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可改变气质
①现代社会是多元文化交错的社会,一个人不可能只接受单一的某一种文化,近百年来西方强势文化影响于东方,影响于中国,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也无需拒绝这种影响。只是当我们接受异质文化的时候,应该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和在一起,那才意味着新的文化的诞生。
②选择什么书来读,不是毫无讲究。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风气的养成而言,无论哪一行业的人,都有一些共同的书需要大家来读一读,这就是本民族的那些文化经典。
③我国是世界上主要“文明体国家”之一,文化典籍多。但是作为一般阅读而不是从事专业研究,需要读、应该读、可能读的经典,并不如想象的那样多。哲学,无非是先秦时期的诸子,而且主要是孔子、孟子、老子和庄子,荀子、墨子、韩非子、公孙龙等,都可以暂时不读,甚至孟子,也不一定全部都读。但汉代的《礼记》里有两篇著作,却不能不读:一是《中庸》,一是《大学》。当然宋明儒者的书,还是要读一些的,特别是朱熹、王阳明的著作。朱熹把《大学》《中庸》和《论语》《孟子》合为“四子书”,并精心注释,成为传统社会流传最广的儒家经典。
④史学方面,文史从业人员讲究“前四史”,即《史记》、前后《汉书》和《三国志》。一般阅读,光读《史记》就可以。如嫌篇幅大,可选取其中的《传》和《本纪》阅读。文学方面,《诗经》《楚辞》不可不选择一些来读。《楚辞》可选屈原的《离骚》,《诗经》不可忽略《小雅》。另外晋的陶渊明,唐的李白、杜甫的诗,韩愈、柳宗元的古文,宋的苏东坡、黄庭坚、李清照、陆游、辛弃疾,元的关汉卿、王实甫,明的汤显祖及《三国》《水浒》,清的《红楼梦》等,都是不能不读的。汉代王充写的《论衡》,是一部奇特的书,读起来会打开你的思想,而不会被传统所束缚。还有清末民初以来20世纪文史大家的著作,不少都堪称经典,如严复、章太炎、梁启超、蔡元培、王国维、陈寅恪、马一浮等人的书,如果不读,未免太可惜。20世纪学术大师的著作,实际上是通向中国古代经典的桥梁,由他们进入古代经典,也许是“终南捷径”。至于道家,老庄足矣。佛学可读《弘明集》《广弘明集》《出三藏记集》,获得佛学的可靠知识,《坛经》《金刚经》《心经》则能够引导进入佛理的信仰层面。
⑤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的这些经典,我想主要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然而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不知不觉地改变人的气质。朱熹就说过,读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人变化气质。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移风气。
⑥我们正在进行的现代化进程,同时有一个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的任务,我可以肯定地说,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造成全民族的阅读风气,首先是造成阅读经久不衰的本民族文化经典的风气。
16.下列有关阅读经典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养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风气,各行各业都有一些书需要大家来读一读,这些书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典。
B.作为一般阅读,需要读、应该读、可能读的哲学,无非是先秦时期的孔子、老子和庄子等,而孟子、荀子、墨子等都可不读。
C.一般的人阅读史学作品,只读《史记》就可以了;文学方面,《诗经》中只要读《小雅》,《楚辞》中只要读屈原的《离骚》。
D.不少清末民初以来的20世纪学术大师们的著作是通向中国古代经典的桥梁,由他们进入古代经典,也许是一种便利的方法。
17.结合文本,谈谈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应该如何对待多元文化?请作简要评述。(6分)
▲
▲
18.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中国的经典作品?请分条概述。(6分)
