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高度》教学设计汇编(人教版语文第七册)

发布时间:2017-12-13  编辑:梁飞艺 手机版

  《真实的高度》教学设计一篇

  教学目标:

  1.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联系上下文、比较等方法理解“碰壁”、“高度”、“摘苹果”等含义深刻的比喻义词语。

  2. 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真实的高度”的含义;在朗读、比较等中读懂含义深刻句子,体会“不露声色”这一词语重复使用的效果。尝试着运用比喻义词句。

  3. 抓住小仲马的言行,通过感情朗读、思考、想象、联系上下文等途径,感受小仲马坚持不懈,靠自己的真才实学取得成功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高度”。

  读高度。

  说高度。

  2.小结。

  同学们说的都是实实在在的,看得见的高度,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真实的高度》。

  3.质疑:课文中的高度又是指什么呢?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用最短的时间把课文读通读顺。不认识的字可以看大屏幕,并思考课文中的高度又是指什么呢?

  出示:

  不露(lù)声色 名不见经传 (zhuàn) 一举成名

  迥(jiǒng)然不同 退稿笺(jiān) 伯爵(jué)

  沮丧(jǔ sàng) 编辑(ji)

  2.自主检查词语

  刚才大家都借助了大屏幕上的那些词语,你就再细细地读准它们的字音。可以读给同桌听。

  3.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有几个人物?主要写谁?运用第一行的词语介绍小仲马。

  4.课文中的高度是指什么高度?

  这里的高度是我们看不到的高度,课题是“真实的高度”,文章哪一次直接写到了真实的高度?自己读读第六自然段。

  出示:

  那位资深编辑曾经疑惑地问小仲马:“您为何不在稿子上署上您的真实姓名呢?”小仲马说:“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老编辑对小仲马的做法赞叹不已。

  三、细读品悟

  1.出示第六自然段

  为什么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大家默读课文,思考一下,小仲马为了追求真实的高度,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找到相关句子,做上记号,看看你能找到几处?

  2.反馈。(小仲马与大仲马的对话、两处不露声色的行动)

  3.学习2、3自然段中小仲马的语言部分

  出示:

  “不,我不想坐在您的肩头上摘苹果,那样摘来的苹果没味道。”

  (1) 个别读。

  (2) 这是小仲马说的,单单从字面上看这一句子,似乎在说摘苹果的事,那究竟是不是呢?请大家联系2、3自然段,细细地读读,是在说摘苹果吗?

  (3) 反馈。你读懂了吗?怎么读懂的?小结:我们读懂这句话,从对话中读懂;联系下文读懂。

  (4) 扣词。

  您的肩头就是指父亲的盛名;摘苹果就是取得的成功。

  板书:

  您的肩头——父亲的盛名

  摘 苹 果——取得的成功

  像这样的词语,我们就叫比喻义的词。板书:比喻义

  (5) 对比

  出示:

  “不,我不想坐在您的肩头上摘苹果,那样摘来的苹果没味道。”

  “不,我不想以父亲的盛名来取得成功,那样取得的成功没味道。”

  这两句话,你喜欢哪句?为什么?(一句:生动、形象、婉转;另一句:实事求是)

  小结:我们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了小仲马说的话。我们也知道摘苹果、您的肩头的意思。像课文2、3自然段中这样的比喻义的词语还有几个。大家找找看。

  (6)体会比喻义的词语

  A、“碰壁”

  字面上的意思:碰墙壁。课文中的意思:一次次退稿笺。生活中指:困难。

  板书:碰壁——困难

  B、“敲门砖”

  敲开艺术大门的一种方法、途径。

  敲门砖——一种方法、途径

  4.学习小仲马的行动

  碰壁、敲门砖、摘苹果,这些比喻义的词语多有意思。我们也从小仲马生动的语言中,看到他不想借助父亲力量取得成功。他想靠自己的真本领,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大家自己读一读。

  出示:

  年轻的小仲马不但拒绝以父亲的盛名做自己事业的敲门砖,而且不露声色地给自己取了十几个笔名,以避免那些编辑先生们把他和大名鼎鼎的父亲联系起来。

  面对一张张冷酷无情的退稿笺,小仲马没有沮丧,仍然不露声色地坚持创作。

  (1)自由读。

  这两处都写小仲马的行动,大家再细细读读你发现什么相同的地方?(都用了“不露声色”)

  (2)用以前学过的词语给它换换,你会换什么?(不张扬、不动声色、默默无闻)

  (3)我们都说,写文章用词要丰富。但作者两处用到了“不露声色”,从这两句话中,你又读出什么?

