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通用15篇)
《故宫》是一篇介绍建筑物的说明文。学习这篇课文,要学生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
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 篇1
这篇文章最初是一篇广播稿,本来就可看作是一篇解说词,设置情境教学,学生学得轻松,也更易于接受知识。
课前让学生浏览网站,查找资料,搜集有关故宫的图片和资料。资料由各位同学朗读或用自己的话介绍。学生提供的资料包括故宫的修建经过、规模、作用、地位和与故宫有关的重大史实,介绍这些资料,有助于学生熟悉说明对象。这一过程,为学生理解课文作好了准备,又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听”“读”是学生接触文章的第一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学生听配乐朗读,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对故宫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在这一环节,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课文内容。
在研读的过程中,我注重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我设计了模拟导游的形式,这一环节不仅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更详细地了解故宫的建筑和布局。并能锻炼学生按一定顺序介绍建筑物的能力,学生表现得也十分积极,在不知不觉中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习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传递信息容量大、形象性强的作用。如:在研读课文重点说明的部分——太和殿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太和殿外景图片”“太和殿内景图片”。然后,学生看着图片对太和殿的外景进行描绘,对太和殿的内景进行介绍。学生在创设好的情境中主动去体验和探究,完成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可感,化教师讲解为学生体验、感悟的教学过程。“感悟体验”这一环节让学生当导游或解说员,较好地实现了学生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训练。
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 篇2
按照新课标要达到的三个维度目标,语文教学就是要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联想、想象力,发挥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发展个性,健全人格。回顾今天这堂评优课,我有如下反思:
成功之处: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篇幅较多,阅读难度不是很大,可以作为阅读训练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快速准确提取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抓住文章的重要词语,句子,理解文章的语文,尤其是通过对一些关键性词语的理解,把握文章布局谋篇的特点。
我将此文的授课环节设计为三个部分:导语引入,文本解读,课后讨论,时间为2课时。从整体上看,导入部分较好,简单明了,直接引入本文主体。内容理解上,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语,疏通文意,体会文章篇章结构安排的特点。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比较迅速而准确地提取出关键信息。整节课程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的。
不足之处:
1、 没有真正贯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几个教学环节皆在老师主观引导下进行。
2、教学环节之间过渡处理不太好, 在学生质疑这个环节,学生问题较多,当超过我规定的时间时,我为了能尽快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采用了较生硬的方式,直接过渡,给学生心理上造成缺憾。没有做到“教学生之所需要”的课改思想。
3、时间安排上应更有条理,本节课前面在文本内容的理解上花费时间较多,以致于后面的讨论题目没有充分展开,前松后紧。
教学环节与前设计稍有改动,因为时间关系,我没有带领学生对比“前朝”与“后廷”的详略。
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克服以上的缺点,多和同头老师交流,更充分地备课,使授课内容更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成绩的提高;同时,通过学习和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 篇3
一、这堂课成功的地方:
1、《故宫博物院》一文,文章思路很清晰,它是按游览者参观故宫的顺序,由南到北依次介绍说明,因此在教学中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学后对文章的结构、顺序一目了然。
2、密切联系学生的学情,讲说明文没有陷入枯燥的僵局,遵照“文史不分家”的经验之谈,把故宫博物院放置于中国封建王朝顶峰时期的文化背景之上,为相对积累匮乏的学生补充了大量有益的人文历史知识,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对他们是一种良性的熏陶,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说明文的兴趣。授课台风洒脱大气,课堂环节的衔接自然流畅,在课堂上营造出“故宫”的一点氛围。
