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课堂实录及反思

发布时间:2017-10-25  编辑:林仪 手机版

  《囚绿记》课堂实录

  执教者简介:

  李晓丹,2007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荣获2013年度齐齐哈尔市教育局考核优秀人员嘉奖;12年被聘为齐大中文系见习指导教师;“第五届东北三省中学语文教学研讨会”说课一等奖;“中学教学观摩课”《念奴娇·赤壁怀古》获荣一等奖;11年全市观课议课活动中,作为唯一代表我校语文学科参赛的教师,所授《孟子—民为贵》一课及说课《咬文嚼字之炼字》荣获特等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作文周刊>》获省课程改革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多篇科研论文或国家、省市级一等奖。

  时间:2013年12月5日15:25—16:05

  地点:齐齐哈尔实验中学图书馆东厅

  授课对象:齐齐哈尔实验中学高一十九班全体学生

  情况说明:本课为常规课。《囚绿记》为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

  教学过程:

  步骤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从小生活在北方,如果请同学们形容一下隆冬季节,大家会想到什么样的词语?

  生1:寒冷。

  生2:银装素裹。

  生3:寒风彻骨。

  生4:荒凉。

  师:是啊!当我们看惯了漫天的雪白,已无视窗外干枯的枝条,甚至厌倦了慢慢冬季的冰天荒地,你是否也会渴盼那一抹新鲜的绿色,期待“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生机与活力,甚至憧憬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多彩多姿!人类就这样不断向大自然索求着精神的慰藉与心灵的欲求,太多的文人墨客在探寻着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其中的典范佳作《囚绿记》。

  步骤二:诵读感知,理清脉络。

  师:同学们预习了,题目为《囚绿记》,文中那些段落直接写“囚绿”?

  生齐:8—12段。

  师:下面请同学来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大家来重温预习时的读文感受,看一看“囚绿”前后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并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作者心灵的搏动。

  生1:诵读1~4段。

  师:诵读很流畅,如果语速再舒缓些就更好了。

  生2:诵读5~7段。

  师:诵读感情十分饱满,但要注意“因为”一词的读音:“yīn wèi”。

  生3:诵读8~9段。

  师:请不要紧张着急,注意“伸长”的读音,前后要统一。

  生4:诵读10~12段。

  师:诵读的情感很充沛。

  生5:诵读13~14段。

  师:注意“重”字音:“chóng”。大家简单评一下几位同学谁读的更好。

  生齐:生2(任伊菲)、生4(刘子源)。

  师:请大家展示一下预习成果:“囚绿”前后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试用与题目中“囚绿”这一短语结构相同的动宾短语来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生:我认为在“囚绿”之前,作者分两部分来写:第一部分1~4段,“寻绿”,在寻找公寓过程中,作者渴望绿,在遇到绿时,他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房间。第二部分我定义为:“赏绿”,因为作者在居住在这公寓的日子里,他每天都生活在绿色的环绕中,并获得了好心情。之后便是本文的中心部分:8~12段,“囚绿”,就是将绿色关进了自己的屋子里。第13段为“释绿”,在他离开北平的时候,将已经囚禁了很久的绿色放归了自然之中,并祝福它们获得生机、活力。第14段,定义为“思绿”,离开北平很长时间后,他还在想着他的“绿友”。(板书:寻—赏—囚—释—思)

  步骤三:美读赏析,揆情度理。

  师:概括的非常全面。咱们先来看1~4段,作者在寻绿,在择居过程中遇到了他所寻之绿,这部分,多数的文字都在写什么内容?

  生齐:房间。

  师:写了房间什么样的内容?

  生:简陋、狭窄、(朝东)炎热、潮湿。

  师:文章共14段,作者却用4段引出我们所看到的仅一丝“绿影”,是否过于拖沓?

  生齐:不拖沓?

  师:为什么?

  生1:充分表现出作者对绿的喜爱达到了一种疯狂的程度,为后文做铺垫。

  师:为作者“欢喜”绿做铺垫。(板书:欢喜)其他同学有补充吗?

