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示例:首先,是煤桶的异化。煤桶这一日常生活的用具,处在了容器与飞行器之间的一个尴尬位置。因为煤桶无煤可装,所以它丧失了煤桶的基本功能,成了一个空中的漂浮物,成了“我”的一头如同骆驼样的坐骑。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它也不是真正的飞行器,所以能被老板娘轻易挥走。 其次,是“我”的异化。这种异化具有双重性。这既是现实中的“我”在寒冷中变异,如看似偶然、看似瞬间现象的呼告声音变得浑浊,眼泪变得没有感情,同时,也是作为一个如同骑士般的飞翔者,在想象世界中曾经无所不能的极大异化。(6分,每点3分。对象1分;内容2分,结合相关内容分析,意思相近即可。)
8.示例:“我”在出发前有过一场想象性的交流:我这回前去,必须像一个乞丐,由于饥饿难当,奄奄一息,快要倒毙在门槛上,女主人因此赶忙决定,把最后残剩的咖啡倒给我;同样,煤店老板虽说非常生气,但在十诫之一“不可杀人”的光辉照耀下,也将不得不把一铲煤投进我的煤桶。这说明我对他们是抱有善意的想象的,我期待他们还有一丝悲悯与仁慈的。其实,当“我”在天空向煤铺老板乞求的同时,地下,煤铺老板与老板娘也在进行一场对话。但这一对话的实质,与“我”的乞求是截然对立的。因为他们的对话,始终围绕着买卖交易而展开:比如煤的品种、比如顾客的报价等,压根没有意识到这里可能有关于同情心、关于慈善的赊欠问题。正是这种不同的价值诉求,才从本质意义上使“我”和煤铺老板夫妇隔开在两个世界里。因此,我们的交流是难以正常展开的。(6分,分别从“我”的想象交流的本质和老板夫妇的对话本质去回答,结合具体内容,揭示两者间的本质矛盾,理由充足,思路清晰,意思相近即可。)
9.示例:①错。关于“骑桶”的原因,胡这样解释:他选择飞翔这种方式是因为害怕失败,所以他飞着去,并且随时准备撤走。而朱则说:“骑桶者”之所以“骑桶”,是因为他的恐惧心理。“我”害怕讨煤被拒绝,所以选择了“骑桶”这样特殊的方式,如被拒绝,就可以快速地离开。可见,他们的解释是一致的。
示例:②错。本文作者认为把“我”的失败归之于“我”性格的弱点,认为“我”与煤铺老板夫妇没有正面交流,使他们无法知道自己的困难,认为交流始终停留在自身的想象等等,都无法从文本中得到有力的证明。(或:本文作者认为就这篇小说而言,这种不可通融,不是没有正面交流,不是交流方式出了问题,而是交流本来就难以得到正常展开。)(6分,每小题3分。判断正确得1分;结合相关内容说明理由2分,意思相近即可。)
10.示例:“骑桶”的原因,“异化”的表现,“我”与煤店老板夫妇的交流(或:小说的主题)(3分,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11.示例:《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菲利普一家家境窘迫生活拮据,家庭的收入刚刚好够他们日常生活开支,对此他们感到十分痛苦。他们希望过上更富足更体面的生活,所以他们会在没星期日衣冠整齐地去海边栈桥散步,他们有去哲儿赛旅行的梦想。而改变这一窘困现状的人就是于勒,而他们的幻想就是从于勒寄来的两封信开始的。于是于勒成为菲利普一家孤悬海外的一个希望,是这个穷困家庭为自己设想出来聊以自慰的一个美好的梦想。可是,当于勒以一个撬牡蛎的潦倒形象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曾经的美好幻想终于在现实面前被无情搅碎。小说就是借此反映了小人物的悲哀,他们的理想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6分。从菲利普一家家庭的实际情况和他们理想生活的对比和对于勒的幻想和确定于勒实际情况而幻想破灭的对比这两个方面回答,紧扣“现实”“ 梦想”“ 不幸”三个关键词;结合相关内容,说理充分,思路清晰,意思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