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做练习有利于我们的巩固课堂知识,拓展课外知识,有益于我们的语文学习。下面是《项脊轩志》练习设计,欢迎过来了解。
一、5分钟课前热身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修葺( ) 象笏( ) 呱呱而泣( )
异爨( ) 长号( ) 珊珊可爱( )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三五:逢三逢五。
B.妪,先大母婢也 先:先前。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束发:把头发扎起来。
D.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 归宁:古代已婚女子回娘家省亲。
3.请选出与“顷之,持一象笏至”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先妣抚之甚厚 B.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C.他日汝当用之 D.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2)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3)比去,以手阖门 (4)后五年,吾妻来归
5.填空。
归有光,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代著名的古文家,“__________派”的代表人物。
二、10分钟课中强化训练
6.请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语属于古今同义的一项( )
A.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B.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C.顷之,持一象笏至 D.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每移案,顾视均可置者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
B.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一日,大母过余曰
C.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轩凡四遭火
D.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其制稍异于前
8.下列各句中与“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B.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C.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D.妪,先大母婢也
9.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日过午已昏
(2)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3)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4)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1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2)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3)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1.文章开头,作者是怎样具体地写他的书斋项脊轩的?
12.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细节和场面,表现人物的风貌,寄托内心的感情。请举例说明这个特点。
三、30分钟课后巩固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课文第二三段),完成13—16题。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1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迨诸父异爨 迨:等到。
B.而母立于兹 而:通“尔”,你。
C.久不见若影 若:好像。
D.比去,以手阖门 阖:通“合”,关闭。
14.请选出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客逾庖而宴 ②呱呱而泣
③儿之成,则可待乎? ④他日汝当用之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15.对下列句子中省略的内容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老妪)尝居于此 B.(儿)欲食乎
C.余自束发读书(于)轩中 D.比(大母)去,(吾)以手阖门
1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2)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
悠然亭记
归有光
余外家世居吴淞江南千墩浦上。表兄淀山公,自田野登朝,宦游二十余年,归始僦①居县城。嘉靖三十年,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阴。
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牖常见之。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媢者所不容。然至今朝廷论人才有用者,必推公。公殆未能以忘于世,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
靖节世远,吾无从而问也。吾将从公问所以悠然者。夫“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靖节不得而言之,公乌得而言之哉?公行天下,尝登泰山,览邹峄,历嵩、少间,涉两海②,入闽、越之隩③阻,兹山何啻泰山之礨石④?顾所以悠然者,特寄于此!庄子云:“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草木之缗⑤,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况见见闻闻者也?”予获侍斯亭,而僭为之记。
(选自《明清散文》)
注:①僦(jiù)居:租房。②两海:这里指东海与南海。③隩(ào)阻:深险难行之地。④礨(lěi)石:大石。⑤缗(mín):在这里指杂芜。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盖去县三十里 去:距离、相距。
B.不独一时之所适 适:适意、舒适。
C.而中无留滞 中:中间、里面。
D.予获侍斯亭,而僭为之记 僭:谦词,超越本分。
18.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旧国旧都,望之畅然 ②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B.①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 ②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C.①盖去县三十里 ②今已亭亭如盖
D.①又于屋后构小园 ②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1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淀山公“悠然”的一组是( )
①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
②所至官,多著声绩。
③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牖常见之。
④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
⑤公行天下,尝登泰山,览邹峄。
⑥公殆未能以忘于世,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有光叙写了自己的表兄淀山公罢官后随遇而安,建筑庭园,修建悠然亭,颇有陶渊明归隐田园的思想情趣。
B.淀山公现居的马鞍山虽然与泰山的一块大石无异,但他现在面对此山与曾经游览泰山等名山的心态,是同样悠然的。
C.淀山公有才能,做官时,多有声名和功绩;罢官后,朝廷仍然认为他可被重用,但是他自己却已忘怀,纵情于山水之间。
D.作者借写悠然亭记,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写自己的表兄淀山公罢官里居、悠然自得的生活。
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
(2)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媢者所不容。
(3)靖节不得而言之,公乌得而言之哉?
