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两则》教学设计及反思

发布时间:2017-10-24  编辑:林仪 手机版

  《日记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

  2、能正确书写8个生字。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小作者的转变。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叫日记吗?(请知道的小朋友说一说,老师相机点拨,特别讲日记的格式)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位小朋友写的两则日记。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两遍,用“□”标出课文中的生字。

  2、认记生字:

  ⑴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生字认记,并为它组词。

  ⑵ 抽生说说记住了哪些字,是怎样记住的?

  如:昨:“作业”的“作”去掉单人立,加上日字旁,就是“昨天”的“昨”。

  纱:“沙子”的“沙”去掉三点水,加上绞丝旁,就是“纱巾”的“纱”。

  粉:与“份”比较记忆。左边相同,右边不一样。粉:粉红。

  份:几份。

  妹:想一想,女字旁的字还有哪些?归类记忆。

  3、同桌互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

  1、在识字的基础上再读课文,看看是否能把课文读得正确、通顺、流利。

  2、抽生读课文。

  3、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卡片。

  2、齐读课文。

  3 想想日记和课文在格式上有什么不同?师根据学生回答规纳总结。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第一则:

  1、学生自由读第一则日记,看看这篇日记是什么时候写的?

  2、小作者在“六一”儿童节前一天做了一个美妙的梦,她梦见了什么?(她梦见妈妈买了一条漂亮的裙子送给她)

  3、她的愿望实现了吗?我们一起去看看。

  4、妈妈回来了!她的手里提着一大包东西呢!里边有些什么呢?(老师范读第二自然段,学生仔细听,看看包里有些什么)(抽生说说)

  5、所有的东西都有两份,你知道为什么吗?(一份给我,一份给阿英)

  6、小作者没有得到心爱的裙子,她心里高兴吗?如果你是她,你心里会怎样想?(抽生说说)

  7、试读第四自然段,读出生气的语气。

  8、齐读第一则日记。

  第二则:

  1、请女生齐读第二则日记,男生仔细听,看看这一则日记是什么时候写的?写了些什么?(7月20日写的,写阿英妹妹来到我家和我做的又一个梦 。)

  2、阿英是个怎样的人?(她是一个贫穷的苗家小姑娘,很勤快也很好学。)

  3、阿英妹妹告诉我些什么?(她说妈妈一直寄钱帮助她上学。)

  4、读到这里,你觉得妈妈是个什么样的妈妈?你还生妈妈的气吗?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请生说说。)

  5、小作者又做了一个梦,这次她又梦见些什么呢?(生自由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她又梦见了什么)(她梦见妈妈带她去买裙子,可是她没有买,她用钱买了许多书带到苗家山寨,把书送给苗族小朋友,还和他们一起高兴地玩。)

  6、如果你是小作者,你还会买那条裙子吗?为什么?(请生说说)

  7、齐读第二则日记。

  三、学习写字

  1、将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2、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生字组词。

  3、学生观察生字,说说观察的是哪个字,你想提醒小朋友写的时候注意些什么?

  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份”和“粉”:左边不同,右边一样。

  “昨”和“晴”:部首相同。

  “昨”与“作”比较:昨:昨天 作:作业。

  “晴”与“清”比较:晴:晴天 清:清水。

  “姑”、“娘”、“妹”三个字部首相同。

  “姑”与“故”比较:姑:姑娘 故:故乡。

  “娘”与“食”比较:娘:姑娘 食:粮食。

  强调写在横中线和竖中线上的笔画。

  4、学生描红、写字。老师巡回指导。

  四、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小黑板,上有课后练习“看看写写”。

  2、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做,其余在书上做。

  3、集体订正。

  4、齐读。

  五、 拓展训练

  1、课文里树叶、苹果、桃子里的生字还有两个我们没学,你认识吗?认一认。

  2、展示小朋友写的日记。

  《日记两则》的反思

  本篇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尤其是第一则日记,几乎每一名学生都有过这样的生活体会,所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于是,我着重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同身受。

  我设计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准确地体会和感受课文言语地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语言地敏感。在第一则日记第一自然段中的“一定”一词是理解全篇的关键,作者对梦中的幸福感和对妈妈给自己买裙子的自信就是通过这个词表达的,后来小作者的失望和对妈妈没有给自己买白纱裙的埋怨也是由这个词铺垫和衬托的。可以说理解了“一定”一词在这里的作用,就理解了第一则日记小作者的心情。我在这一环节用了提问的方式进行引导,作者做了个什么样的梦?她醒来后是怎样想的?然后指导学生读出课文第一自然段,理解什么是“一定”。体会出作者非常自信的心情。尤其是后来,抓住“就是没有……”这一句式体会她在希望落空时的感受。这样一来,学生能较准确地体会和感受课文言语的丰富内涵,对于增强语感有很大的作用。

  后一则日记,主要解决刚才的问题:阿英是谁?她在哪里?妈妈为什么要给她也买一份礼物?最后这个小女孩为什么又不要那条白纱裙了呢?经过读思结合学生理解得算是透的了,于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反复读,并结合理解读出不同的语气。小作者的心情也高兴了。

  至于日记的格式强调的还是不够详细。这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没能把握好,研究教材还不够透彻。板书过于简单,没能突出主题,重点词的板书不够到位,应该注重简洁明了,并且一些重点词应该及时地写在黑板上。其实应该在课尾组织学生说说自己心中的想法。联系生活说自已的决心和做法,说自已也要怎样节省来帮助阿英及像阿英一样的小孩。我应该顺之将其引入现实,那就是节省钱,来资助济源山区的一些贫困学生。 可是时间不够了。整堂课时间安排有些前松后紧。


相关推荐
  • 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