▲
▲
七、作文题(70分)
19. 汪国真有一首诗,其中有这样的诗句“确定了就义无反顾,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你有这样的体会和见闻吗,请以“追求与幸福”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
③不少于800字。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0题。(10分)
戴渊少时游侠,不治行检,尝在江淮间攻掠商旅。陆机赴假还洛,辎重甚盛,渊使少年掠劫。渊在岸上,据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渊既神姿锋颖虽处鄙事神气犹异机於船屋上遥谓之曰卿才如此亦复作劫邪渊便泣涕,投剑归机,辞厉非常,机弥重之,定交,作笔荐焉。过江,仕至征西将军。 (《世说新语•自新》)
19.用斜线“/”给上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渊 既 神 姿 锋 颖 虽 处 鄙 事 神 气 犹 异 机 於 船 屋 上 遥 谓 之 曰 卿 才 如 此 亦 复 作 劫 邪 渊 便 泣 涕
20.戴渊为什么能由一个坏少年变成一个将军?从戴渊的故事中你悟出什么道理?(4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1.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老人与海》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书中那个美国老渔夫圣地亚哥的“硬汉子”形象的原型就是作者本人。
B.《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和成名作,全剧集中表现的周、鲁两家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正是30年代旧中国社会的生动写照。
C.《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肠义胆的关云长、粗中有细的张飞、勇猛兼备的赵云、能干奸诈的曹操等,无不惟妙惟肖。
D.《边城》在描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图画时,流露出了面对悲凉命运的无奈之情,展现了“美丽总令人忧愁”的审美境界。
E.巴金的《家》重点塑造了善良却柔中带刚的梅、抑郁的瑞珏、贤惠的鸣凤等三位女性形象,她们的社会地位不同,但她们的结局都是悲剧性的。作者通过对她们悲惨遭际的描写,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迫害。
22.简答题(10分)
(1)请结合《三国演义》中曹操向董卓“献刀”的情节,简要分析曹操的性格。(5分)
答:
(2)为什么说《老人与海》中的主人翁桑提亚哥是一个“悲剧式英雄”?(5分)
答: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新版电视剧《三国演义》比起老版,少了许多抒情意味的特写,叙事节奏加快了,这大概是它的优势。但为了戏剧冲突,也改编了很多大家熟悉的历史片段。比如十八镇诸侯是曹操召集的,等等。我想名著改编,既要照顾到普通观众的观剧效果,也得想到那些三国迷的感受。有些细节不该有明显硬伤。
新剧不仅以“曹操视角”来统领全剧,甚至想将之塑造成一个“新型英雄”。这些年一直有为曹操平反的呼声,似乎有了“国家统一”的大义,政治家是否仁义已变得不再重要。其实中国人看历史,注重的是行动中蕴含的价值和理念。历史中的事件起起落落,现代人多关注成事之人,然而中国史观并非如此。从诸葛亮到关羽,皆因所主之事不圆满才被民间信奉,因为这种不圆满,更能显出人格的不朽。钱穆先生认为这正是“中国的史心”。
忠实原著,或者创新,是重拍四大名著首先会遇到的难题。当然重拍者,都会说自己是更贴近历史真实的解读。但创新一定得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当下处在一个价值观缺失的年代,人们的价值认知中缺少了道德、伦理、社会、政治等多维度的判断,衡量价值的标准只剩下了财富、权力或成功。
虽然人人可能重新阐释与演绎名著,但学问与情怀的高低,却能因此立判高下。因为名著不仅携带和见证了我们关于文明的公共记忆,它所承载的精神内涵与价值往往是普通作品无法比拟的。
23.请概述新版《三国演义》与老版相比的不同之处。(6分)
