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指导默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2.引导学生认识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假说、吻合、化石、拼接”等词语。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有关地理知识。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认真默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了解课文讲了什么事?
3、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词
【教学难点】
生字词、分段
一、谈话导入:
教师: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成了著名的地质学家。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的主人翁魏格纳也因为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精神获得了成功。现在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地图上的发现》。【板书课题】
二、学习生字词:
1、四人小组自学生字词
2、四人小组汇报生字词:
会写:吻 wén 口吻 左右结构口部
据 Jù 依据 左右结构钅部
拼 pīn 拼音 左右结构扌部
煤 méi 煤矿 左右结构火部
置 zhì 位置 上下结构罒部
适 shì 适合 半包围结构辶部
存 cún 存在 半包围结构一部
悬 xuán 悬崖 上下结构心部
会认:魏 wèi 魏碑 左右结构鬼部
廓 kuò 轮廓 半包围结构广部
痕 hén 痕迹 半包围结构疒部
适 shì 适合 半包围结构辶部
携 xié 携带 左右结构扌部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提问学生)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说的故事。
(二)、理清课文顺序,给课文分段(发现——证明)
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成两段
一、(1、2) 二、(3——8)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逐段分析课文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情感,学习魏格纳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魏格纳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的精神
一、逐段学习: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
1.A、自读1、2自然段。并说说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例: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
“经过仔细观察,他进一步发现,世界各大洲的边缘,虽然像锯齿一样参差不齐, 却恰好可以拼接在一起。”
B、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不齐。
C、用参差不齐造句。(院子里长满了参差不齐的野草,很不好看。)
D、找出第一段的另一个成语:
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我们不应该对学习漫不经心。)
E、同样的世界地图许多人都看见过,甚至研究过。魏格纳却在漫不经心的看地图时发现这个有趣的现象。他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什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2、再读课文第二段,找出“大陆漂移说”的观点。
3、概括段落大意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学习第三自然段
A.可是,这只是一个“假说”。“假说”是什么意思?
假说:科学研究上对客观事物的假定的说明,假说要根据实事提出,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就成为理论。
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必须有足够有力说明的事实证据。为此,科学工作者进行了长期艰苦的考察活动。
2.默读4-7自然段,回答科学家们是怎样证明这一假说的。——长期艰苦的考察:
(1)A、从课文第四自然段,我们知道,考察小组在南极洲找到了什么,从中,科学家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南极洲找到的煤块上有植物生长的痕迹和大量的动植物化石。这说明2亿年前的南极洲不是现在的冰雪覆盖,而是一个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
B、读句子,体会“并不在……也不是……而是”的推理过程。
(2)1960年科学家们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南极洲的冰碛石和大洋洲、非洲发现的冰碛石是完全相同的,说明它们全都来自同一大陆。
(3)、对比考察组1913年和1960年的发现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现在的地球上的几大洲在三亿年前是连在一起的,两亿年前这块大陆分裂了,逐渐漂移到现在的位置上。
3.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说说自己的体会。
例:人们没有忘记魏格纳的观察和发现的原因。
二、巩固质疑:
1、再读课文,说说体会
2、除了上面所说的知识,从课文中你还知道了些什么?
例:从图中你可以知道什么,这说明了什么?【感受考察的艰苦。】
三、总结全文:
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
四、巩固练习。参照课后练习3.
五、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六、课后作业:
1、有兴趣的同学课后继续搜集“大陆漂移说”的有关资料。
2、完成练习册练习
3、预习第23课《新型玻璃》
附:板书设计
22、地图上的发现
世界地图──遇到困难──寻找、考证
巧合? 不轻易改变 震惊地质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