  小结:我们看出作者重复表达,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执着、坚持不懈的青年,想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去证明自己。

  (4)我相信大家也对真实的高度又有一定的理解了,其实真实的高度除了说小仲马写作的真实水平。让我们也看到他的精神高度。

  让我们一起再从“不露声色”的行动中,去感受高度。读行动的句子。

  四、拓展升华

  1.正是这样一个不懈努力、对真实不懈坚持,他的作品最终以其绝妙的构思和精彩的文笔震撼了一位资深编辑,让他走向了成功。来我们一起读第五自然段。

  读:1848年,小说《茶花女》问世,使小仲马一举成名。1852年,《茶花女》又被改编成同名话剧,演出获得更大的成功。

  2. 拓展练笔

  小仲马一举成名,他又把小说改编为剧本。1852年,五幕剧《茶花女》上演了。剧场爆满,万人空巷。当小仲马将《茶花女》演出大获成功的消息,告诉远在比利时的父亲时,电报上写道:“第一天上演时的盛况,足以令人误以为是您的作品。”父亲立即回电:“ !”

  (1)同学们,这个故事虽结束了,但是,接着的故事还有。出示补充材料。

  (2)同学们,你觉得父亲怎么鼓励小仲马呢?老师给你些建议。

  A.你可以试着用上文中刚学的一些词语。

  B.老师送你几个比喻义的词语:桂冠、文学大门、文学之路

  (3)出示:我最好的作品正是你,儿子!

  结课。

  《真实的高度》教学设计二篇

  教学目标:

  1、认识“迥、笺、沮、鼎”等生字,通过各种形式理解“碰壁、敲门砖、大名鼎鼎、名不见经传、不露声色、迥然不同”等词语的意思。

  1、 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说话时的神情和语气。

  2、 通过“虚”与“实”的成功的对比,体会经过不懈努力而获取的成功是最真实,最有意义的。

  教学重点:

  1、研读描写小仲马为了拥有“真实的高度”而不断努力的语句,感受成功需要排除万难,坚持不懈地去努力!

  2、“碰壁、敲门砖”等词语的理解。

  课前谈话:

  1、古今中外,一个家族甚至于一个家庭中,出现了多位名人。你都知道那些呢?

  2、孩子们,让我们先来认识几对名人(一一点击出示):

  晋朝书法家父子:王羲之 王献之

  北宋文学家父子: 苏 洵 苏轼 苏辙

  波兰科学家母女:居里夫人 伊雷娜·居里

  奥地利音乐家父子:大施特劳斯 小施特劳斯

  美国黑人权益维护者父子: 大马丁·路德·金 小马丁·路德·金

  法国作家父子:大仲马 小仲马

  教学预设:

  一、深情导入,揭示课题。

  1、一对对名人父子、母女之间都有着一个个动听、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去聆听发生在法国作家父子大仲马和小仲马之间的故事。——《真实的高度》。

  2、指名读题。你想问——

  二、感知课文,检查反馈。

  1.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故事,看看是怎样一个故事承载着这些 问题的答案。大声地朗读故事,争取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同时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根据句子中划线部分的意思写词语。

  大仲马名气很大(大名鼎鼎),他的作品流传非常广(广为流传)。大仲马的儿子小仲马刚开始一点也没有名气(名不见经传),他的作品自然是没有人探问、欣赏(无人问津)。他们的名气和地位相差得很远,完全不同(迥jiǒnɡ然不同)。

  A.每格尽量让学生说说相关的词语后,再点击出现。{根据“名不见经传”的意思确定“传”的读法。(名不见经传:指名字在经书或传记里都找不到,形容没有名气、默默无闻)}

  B.“大名鼎鼎”:你从课文哪里看出大仲马的大名鼎鼎?然后点击课件,补充介绍“大仲马”。

  C.把划横线的部分换成括号中的词语读读这段话。

  3.大仲马和小仲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4.在括号里填入文中的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小仲马在稿子总是(碰壁)的情况下,拒绝了父亲的帮助。面对一张张(退稿笺jiān),他没有(沮jǔ丧),依然(不露声色)地创作。最后,《茶花女》这部作品让他(一举成名),人们对他(赞叹不已)。

  A. 指名读括号里的词语。

  B. 齐读这段话。

  三、默读课文,寻找答案。

  刚才同学们读题时提出的问题都藏在故事的什么地方呢?再次默读课文,思考:小仲马怎样才能拥有真实的高度?

  四、细读“帮助”,感觉高度的“虚假”。

  (一)为了拥有真实的高度,小仲马首先怎样呢?

  (二)交流体会:

  出示:“一天,大仲马得知他的儿子小仲马寄出的稿子总是碰壁,便对小仲马说:“如果你能在寄稿时,随稿给编辑先生们附上一封短信,或者只是一句话,说‘我是大仲马的儿子’,或许情况就会好多了。”

  1.大仲马准备怎样帮助小仲马?你从哪里读出来?(这是借助父亲的名气和声望使稿件发表,事业上得到成功。并不是凭着自己的真材实学得到他人的认可。【相机点击出示:1“好风凭借力,送我去青云。”2、“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2.小仲马若是接受父亲的帮助,他虽然成功了,但是将失去什么?因此这是一种怎样的成功?(失去:丰富的人生经历;被别人真正肯定和认可的机会;奋发向上的动力;品尝真正属于自己的成功的滋味。【点拨:联系下文“风格和父亲迥然不同”】即使进行写作上的指导,如果过多,作品就会失去个性和自我风格。永远只能生活在大仲马的光环中、影子里。可能人们介绍小仲马的时候,会说:“这是大仲马的儿子。”)(虚假的成功;泡沫似的成功;没有内涵的成功;不堪一击的成功。)