3、通过一组故宫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让学生能够深入课堂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实现了本篇说明文语言准确而生动的特点的教学。
4、文章向读者介绍了故宫建筑群的规模、特点、布局等,详略分明得当。我在对学生的口头介绍中对叙述的详略进行了知识的梳理,学生掌握较好。
5、在不枯燥、不平板的授课过程中能够兼顾对于说明文基础知识的巩固,例如: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文结构。温故而知新。
6、设置了适当的讨论环节和课后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各个课堂环节间穿针引线的语言运用还算得体,导入和小结有一定的文采和思想性。
二、这堂课需改进的地方:
1、由于做公开课我担心一课时完成不了,在实际教学中,我的课堂设计完成前半部分显得紧凑,还需要更优化,更合理。
2、对于学生的预习工作安排得还不够到位,读课文的遍数还不够,以致学生对文本的体味还不够深,课文里一些细节没有捕捉到,从而在课堂上思考、发言受到了一点点限制。
3、讲课要更好地做到详略得当、文理并茂和文情并茂。
4、课件要做得更加精美,运用链接来给学生带来更美的感受,做到课文、课件、讲课呼应起来。
5、要更好地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应及时给予鼓励性的点评,不要轻易地否定一个学生地回答,要更加讲究点评的说话方式。
6、在学生回答问题前,应让学生更充分地思考,这样回答问题的质量就会更高。一些环节可以转换成让学生当堂说出,对于临下课几分钟的处理可以更加随机应变,变成处理一下《目标检测》上的部分重点习题。
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 篇4
《故宫博物院》作者按照空间顺序,抓住中轴线,由南向北,详略得当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我着重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去研读文本;让学生自己总结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自选作业尽可能地面向全体学生并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
本节课上的比较成功的地方是:
1、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以播放故宫图片作为情境引入,这一活动的设计,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着,让学生概括故宫建筑物的特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故宫博物院》这篇文章运用空间顺序进行写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凭空想象很难再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影像;建筑群宏伟壮丽、精美的艺术感和统一的布局对学生来说只是抽象的概念。鉴于此,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主要用以下整合突破:
(1)用故宫的图片导入,激发兴趣,贴合文本。
(2)通过多媒体展示故宫建筑平面图帮助学生直观的梳理写作顺序。
(3)用故宫建筑群直观的图片和故宫视频资料的播放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统一的特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能够更好地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3、条理清晰,学习循序渐进。学习过程从情境导入到自主学习到重点研读到课堂小结再到拓展延伸。条理清晰、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 篇5
上完公开课《故宫博物院》之后,我感觉在一节课内完成两节课的.教学任务,有点仓促。我之所以敢这么上,主要是想换一种崭新的教学方案。
读过福州一中陈日亮老师的书《我即语文》,曾见书中谈到若想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就不应该把一篇课文上得支离破碎,而应该相应设置若干种课型,这些课型分别安排自己的主攻目标,比如,有只给学生自主学习的预习课,有教师主持引领的新课教学,有集中巩固旧课的复习课,还有作文专项值得的课型和学生修改的课型,等等。于是,我想尝试将必须花两教时解读的课文,分成两种课型来上。这种上法,肯定会改变之前传统的教学模式,比如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上,都会产生一定的变化。
《故宫博物院》安排两教时,第一教时,教师布置预习作业,内容涉及生字词正音和解释,归纳课文段落意思和文章脉络,理清文章结构顺序,了解说明顺序的安排,在运用说明方法的字里行间做批注。此外,课后练习也都必须完成。在这一节课里,教师巡视班级,了解学情,对个别难点进行适当点拨,但不能给出答案,给学生留下悬念,以便第二节课吸引学生的关注。在第二节课(即公开课)里,多数问题跟第一节有关,意在让学生展示个人的学习成果。一旦回答正确,学生心中就能获取莫大的成就感。
公开课上完,我在来个班进行了调查,好中差的层面都咨询过这样的问题:“《苏州园林》那样一节课教一半两节课完成教学任务,而《故宫博物院》那样前一节课预习后一节课教课,你说那一种教法你更喜欢、听得更清楚?”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我:“像《故宫博物院》这样上比较好。”我再问:“可是,《故宫博物院》上的太匆忙,进度太快,你全听明白了?”“听得懂啊,不会太快!”这样,我也就放心了,因为我这堂课没有误人子弟。
