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认识并能够准确书写课文中的8个生字,尤其是“卑”字。
2.了解文章围绕“毽子里的铜钱”讲述了一个孩子和一位卖烤山薯老人之间发生的普通而又感人的小故事;体会卖山薯老人和小作者同样拥有的一颗善良的心和他们彼此的关爱。
3.初步体会散文的美,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难点
了解文章围绕“毽子里的铜钱”讲述了一个孩子和一位卖烤山薯老人之间发生的普通而又感人的小故事;体会卖山薯老人和小作者同样拥有的一颗善良的心和他们彼此的关爱。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郭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幅图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一位老人,他戴着一顶褐色的小帽子,围着一条灰色的围裙,穿着一双黑色的布鞋。他微微弯着腰,笑呵呵的,左手拿着一条小山薯,右手心上放着两个铜钱。而小女孩的左手拿着一条烤山薯,右手拿着一个毽子,望着面前的老人。)这是在几十年前的一幅画面,为什么这幅画面时常浮现在作者的眼前?让我们一起走进《毽子里的铜钱》这个故事。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学生读课文。
3.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主要写了回忆几十年前一位卖烤山薯的老人送两个烤山薯给“我”吃,我挖出毽子里的两枚铜钱给老人,老人没有接受的事。)(谁能说得更具体、完整、简洁)
4.板书:老人、我
三、抓住“我”心理变化,品读课文。
1.当老人笑呵呵送给我香喷喷的烤山薯时,我心里是怎么想的?——感激,你能找出这句话读一读吗?出示1:我十分感激,就慢慢地剥开了皮,万分珍惜地吃起来。品读:学生a评价:1你再看清楚,有感情地再读一读。2针对十分,万分评价,读到了五分了,加油(手势)。
学生b评价:烤山薯的皮薄薄的,你剥得那么快,连肉都剥走了,我们来慢慢地剥……
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在我想吃时,老人给我烤山薯;在我没钱时,老人送给我烤山薯。 板书:感激
2.我十分感激,是因为在我最渴望吃烤山薯时,老人——老人一声不响……
(出示2:老人一声不响,却笑呵呵地伸手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小的烤山薯,往我手里一放说:“给你吃。”)这个老人是多么——善良、慈爱.你能把老人的善良、慈爱读出来吗?
品读:如果你能笑呵呵地读就更好了,笑一个给老师看看;大家都来笑一个,笑一个,(手势)对了,保持嘴形!老人一声不响,1、2起。很乐意地再笑一个。热情高涨。
3.善良、慈爱的老人只是给我一次烤山薯吗?——不是,还有第二次。那第二次给我烤山薯时,我的心情又是怎样的?——空落落(板书)联系上下文说说空落落什么意思呀?——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
4.到底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我的心变得空落落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原因,然后小组讨论。(1、给两个铜钱,老人没有接受,还送给我两个烤山薯
——为什么给两个铜钱给老人?——二婶少给了一个铜板。2、二婶少给了两个铜板)
评价:1、你说得太棒了!你简直是走进了作者的心里面。2、肯定对的方面,有补充的吗?
5.老人对“我”如此的大方,可面对二婶少给一个铜板,他却说:
(“不行啊,我要亏本啦。”)(朗读:要亏本了,心里多着急,多为难呀!我从你的朗读中听出了老人的无耐。)他连一个铜板也斤斤计较,是不是很小气呀?——不是,是生活所迫。
播放小贩图片。(旁白)老人的生活的确不容易,风里来雨里去,看到这些画面,让你想到了课文里的哪个成语?——栉风沐雨。栉风沐雨什么意思呀?我们先一个字一个字来看,风雨能理解吗,那么栉和沐呢?栉:梳头发;沐:洗头发。再串连起来是:用风梳头,用雨洗发。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有谁想这样呀?
6.因为二婶少给了一个铜板,老人不再是笑呵呵了,变得——很不快乐。(出示3:他满脸的皱纹很深很深,很不快乐的样子。)
品读:引读,还不够深,再深一些,再夸张一些。老师还感受不到不快乐,只是一点点不快乐,你还可以读得更棒。栉风沐雨那么辛苦,到头来还要亏本呀。(手势:手心向下)
同时出示:2老人一声不响,却笑呵呵地伸手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小的烤山薯,往我手里一放说:“给你吃。”3他满脸的皱纹很深很深,很不快乐的样子。对比着读,产生震撼感。对我,对二婶,手势
再次体会老人为什么关心我,却对二婶的一个铜板那么在乎?(我是十岁的小孩子,是弱势群体,没有钱,但天真烂漫,老人虽然生活艰苦但还是对我十分关爱;二婶明明有钱,却故意欠老人钱,贪小便宜,损人利己,是不对的)
7.见到老人这么不快乐,我的心情也变得——难过(板书),(出示4:我心里说不出的难过,只想代二婶给他一个铜板,但是身边真的没有钱。看看手里吃了一半的烤山薯,结结巴巴地说:“老伯伯,我也没给钱呢。”)
品读:他读得有点难过,谁能读得更难过;听着他的朗读,你的心感到难过吗?看到老人吃亏了,很不快乐、很可怜的样子,我心里……听着老师的朗读,你的心里怎么样吗?带着这份心情,来读读这句话。什么是结结巴巴,很不流畅,断断续续。谁能表演一下。(手势:双手按住心脏)
继续读,老人亏本了,还是乐意送给我烤山薯,我越发觉得心里——不安(板书)。
(出示5:我越发觉得心里不安,忽然想起毽子里有两个铜钱儿。只是两个铜钱呀,怎么抵得过一个铜板呢?)
品读:重点:不安、怎么抵得过
(出示6:于是我急急忙忙撕开毽子的包布,挖出两枚亮晶晶崭新的铜钱。递到老人手心说:“老伯伯,给您。”)
小女孩掏出的仅仅是两枚铜钱吗?(同情心、善良、体谅老人)
8.老人没有接受我的铜钱,反而还再给我一个烤山薯,就这样走了,(出示6:望着他微微驼着的背脊,我心里空落落的,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
品读:失落、内心很复杂。
手势:双手向上摊开
9.或许两枚铜钱已经不见了,但这位心地善良的老人却永远刻在我的心中,他给我白吃了两个热烘烘的烤山薯,使我永远感到 (温暖在心中)
板书:温暖
出示图片,教师范读最后一段。(停顿几秒)几十年来,这幅感人的画面时常浮现在作者的眼前,难以忘怀。应该怎样读好这段话,大家想想,(停顿三秒),准备好,开始。生齐读。
10.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心理活动也跟随着变化。作者非常注重心理活动描写,把在不同的情景中自己真实的心理活动进行了描述,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方法。我们再来回顾作者心理变化的句子,同学们能满怀深情地朗读出来吗?
(三)深化主题,小结:
1.从作者的心理感受(用红色笔连心形),我们感受到小女孩和老人之间在传递着
(爱,真情,爱心,体谅),此时,手心里的两枚铜钱已不仅仅是普通的铜钱了,它还包含着一份
(人间真情)(板书),这两枚铜钱对于老人和“我”来说都是珍贵的(板书:珍贵)。所以这两枚铜钱永远珍藏在作者心中。
(说说身边“真情”故事。(预备)(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许多多的人正在给予我们无私的关爱,大家感受到这些爱了吗?请在小组内说说你身边的真情故事))
2.通过在这堂课里的学习,你收获到了些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谁来和大家分享分享?(如:我认识了一位善良的老人;二婶贪小便宜,不能体谅别人,我们不能向她学习;我记住了一个句子,我可以有感情地朗诵;我认识了通过人物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