,去感悟、探究诗歌中所深蓄的情感及意义,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及审美情趣。


更多相关文章:

1.九年级下册《威尼斯商人》精简教学设计

2.《孔乙己》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语文)

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4.九年级下册《诗两首》教学设计

5.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公输》课文及翻译

6.人教版九年级下《诗两首》优秀教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