_______
_____
24.根据文意,概括什么是“中国的史心”?(3分)
_______
_____
25.结合材料,说说如何才能重拍好名著?(6分)
_______
_____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参考答案
10.参考答案:
(1)①时光的流逝、容颜易老。②离别的痛苦、无尽的思念。③西风的骤起。④月色的惨白⑤高楼的雁叫。(4分,答出四点即可。)
(2)①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作者在词中借哀景抒发悲情,骤急的西风、惨白的淡月、高楼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种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②运用的拟人的手法。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时光“解”、“催”,表达了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伤感。③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时光的“只解”“不信”衬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归衬托人未归。④运用典故,白居易“江洲司马青衫湿”,用以表现因离恨而伤感。(回答出三点得6分,每点2分。)
11.(1)晓来谁染霜林醉。 (2)举世皆浊我独清。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4)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5)成一家之言。 (6)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7)君子以自强不息。
12.(1)因为她包含着巨大的文化信息,并能让人欣赏,更对我们今天的生态有一种对比、检验和校正的作用。 (3分)
(2)因为它起到了见证文化物象灭绝的作用。(3分)(共6分)
13.(5分)
①美好的生命看法和价值判断;②热爱自然、尊重生命、保护动物的信仰和良知。(一点2分,两点5分。)
14.(6分)
①现代都市的钢筋混凝土成了“囚禁”人们精神的牢房。②现代工业文明的尘埃吞噬着人们的美好情怀。③推土机铲平了一条条古街。④一片片森林被砍伐。⑤教育停留在概念的说教和灌输上。(一点2分,答对其中任何3点即可得全分。)
15.6分。
①寄托了作者对古典场景流失,以及再也找不见那些珍贵的古典美学元素的悲痛之情。②阅读《诗经》等古典文本时,难以真正走进古典的灵魂,与古典作了永别的哀悼之情。(本题具有一定开放性,能结合文章的主要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16.D。(A.原文是“无论哪一行业的人,都有一些共同的书需要大家来读一读”,这些书构成了“本民族”的文化经典。B.原文是“主要是孔子、孟子、老子和庄子”,“荀子、墨子、韩非子、公孙龙等,都可以暂时不读”,“甚至孟子,也不一定全部都读”。C.“《诗经》中只要读《小雅》,《楚辞》中只要读屈原的《离骚》”不对。)
17.(6分)
(1)现代社会多元文化交错,一个人不可能只接受单一的某一种文化。
(2)无需拒绝外来文化的影响(接受异质文化)。
(3)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和在一起。(3点,每点2分。共6分)
18.(6分)
(1)文化传承的需要,(2)变化个人的气质,(3)转移社会的风气(或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或养成社会文化风气)。(3点,每点2分。共6分)
[附参考译文]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今山西临汾)人。参加科举考试考中了进士,任隰州军事推官。隰州的百姓经常在寺庙里聚众赌博,有一天,盗贼杀了寺里的奴仆抢走了钱财,赌博的人正好到来,衣服偶然染上了血迹,巡逻的士兵将他逮捕送到州府,经刑讯后屈招。只有薛奎对此怀疑,请求州官暂缓处置这个案件,后来果真抓到了杀人凶手。薛奎升任仪州推官,曾经率领民伕运粮去盐州,恰逢大雨连绵,粮食被水浸泡腐烂,薛奎就请求转运使卢之翰让民伕回仪州,而后再赔偿损失的粮食。卢之翰大怒,准备上书弹劾薛奎。薛奎慢慢地劝说他道:“兴兵作战已经很久了,百姓都因转运军饷而疲惫不堪,现在幸好军粮有余,为什么要因为这些陈腐的粮食而使百姓困苦呢!”卢之翰的怒气消除了,所有因民伕而损失的粮食,他都上奏免除了要州民赔偿。
