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叙事研究案例:从现在开始
课堂片断案例:
《从现在开始》的第二课时上到这儿,众多学生已异常活跃,孩子们已经对猫头鹰大王的神气和熬夜做事的辛苦有了很深的体会。该轮到袋鼠当大王了,我让学生来读读袋鼠的话。朱勋韬很认真又很快速地读:“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跳着走路。”其他同学“哄”的一声都笑了起来。从笑声中,可以听出孩子们对他的朗读并不欣赏。他的脸红了。我不动声色地问:“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啊?”查天的手举得老高,评得也很干脆:“朱勋韬,你读得很认真,可就是太快了。”“那你知道他为什么读得这么快吗?”“不知道。”“来!朱勋韬,你告诉他,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快呢?”我用鼓励的眼神看着他。“因为袋鼠很激动呀,所以他的话就要读得快点。”他说时有点底气不足,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说得正确与否。其实,他的理解、感受非常正确。我连忙接过话茬,肯定地说:“是呀!我觉得朱勋韬理解得很正确呀!激动的话当然要说得快一点。不过,下次读的时候还可以再响亮点、清楚点。你再来读一次,好吗?”这次,他自信地站起来,响亮、激动地朗读了一遍。孩子们给予了热烈的掌声。他快活地笑了!
在通过朗读体会了袋鼠的激动后,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跳着走路的辛苦和不习惯,我就让孩子们学着动物的样子跳着走路。瞧,孩子们有的双手竖放在耳朵边跳,原来那是小兔;有的蹲着跳,原来是小青蛙;有的双手张开着,原来是扑着翅膀在跳的小鸡……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有些孩子已经在嚷嚷“跳不动了”。那好,就回到座位上吧。这下,跳着走路的感受可深了!你听:
“我的脚好酸啊!好累啊!”
“我的腿都快抽筋了!”
“我累得快趴下了!”
“精疲力竭,有气无力了!”
“走不动路了!脚都软了!”……
我接着说:“是呀!我们才跳了一分钟不到的时间就累得不行了,并且感觉非常的不习惯。现在,请大家闭起眼睛想象一下:我们这样跳,跳一小时——”,我停顿了一下。一些孩子忍不住轻声地发出了“啊!”;“跳一天——”,叫“啊”的人多了;“跳两天——”,叫“啊”的人更多了;“跳三天——”,“啊!”“哇!”声音更响了……“跳整整一个星期——”,所有孩子都情不自禁地叫起来“啊!”“妈呀!”
受孩子们的情绪感染,我也忍不住笑了,多么天真、多么可爱的孩子啊!“到那时,你又会是什么样的呢?”此时,孩子们情绪高涨,争着发言:
“非常累,脚都发肿了!”
“我都快骨折了!”
“我的脚底都起血泡了!”
“我的腿都快断了!”
“我已经躺在床上起不来了。”……
瞧,孩子们的想象力多丰富,表达能力多好啊!有了这样的真实体验,再去理解课文,那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案例自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这个课堂片段中,我尊重“儿童文化”,发掘“童心”“童趣”,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我给学生提供了许多自主体验的机会,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注重培养学生发现、沟通、表达、交流的意识和技能,让学生的能力在自主探究和实践中发展与提高,从而获得了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那学生就是知识的发现者。其实有的时候,一个简单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许多思考。只要能及时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表达出来,教师不是去扮演一个裁判和法官,而是以一个参与者、讨论者的身份和学生融合在一起,学生的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就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我想,这正是新课程中所提倡的“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理念的体现。从现在开始,我将朝着这个目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