语文教改的口号喊了这么些年,最基本的信念是“以人为本”,以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为旨归,这跟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不矛盾。了解学情、尊重学情,是教师进行校本教研并实施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当然,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和厦门市中考说明,也是老师严格施教的主要根据。这里就不赘述了。
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 篇6
本课是一组非连续性文本,由四篇材料组成,其中有对故宫博物院进行全景介绍的说明性文字,有关于太和门被烧的故事,以及来自官方网站的游览须知和平面示意图。这些材料中既有文字介绍,也有图片提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课文前面提供了两个阅读任务,引导学生运用前面学到的阅读方法,有针对性的展开阅读。
在课堂上,为了完成阅读任务一,引导孩子们重点阅读了材料一,同时,对照材料四对,故宫博物院的整体布局结构进行了了解和认识,并让学生在示意图上画出了故宫参观路线。
其次,为了完成阅读任务二,精读了材料一中关于太和殿的介绍,并引导学生看示意图。
在学习本课时,着重训练了学生对于行踪词和方位词的运用,并进行了写话训练,但效果并不理想,部分孩子用词不够准确,表达不够清楚,不能够准确地描述位置与行踪。
同时,在材料一的学习中,再一次巩固复习了说明方法的运用,让学生继续找到文中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这是学生们第一次学习非连续性文本,所以学习效果不很理想,再加上材料篇幅较长,部分学生不能够准确提取文本中的关键信息,所以没能完成阅读任务,这足以证明学生的阅读能力弱,进而理解能力也就弱。
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 篇7
课文是按照参观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详略得当的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表达了对故宫的热爱和赞颂。文本并不难,但说明文一向不太受学生欢迎,没有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不够吸引学生。
回想这堂课教学设计还不够精心。有些枝节,无关紧要,大可以删去。课堂设置了让学生代入导游身份来自学课文,虽然课堂看上去热闹,实际上学生没有学到知识,没有开动脑筋,不可取;要把学生放在自己的心里,想想他们可能有问题。再让我上这一课,我想大刀阔斧,删减枝节。初读课文时,就应让学生理清课文说明顺序,不要那些简单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找出故宫的整体特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以太和殿为重点,再分析5-8段,找出能反映太和殿特征的语句,太和殿的特征就可以反映整个故宫的特征。
课后我反思,除了教学设计不够完美,对学生的了解与课堂驾驭能力有待提高。许多学生从未到过故宫,甚至对故宫了解十分有,这不可避免。回顾这堂课,对于学生的回答,我尽量予以评价,并尽量从细处着手。日后我需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的想法,思考他们的重难点,分解问题,设置小问题,多培养自己的引导能力和调控课堂能力。既然教授这一节课,就要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智慧,由衷的产生民族自豪感,要让说明文生动起来,让每个学生以故宫为骄傲,都想到故宫去,他们虽小,不能很好理解,但这种文化共鸣需要尽早培养。
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 篇8
《故宫博物院》这篇文章是我在校内上的一节公开课,较好的运用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方式,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由于本篇文章较长,如果没有课前同学们充分预习,学习起来就会很困难。我设置了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完成的预习题:
1、字词注音字形展示。
2、简介你所了解的故宫。
3、简介作者。通过展示扫除了字词障碍,节约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特别是让学生简介故宫,大部分学生会查找一些资料,起到了熟悉课文的目的。
故宫作为明、清的皇宫,规模宏大,充分体现了中国建筑的特点。特别是它的布局体现了中央集权制皇权至上的特点,因此弄清楚作者的参观路线就会梳理出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因为我曾经游览过故宫,把自己在故宫的照片展示给学生,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在网上搜索的一系列照片,依次展示了金水桥、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宫殿。然后让学生按文章的说明顺序填写故宫的示意图。从图片到文本这样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第三部分,通读课文,理清思路,安排学生再次回归文本。学生在前面的铺垫下,胸中有了“丘壑”,阅读文本就不会有大的障碍。
第四部分,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我通过问题为导引,学生阅读文本就有了明确的目标任务。我设置的问题是:
1、在“前朝”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大殿?为什么要把它作为重点的解说?