薛奎任并州知州,后改任秦州知州,秦州驻有重兵,经费常不足用。薛奎力求节俭,教百姓改用灌溉耕作的方法,年内就积余了粮食三百万石。改任益州知州,秦州的州民和少数民族部落共数千人列数薛奎的政绩,请求朝廷让薛奎留任,朝廷下圣谕予以褒扬,但没有同意让薛奎留任。成都有一个妇女告发她的儿子不孝,薛奎责问那个儿子,他才说:“是因为贫穷没有能力扶养。”薛奎就拿出自己的俸禄钱给他,并告诫他说:“如果再要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再宽恕你了!”他们母子于是就和好如初。薛奎曾经在夜里设筵待客,有守边的士兵杀人,人们都吓得奔逃,薛奎暗中派人将他逮捕处死,赴宴的宾客都没有人觉察到此事。薛奎遇事能沉稳处置、果断决策,有很多类似的情况。
薛奎被征召回朝任龙图阁学士,就任参知政事。皇上告诉他说:“先帝曾经认为你可以重用,现在任用你,是先帝的意见啊。”不久薛奎升任给事中。皇上曾经对辅政大臣说:“臣子侍奉君主,很少有能够做到直到终了的。”薛奎说:“保全自身直到为官终了的做法,不仅是我一个人不以为然。”于是就一一列举了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的史事来回复,皇上认为他说的是正确的。
薛奎性情刚直,不肯随便附和别人的意见,遇事敢于说话,宋真宗时多次宴请群臣,以至于有大臣饮酒大醉,沾湿胸襟。薛奎进谏说:“陛下刚即位的时候,振作精神,处理全国的政务,对于宴享临幸是从简的。现在天下确实是太平无事,但宴饮游乐却无节制,大臣们多次醉酒,失掉了庄严的容止,这不是用来加重朝廷的权威的做法啊。”真宗很赞赏他的说法。
附加题部分
19.渊 既 神 姿 锋 颖/ 虽 处 鄙 事 /神 气 犹 异/ 机 於 船 屋 上 遥 谓 之 曰/ 卿 才 如 此 /亦 复 作 劫 邪/ 渊 便 泣 涕(每处1分)
20.第一问:知错就改。遇到了陆机那样的良师益友,帮助他辨明是非、弃暗投明。 第二问:人在少年时代,可塑性大,环境影响和正面教育尤其重要。 (每点2分)
译文:戴渊年轻时,任侠气盛,不检行为,曾在长江、淮河上劫掠商贾游客。陆机休假后回洛阳,携带的行李物品很多,戴渊指使一些少年抢劫。戴渊当时在岸上,坐在胡床上指挥手下行动,面面俱到。戴渊原本就神采出众,即使干这种偷鸡摸狗的的事情,也显得洒脱异常。陆机在船舱里,隔着很远对他说:“你这样才华出众的人,怎么也当强盗呢?”戴渊听罢哭了,丢掉佩剑归附了陆机。戴渊言辞慷慨,非同一般,陆机越发器重他,两人结为好友,陆机给他写了推荐信。渡江以后,戴渊官至征西将军。
21.A、E。 (A项中美国老渔夫应为巴西老渔夫;E项性格特点分析有错,三人性格特点分别为梅抑郁,瑞珏贤惠,鸣凤善良却柔中带刚。)(答对一个得2分,两个5分。)
22.(1)满朝文武对董卓专权束手无策之际,曹操挺身而出,决定冒杀身之祸刺杀董卓。表现他是非分明、有勇有谋;行刺时被董卓在镜中发现,谎说要献宝刀给董卓,并借试马之机逃走,表现他的机智和奸猾。(联系情节概括性格,写出一点得3分,两点得5分)
(2)在捕获马林鱼和与鲨鱼的较量中,桑提亚哥每取得一次胜利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终以失败结束,只拖回了马林鱼的骨架。但老人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体现了“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可以被打败”的硬汉精神,所以说他是一个悲剧式英雄。(答出“悲剧”的情节得2分,答出“英雄”的含义得3分。意思对即可)
23.(1)新版变“扬刘抑曹”为“曹操视角”。
(2)少许多抒情意味的特写,加快了叙事节奏。
(3)简化处理、改写了一些大家熟悉的历史细节。(每点2分,共6分)
24.指从中国史观来看,历史人物在行动中凸显出的价值和理念,特别是历史人物所主之事不圆满时显出的不朽的人格。(3分)
25.(1)名著改编,既要照顾到普通观众的观剧效果,也得想到那些名著迷的感受,细节不能出现明显硬伤。
(2)名著改编,要更贴近历史真实的解读,创新时一定得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唤起人们对传统价值的新情感。
(3)名著改编,要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多维度的价值观。(每点2分,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