(三)(2007湖北高考,10—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2—25题。
先祖事略
王士祯
山人名士祯,姓王氏,字子真,青州诸城人。
始祖讳贵迁,济南新城著籍焉,称琅琊公。后避居新城之曹村,为某大姓佣作。一日大风晦暝,有一女子从空而堕,良久既霁,公于尘坌中得之。云即诸城县初氏女也。晨起取火,不觉至此。时公方鳏居,女子年十八九。主人以为天作之合,遂令谐伉俪焉。
二世祖讳伍,有善行,称善人公。琅琊公五子,善人最少,性醇谨,事父母诸兄皆得其欢心,尤好施予,岁时勤力治家,人产计口给食,余悉以赈乡里贫乏者。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诸饿者以次受糜,纺其笠于槐,累累如也。乡人呼之曰“王菩萨”,而称其家曰“大槐王氏善人”。
三世祖讳麟明,经官颍川王府教授,称颍川公。颍川为善人次子,生而警颖强记,于书无所不睹。十四补博士弟子员,每试辄冠其群。数困棘闱,随例应里选,官永平郡司训,劝学兴行,为多士式。最后迁教授颍川王府。既至,疾作,期年而卒。志传称公内廉行修,人伦醇备。事大父琅琊公至孝,遇诸兄弟门以内,蒸蒸如也。
高祖讳重光,字廷宣。颍川公卒,哀毁如礼,服阙除户部。当事以其能,晋秩佥事,守云中。强直奉法,军民赖之。寻晋参议,守上谷。条上谷机宜十二事,悉中窾要。以忤当事意,调贵阳。丁巳,肃皇新三殿,求大木,取办贵竹。公至,彝人争以所知异木走报公。公深入其阻,冲风瘴疠,勤事以死。事闻,特加恩恤,赐祭葬。壬戌秋,三殿告成,以公前绩诏赠太仆寺少卿。公性孝友,为颍川公次子,方龀而母沈安人亡。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两弟早夭,抚其遗孤,不殊己子。居乡,恂恂退让,君子也。遇事慷慨,不避艰险。及卒,无一语及家事。世庙谕祭文,有“忠勤报国”之褒,故称忠勤公焉。
(选自《渔洋山人自撰年谱》,有删改)
2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良久既霁,公于尘坌中得之 霁:明朗
B.数困棘闱,随例应里选 数:屡次
C.劝学兴行,为多士式 式:榜样
D.当事以其能,晋秩佥事 以:凭借
2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先祖“讲究孝道”和“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
A.①事父母诸兄皆得其欢心 ②岁时勤力治家,人产计口给食
B.①遇诸兄弟门以内,蒸蒸如也 ②余悉以赈乡里贫乏者
C.①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 ②诸饿者以次受糜,纺其笠于槐,累累如也
D.①颍川公卒,哀毁如礼 ②遇事慷慨,不避艰险
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琅琊公的婚姻颇有传奇色彩,夫人初氏从天而降,主人认为是天赐良缘,于是令其结为夫妻。
B.善人公生活简朴,乐善好施,人称“王菩萨”,在琅琊公五个儿子中排行第五,故名王伍。
C.颍川公聪敏好学,博览群书,为官即赴颍川王府任教授,刚到任就患病,一年后去世。
D.忠勤公忠孝双全,在上司面前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在家乡父老面前则温文尔雅,恭敬而有礼貌。
2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
(2)公至,彝人争以所知异木走报公。
(3)公性孝友,为颍川公次子,方龀而母沈安人亡。
【参考答案】
1、qì hù gū cuàn háo shān
2、D(A项“三五”指的是农历十五。B项“先”的含义是“去世的”“已故的”。C项“束发”,古代男童15岁时束发为髻,表示成童。)
3、B(例句中的“之”为助词,用在表示时间词的后面,起补足音节的作用。B项里的“之”与之用法相同。A项的“之”为代词,指代前文出现的“妪(先大母婢)”。C项的“之”也是代词,指代前文出现的“象笏”。D项的“之”为助词,可以译为“的”。)
4、(1)环顾。(2)稍微。(3)等到。(4)女子出嫁。