2、在“内廷”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宫殿,它的功能是什么?
3、在介绍太和殿时,立足点是什么?按什么顺序介绍的?在书中圈点出方位词。
4、太和殿为什么要设在中轴线上?其内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
5、“后三宫”的图案和前三殿有什么不同?这一部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同学们按小组进行讨论,完成问题。弄清了前朝和内廷的功能区别。特别是第3个问题的设置,同学们通过找方位词找出了立足点,初步掌握按空间顺序写的文字,要有一个立足点。否则就无法确立方位。
写太和殿时,深入到太和殿内,其位置在中轴线上、其内景有众多的龙的图案,特别是金銮殿的布置等问题,在学生热烈的探究、讨论中得出结论:太和殿集中体现了皇权这个中心,突出了皇帝的威严。
这一部分也体现了详略处理的技巧。就是不能平均使用笔墨,应该突出重点。
为了及时巩固提升所学,重温介绍建筑物的方法,我设计了第五部分“美读课文,我做导游的环节”要求按一定的说明顺序来介绍我们的校园。由于同学们身处校园之内,天天在校园生活,所以不会感到无话可说,问题设置符合学生学习实际。学生介绍时必然要选择一条主干线作为参观路线,沿着主干线依次介绍。一位同学重点介绍了“诚信石”和本班教室,我问他原因,他认为“诚信石”位置居于中轴线上,又是学校的校园文化的核心所以应该详细介绍。至于自己的班级是自己天天生活的地方,最有感情所以要详细介绍。学生理由充分,也体现了教学效果较好。为了配合学生较好的完成这一任务,达到拓展延伸的效果,我展示了“建民初级中学校园平面图”和“建民中学整体鸟瞰图”建民初中整体布局一目了然,学生介绍起来降低了难度,而且也加深了学生爱校的感情。
第六部分:跳读课文,理清方法: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在上课的实践中,后边显得时间有些仓促,实际上冲淡了本节课教学重点。也就是说明顺序和说明重点。内容安排上显得过多。完全可以安排在第二节课中学习,或者布置成预习效果会更好些。
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 篇9
《故宫》是一篇介绍建筑物的说明文。学习这篇课文,要学生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会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写作思路。领略故宫博物院的宏伟艺术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创造精神。
本篇文章篇幅较长,描写的宫殿也很多。好多学生空间感较差,真正去过故宫游览的学生几乎没有,要学生能够真正读懂课文,能达到真正领略故宫博物院的宏伟艺术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课前预习时我专门布置了一项作业:根据课文内容画出故宫建筑的简单平面示意图,就是根据课文内容注明各部分的名称,我想这应该是很简单了,因为文章思路很清晰,它是按游览者参观故宫的顺序,由南到北依次介绍说明。可是第二天检查作业发现,有几个同学根本就没画,还有一部分同学画的内容不完整,还有几个同学干脆从网上找来了故宫示意图,照搬上去,课文中没有介绍的也标出来了,只有一少部分学生画的规范,完整。基于以上这种情况,于是我及时调整了思路,专门抽出一节课时间带领大家读课文。在内容理解上,我通过设置问题,逐段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语,疏通文意,体会文章篇章结构安排的特点,然后再让学生画故宫示意图。这次画的示意图比第一次的规范、完整多了。
这节课我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了相关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故宫的布局规划、建筑特点和陈列的珍贵文物,从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艺,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完成了课文教学的情感目标。
这一课由于前面在把握课文内容上花费的时间较多,后面重点讲解部分就显得有点仓促了,以后在时间安排上会注意再合理一点。
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 篇10
在前不久进行的辽阳县初中优秀课评选中,我执教的课题是八年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故宫博物院》。为了充分体现我校的课改思路、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并结合学科特点、文体特点、学生实际,整个课堂教学由“课前展示、导入新课,明确目标、探究教材,合作交流、汇报展示、细读感悟,体会特色、总结收获,拓展延伸”六大环节组成。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
1、能够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在明确目标的指引下有条不紊地展开教学,合理地设计教学问题,教学重、难点得到合理的体现和突破。
2、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比如课前展示由科代表主持,并由各组介绍课前搜集的关于故宫的知识,既为新课教学做了准备,使学生对故宫不再陌生;也锻炼了主持人和各组同学的胆量、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将自己最出色的一面,在课堂上展示给老师和同学们。