  (三)小结:虽能平步青云,但是虚假的成功如昙花一现,失去的将是更为宝贵的财富。所以——

  出示:“小仲马说:“不,我不想坐在您的肩头上摘苹果,那样摘来苹果没有味道。”

  1、此时,你仿佛看到小仲马说话时的神情、感受到他的语气是怎样呢?(朗读:你用这样的语气说说。把你的感觉带入朗读中。)

  2、理解“苹果”,并说说整句话的意思。(板书:确定目标)

  五、品读“成功”,感受成功的“分量”。

  (一)拒绝父亲的帮助后,小仲马取得成功了吗?

  (二)交流重点语句。

  “他的长篇小说《茶花女》寄出后,终于以其绝妙的构思和精彩的文笔震撼了一位资深编辑。”(大为吃惊;心为之一振)

  “带着兴奋和疑问,他迫不及待地乘车去拜访大仲马。”(心情急切,想尽早解开疑问)

  “令他大吃一惊的是,《茶花女》这部伟大的作品,……”

  “1848年,小说《茶花女》问世了,使小仲马一举成名。1952年,《茶花女》又被改编成同名话剧,演出获得更大的成功。”(这个消息多么振奋人心。太令人兴奋不已了)

  1.孩子们,这是一种怎样的成功?你从哪里感受到的?(伟大的成功、艰难的成功(终于)、真正的成功)

  2.交流的过程中相机进行朗读。(指名读,男女生分读、齐读、分组读)

  3.补充介绍“小仲马”: 小仲马后来写了 20余部剧作。其中有《半上流社会》《金钱问题》、《私生子》、《放荡的父亲》、《欧勃雷夫人的见解》、《阿尔丰斯先生》、《福朗西雍》等。小仲马成为法国现实主义戏剧的先驱者之一。

  六、研读“努力”,感悟高度的“真实”。

  仅仅立下志向,确定目标,就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吗?更重要的是靠什么?

  (一)默读课文三、四两段,划出有关的词句,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体会,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二)交流重点语句。(交流中,板书:战胜困难、不懈努力)

  年轻的小仲马不但拒绝以父亲的盛名做自己事业的敲门砖,而且不露声色地给自己取了十几个笔名,以避免那些编辑先生们把他和大名鼎鼎的父亲联系起来。

  1.“敲门砖”是什么?(通往成功的途径)

  2.当小仲马在取笔名的时候,他会怎么想呢?

  3.小仲马心里想的有没有告诉他人,有没有在脸上表现出来?这就叫——(不露声色)

  面对一张张冷酷无情的退稿笺,小仲马没有沮丧,仍然不露声色地坚持创作。

  1.除了退稿笺,小仲马还会面对什么?

  2. 这些困难和阻力,如刀子,似凉水,足以浇灭一个青年作家所有的创作热情,可是小仲马却——(指名2、3学生接读)

  3.这使你仿佛看见,烈日炎炎的夏季里,大雪纷飞的寒冬中,夜深人静的情况下,家人团聚、朋友邀请外出游玩的日子里等等,小仲马怎么想,怎么说,有怎么做?让我们用文字来叙说。

  4.所有的困难险阻都成了小仲马前进的动力。最后他实现人生的目标,拥有了真实的高度!

  七、回归中心,提升认识。

  出示:小仲马说:“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

  1.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2.让我们用这句话来时刻提醒自己——让我们用这句话来经常鞭策自己——

  3. 这使我们想起了这样一些话语:(出示)

  滴自己的血,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是好汉!——陶行知

  失去了真,同时也失去了美。——别林斯基

  真实的一尺,高于虚假的一丈。——潘海燕

  八、课外延伸,加深体会。

  1.1852年,五幕剧《茶花女》上演时,剧场爆满,万人空巷,获得了更大的成功。小仲马把这个喜讯告诉远在比利时的父亲时.电报上写道“第一天上演时的盛况.足以令人误以为是您的作品."父亲立即回电,那大仲马会说什么呢?(出示:我最好的作品正是你,儿子!)

  2.认识着小仲马,使老师想起了美国著名的思想家、发明家、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富兰克林。富兰克林15岁时,他哥哥筹办了一份《新英格兰新闻》的报纸。富兰克林想试一试自己的文笔,但又不想通过与哥哥的关系使自己的文章见刊。为此,他化名写了一篇小品,趁没人时将稿子悄悄地放在编辑部的门口。他哥哥看到这篇稿子后,便推荐给其他编辑看,大家都称赞这是一篇好文章,并断言此文一定是出自名家之手。从此,富兰克林的文章便经常在报上发表。

  小仲马和富兰克林都——(生读“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不要虚假的高度。”)

  板书: 确定目标

  排除万难

  虚 假 ——————— 真 实

  刻苦努力

  坚持不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