5、熙甫 震川 明 唐宋
6、C(C项古今同义,“一会儿”的意思。A项的“方丈”在此为一丈见方。现代常用为佛寺或道观中住持住的房间。B项的“往往”为“到处”意。现代常用为“常常”意。D项的“大类”为“太像”的意思。现代不这样用。)
7、B(B项的“过”前者为“超过”,后者为“来访”。A项的“顾”全为“看”的意思。C项的“凡”为“总共”。D项的“稍”为“稍微”。)
8、D(题目中的句子和D项都是判断句。)
9、(1)形容词用作动词,变昏暗。(2)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对着西面。(3)名词作动词,用乳汁喂养。(4)名词用作状语,亲手。
10、(1)在这以前,庭院是一个完整的院子,南北贯通。
(2)项脊轩共遭过四次火灾,竟然没有焚毁,大概是有神灵保护的缘故吧。
(3)院中有一棵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的那一年亲手栽种的,今天已经是干直叶茂,像把打开的巨伞一样了。
11、①写项脊轩的小,“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②接着写旧,直接点明是“百年老屋”;③写破漏,“尘泥渗漉,雨泽下注”;④写阴暗,“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12、如写修葺后的南阁子,图书满架,小鸟时来,明月半墙,桂影斑驳,把作者的怡然自得充分表达了出来。又如写老妪叙述母亲之事,寥寥数语,老妪的神情、母亲的慈爱无不尽现纸上。对祖母的回忆尤其感人。祖母爱怜的言辞、离去时的喃喃自语、以手阖门以及持象笏至的动作等,把对孙儿的关心、疼爱和期待,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出来。此外,妻婚后来轩的往事,从娘家回来后转述的小妹的话,亭亭如盖的枇杷树等细节,无不真切感人。
13、C(C项中的“若”为人称代词,你。)
14、D(①句中的“而”为表顺接的连词;②句中的“而”表修饰。③句中的“之”用于主谓之间;④句中的“之”为代词。)
15、D(D项中“以手阖门”的主语仍然是“大母”。)
16、(1)庭中开始用篱笆隔开,后来又用墙隔开,共改变了两次。
(2)我家的人长期以来读书没有得到功名,这孩子取得成就,可以等待吗?
17、C(“中”应解释为“心中”。)
18、D(D项均相当于“在”,介词。A项“之”,前句指“旧国旧都”,代词;后句无意义,音节助词。B项“每”,前句相当于“常常”,后句相当于“每当”,都是副词。C项“盖”,前句表推测,相当于“大概”,副词;后句意为“车盖”,名词。)
19、C(②表现的是淀山公为官的名声和功绩很大;④属于作者少时的经历;⑤叙写泰山等是为官时的经历,目的是与马鞍山对比。)
20、B(写泰山等是为了与马鞍山对比:“顾所以悠然者,特寄于此”表明“悠然”独在“兹山”,且“所以自忘”的悠然心态也是在居此山之后。)
21、(1)在园子中建了一座亭子,用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作为亭子的名字。
(2)淀山公依仗杰出有为的才能,所做官职,多有显著的声名和功绩,因而不被嫉妒他的人容纳。
(3)陶渊明没有能够说出它(指“悠然”的含义),淀山公哪里能够说出它呢?
22、D(以:因为。)
23、C(A项,“岁时勤力治家,人产计口给食”不属“乐善好施”(“余悉以赈乡里贫乏者”);B项,“遇诸兄弟门以内,蒸蒸如也”非“讲究孝道”;D项,“遇事慷慨,不避艰险”不属于“乐善好施”“讲究孝道”。)
24、C(“为官即赴颍川王府任教授”不准确。“十四补博士弟子员……随例应里选,官永平郡司训”“最后迁教授颍川王府。既至,疾作,期年而卒”)
25、(1)家门前种有一棵槐树,枝叶繁茂,(善人公)时常在树下煮粥给饥民吃。
(2)忠勤公到后,彝人争着跑去把他们知道的奇异树木告诉他。
(3)忠勤公天性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颍川公的二儿子,刚换牙时母亲沈安人就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