3、能够学生自己弄懂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弄懂。由于语文科知识的琐碎性和答案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语文课堂不可能完全撒手给学生。这节课,我最大限度地放手给学生,学生能够自己学会的知识,我尽量将知识的传授权留给学生。比如:①故宫博物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故宫特征的语句。②填写课后练习一的平面图,想一想,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③将课文划分段落,把握本文的结构方式。三个问题既有一定梯度,又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所以,我将它们安排在“探究教材、合作交流”环节中,由各小组通过合作学习,在小组长的讲解、组员的补充中予以解决。
4、巧妙利用教具,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把握说明顺序是本文一个重点,要想完成这个教学目标,就要先完成课后练习一,填写故宫平面图。为了节省教学时间,并全面了解七个小组的学习情况,我在课前制作了故宫平面图(网上搜了半天,都没找到与教材完全相同的图片,于是,我动手将教材的图片扫描到电脑上,利用图片处理软件对图片的大小进行了处理,并在各建筑的图例旁加上了序号。)每组一份,于课前粘贴到自己组的小黑板上。课上,讨论完这个问题后,各小组派代表将自己组的讨论结果写在小黑板上。检查时,由一组代表说明自己的答案,各组语文科代表检查下一组的回答情况。前后只用了三两分钟时间,全班同学便充分了解了本文的说明顺序。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5、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及时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比如,在概括了4——8段内容要点之后,我及时点拨:在说明文阅读中,经常出现概括文章说明内容的题型,要在把握各段要点的基础上,从说明对象的角度加以概括。适时地教给学生答题方法。再如,找出第6段使用的方位词,进而把握立足点的内涵后,我又适时拓展,告诉学生立足点有两种,一种是立足于某一点,另一种是不断变换立足点。
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 篇11
这节课时间安排上应更有条理,本节课前面在文本内容的理解上花费时间较多,以致于后面内容有些快,前松后紧。而我原本还想抓住文章重点进行讲解,特别从课文第5自然段: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壮丽的特点。如:金黄色、青蓝点金、贴金彩画、金锁窗。第6自然段: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
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第7自然段:写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而实际上因时间关系,没有很好的引导好。
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克服以上的缺点,多和同科老师交流,更充分地备课,使授课内容更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成绩的提高。
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 篇12
本节课成功之处在于:在文本探究中,不断质疑为什么采用这种说明顺序,怎样采用这种顺序。学生在深入探究中明白必须根据说对象来确定最合适的说明顺序。在空间顺序说明时注意确定立足点和准确的方位词。在有了清晰的认识之后,进行说话训练,学生比较容易学会。
在确定探究方向时,注意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在充分走进文本之后,思维活跃,主动质疑,老师整合问题,确定有价值的探究问题。
不足之处:文章5—8节是课文重点,没有很好的自然的安排,体会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学生对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重点介绍,由于课前学生资料查阅不够,阅读文本不够深入,讨论之后依然没有到位的答案。另外学生在说话训中立足点过渡不自然,没有准确使用方位词。
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 篇13
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课前就觉得这节课的任务有点多,恐怕要拖堂。(这是我一贯的通病,每次作公开课,或是出于追求完美,或是为了制造亮点,总是设置过多的问题,最终经常拖堂。这一点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全力心改变的。)可是,左思右想,斟酌了再三,哪一个问题也舍得不砍,总觉得砍去了这节课就不够完美了。所以,一时侥幸地以为,如果课堂进行得顺利,时间应该能够。由于对学生的情况分析得不够准确,教学中,对于文章结构的把握,学生一时没有理清头绪,这一环节就耽误了时间。以致于下面的环节时间就紧张了,不知不觉语速也加快了。最终还是有一个问题不得不留作课后作业了。
本节课,虽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它至少是课改以来,我所做的一次步伐最大的尝试,希望在两位教研员的指导下,在全校老师的帮助下,以后,我会做得越来越好!
