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小草之歌》教案(第二课时)

发布时间:2017-12-21  编辑:梁飞艺 手机版

  【设计理念】

  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教学时注重诗歌教学的特点,以读为本,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进入角色。按读有发现,读有感受,读有情感的层次,深入感悟诗的内涵。重视学生自身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在读悟中感受朗读的快乐,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诗歌,体会小草的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语感。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教学重、难点】

  品读诗歌,感悟小草品质,指导学生个性化朗读,体会诗歌美好的意境和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第 二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感知,导入课题

  1. 板书课题(指导“之”、“歌”的结构),齐读课题。

  2.结合上节课的学习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对小草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学情预设:从小草的样子、作用、品质等三个方面回顾。

  如:小草外形很渺小,微不足道……小草能抗击洪水,固定沙丘,打扮山河……小草顽强、自信、奉献……)

  小结:上节课的学习竟有这么多的收获,相信大家再一次走进《小草之歌》,会有更多的收获。

  二、自主研读,读有发现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把自己新的发现在文中做出批注。

  2.组织交流读书的新发现,训练学生有条理地把自己的发现表达出来。(如句式训练:“通过再读这首诗,我的新发现是——”)

  (学情预设:诗歌内容与形式上的发现。)

  3.小结:通过刚才的读书和交流,同学们又有很多的发现,这些发现对我们进一步学习诗歌有很大的帮助。下面让我们带着所有的发现重新走进《小草之歌》,试试看,还能够收获到些什么。

  三、熟读感悟,读有感受

  (一).创设情境,师配乐《寂静的山林》范读诗歌,引导学生想象体会。

  (二).启发学生自读体会做批注,并与旁边的同学交流读书的心得或不懂的问题。

  1.引导学生交流1—3小节,相机指导朗读。

  (1)你读出了什么?(小草自信、乐观、谦虚……)

  (2)练读、抽读、引读(先抑后扬,读出小草的自谦和奉献精神)

  (3)质疑:我向大自然索取很少很少是什么意思?结合诗句说一说。

  用“只要……就……”练习说话。

  小结1—3小结:小草是渺小的,他却是乐观、自信的,让我们把对小草的喜爱融入到课题的朗读中,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交流4----6小节,相机指导朗读。

  因为小草弱小,人们常说小草无用。今天小草也要为自己辩解一番,那小草为人类作出了哪些贡献呢?

  (1) 抽三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勾画出体现小草作用的词语。

  (2)质疑:A.柔弱的小草怎么可能击退洪水的咆哮?

  B.“沙丘被我们锁住了手脚”是什么意思?

  (3)“锁”能换成什么词?用“锁”好在哪里?

  (4)指导朗读:分组朗读;男女赛读。(用坚定的语气读,读出小草的自豪之情。)

  小结:小草在防洪、固沙以及美化环境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让我们把对小草的赞美之情融入到课题的朗读中,齐读课题。

  3.在万木萧条的冬天,小草又是怎样的呢?

  (1)齐读第七小节

  (2)理解“枯槁”

  (3)为什么不要担心我会面容枯槁?(以读代讲)

  小结:是啊,只要有泥土的地方,就会看到小草绿色的身影。让我们把对小草的崇敬之情再次融入到课题的朗读中,齐读课题。

  小草是渺小的,但他的精神却是伟大的。(板书:大 小)

  三、精读品味,读有情感

  1.学生有侧重地自由练读。

  2.创设情境,朗读展示与指导。

  3. 尝试背诵

  四、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1.诗人用诗歌赞美小草,音乐家用歌声歌唱小草,请同学们拿出《同步读本》,翻到79页歌词,听歌曲《小草》。

  2.读写结合:其实,我们也可以拿起手中的笔,在书上插图的空白处写几句赞美小草的话。

  3.抽生交流。

  板书设计:

  小 草 之 歌 (拟人写法)

  渺小 防洪

  微不足道 (小 大) 固沙

  索取很少 美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