  生2:“囚绿”是很特殊的行为,不是我们每人每天都能做的。而这里恰恰交代了小圆窗上破碎的洞,为后文“囚绿”做铺垫。

  师:同时也为读者留下了悬念:作者为什么如此爱绿?我们一起在下文中寻找答案。可以说,下面的5、6两段体现着本篇美文的特质,那么其美在何处?作者又是用哪些方法来表达他对绿的喜爱之情的呢?请同学们加以诵读,同学之间进行探讨。

  学生诵读、讨论。

  师:讨论到这里。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表达他的爱绿之情?

  生1:作者用了各种修辞手法。比如,第5段中排比修辞的运用:“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比喻的修辞:“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拟人:“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细节描写:第七段“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等。

  师:作者运用丰富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将其对绿的喜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其中,“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巧妙而自然的化用了“涸辙之鲋”的典故。哪位同学再来补充?

  生2:对比:作者所喜爱的绿色与“黄漠的平原”形成对比;也与“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但我并不感到孤独”形成对比。

  师:这位同学所说的也正衬托出作者对绿的渴盼与喜爱。还有吗?

  生3:第6段,运用类比来表达作者内心对绿的疯狂的喜爱。

  师:还有吗?前面同学提到了细节描写,还有同学补充吗?

  生4:第5段,“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这是用动作描写来表现其对绿的喜爱。

  师:作者用动作、心理细节描写来使物我互观,尽显灵性。另外,同学们说到作者用了排比句式等,这使得文段中整散句错落相间,句式有了变化。以上这些方法均是在抒发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整体上本部分美在抒情,热烈而震撼。例如:作者有热烈的迸发式的呼喊,“绿色是多宝贵的啊!”;也有饥渴忘情的呢喃,“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也有急切的告白,“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还有痴情的对语,“我望着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有没有同学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想给大家诵读一下的?

  生1、2:诵读5~6段。

  教师范读。

  师:作者如此喜爱绿,为何又要囚禁绿?请同学们快速地在8~12段中寻找答案。找一找,是什么促使作者产生了囚禁绿的念头呢?

  生1:第8段,“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

  生2:分两个阶段:一为作者对绿的疯狂的喜爱,第9段“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二是因绿的固执使我要继续囚禁它。

  师:正如同学所说,此时的作者对绿的喜爱近乎贪恋的程度,那么被囚之绿,在囚之初、囚之中、囚之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随之“我”的内心有了哪些变化?

  生齐:囚之初“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囚之中“总朝着窗外的方向”,“永远向着阳光生长”;囚之末“病损”。“我”的内心的变化:囚之初“生的欢喜”;囚之中“不快”;囚之末产生了“魔念”。

  师:作者开始对绿喜爱至极,却又产生了“魔念”;他对绿欣喜爱恋,却又与绿紧张对峙;这前面的明朗和谐与后面的阴暗僵持看似十分矛盾,请同学们综观赏绿、囚绿两部分,抓住细节,洞悉作者内心的情绪变化的轨迹,探究这些变化的根源。提示:陆蠡《囚绿记·序言》:“我是感情的努力,也是理智的仆役”,“我如同一个楔子,嵌在感情和理智的中间,受双方的挤压”。

  学生之间进行谈论。

  生1:从作者在《序言》中的话切入,我认为,理智与情感就像“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得兼”一样,如果过于注重感情就可能忽略理智,那么如果过于注重理智,感情也可能忽略。本文中从情感角度讲,他喜欢绿所以才会囚绿,如果他不喜欢绿就会释放它了。但绿是向着阳光生长的,这是大自然的规律,那么对于作者而言认清这种规律就是理智的,而作者重于感情的话就会囚禁绿,如果重于理智就会把绿放生。他就在这二者之间进行着矛盾的斗争,至此尚且是作者的情感战胜了理智。作者并未放绿,而是用它来装饰自己的房屋和自己的心情。所以,我认为根源是感情战胜了理智。

  师:说的思路很清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