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 篇14
本周三,xx老师在八年级一班讲了一节公开课,讲的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者14课《故宫博物院》,语文组的全体老师参加。现在就这节课谈一点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1、教师在这节课中,正确地转变了自己的角色。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主休地位,面教师则成了这节课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也说明我校自从课改以来教的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
2、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充分,态度认真。并能很好地展示在小黑板上。特别是字词注音的处理上,学生能说出每个词语应该注意的地方。
3、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比较好。组与组之间有竞争,组内成员之间也有竞争。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高展示交流效果好。
4、只是教师缺少对学生的评价和激劢,建议在日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激劢,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体会成功感。
5、在字词注音处理的环节上,可以向郭妮娜教师学习。让展示的小组当擂主,挑战其它小组,以便加深学生对字词的掌握。
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 篇15
《故宫博物院》是一篇极具代表性的以空间顺序的说明顺序来写的说明文。针对八年级的学生首次接触说明文,于是我采用和视频与文本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在上课的第一个环节,我由最近热播的后宫剧来引出本文的主角——故宫博物院,再播放本文朗读视频,让学生单看视频,领略故宫的宏伟壮观。这一整体感知的环节的完成将近用了十分钟,接下来学生们就与我一起完成课后第一题,这一环节也完成得非常好。接着就引出了本文的说明顺序——空间顺序,再挖除太和殿的详细描写的三段让学生判断这些又穿插了什么逻辑顺序来写。现在想来,本身学生对于逻辑顺序就不大理解透彻,我应该在黑板上罗列出框架再详细地让学生自己分析这一部分是用了什么逻辑顺序的,这是本课的一个预设失误。
在详细讲道太和殿的外观和内饰的时候,学生因为看到了我事先准备好的图片兴奋不已,他们做到太和殿是尊贵的象征,却说不出文中为什么详写太和殿,这时,我在黑板的框架旁边注释了“权利、身份、威严”,并用箭头指向了太和殿,学生从这一角度能够说出太和殿对于封建帝王的意义,但我国封建建筑的代表就想不到,这样,我只能通过介绍“太和殿和其他宫殿的对比让学生知道皇帝举行大典的太和殿是当时建筑艺术的最高造诣”等话语来告诉学生太和殿在封建建筑中的代表性。这一环节,学生在后半部分有点被动了。或许我可以在预设中加入故宫博物院在古代建筑中的地位来引导,会不会更好呢?
在最后,学生们兴趣最大的是故宫博物院的地图,因为它的大,因为它的气势宏伟,因为它的富丽堂皇。我在思考:这堂课我的教学目标是否已经全部达成,课堂的高潮在何处,学生学懂了什么呢?
综上所思,我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能够通过本文的学生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理解文章说明顺序的穿插使用,并激发他们对我国历史文物的感情。前面两个目标达成了,后面的情感目标从学生最后的反应来看还有欠缺。课堂高潮不高是我的课堂最大的弱点,不过这堂课已经比之前的课有所进步了,(我自认为),还需更加提高自身的感染力来感染学生。学生懂了很多,他们不懂的还有更多。为人师者,当不懈为后生努力~!
【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04-11
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范文11-15
语文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08-21
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精选5篇)11-08
《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三篇04-11
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3篇04-01
故宫博物院语文教学反思03-18
部编版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11-10
课文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通用6篇)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