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版第七册27课《勇敢的少年》教案

发布时间:2017-11-18  编辑:梁飞艺 手机版

  教学要求:

  1、掌握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斯的勇敢。

  3、将母亲阻拦汉斯出海的过程改写成对话,并演一演。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斯的勇敢。

  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词,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大家一起读一读,巩固认知。

  2、有感情地朗读第1、2自然段。

  3、教师导读: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们冒着生命危险援救遇险的船只,第一次救援顺利地完成了,可是还有一个人正等待第二次救援。这时,人们的心情“刚才还欢欣鼓舞的人们,顿时又陷入不安之中,才落下的心,又悬到了嗓子眼儿。”救援队长开始组织另一支自愿救援队。这支队伍与上一支有什么不同?(这支是自愿的,临时组织的,而上一支是早已组织好的。)

  二、继续学习课文,体会汉斯的勇敢。

  1、师:这时发生了什么?(十六岁的汉斯自告奋勇地报了名。)

  (自告奋勇:指汉斯主动地要求承担参加救援这项艰难的任务。十六岁的汉斯还是一个未成年少年,他还是个孩子,他没有这个义务,也没有要求让他参加救援这项艰难的任务,可是他却勇敢地承担这个任务。)

  2、他的母亲是怎样劝阻他的?为什么要阻止他?

  (他的母亲抓住他的胳膊,用颤抖的声音说:“汉斯,你不要去……”因为他的父亲死于海难,哥哥出海没有消息,母亲不希望他也出事。)

  3、他又是怎么说服母亲的?(出示汉斯对母亲说的话。)

  “妈妈,我必须去。您想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让别人去吧’,那情况将会怎样呢?您就让我去吧,这是我的义务。只要有人需要援助,我们就得竭尽全力帮助他。”

  (1)汉斯说了四句话。第一句,表示坚决去救援的决心;第二句,假设大家都不去的情况;第三句,去援助别人是义务。义务指道德上应尽的责任;第四句,只要有人需要援助,我们就得尽全力帮助他。

  (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话。

  (3)说说对这些话的体会。(没有人去帮助遇险的人,遇险的人将失去生命,虽然没有人责备,但是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如果有一天,自己遇险了,也得不到别人的援助了……)

  4、师:汉斯拥抱了母亲,义无反顾地登上救援队的划艇,冲入无边的黑暗之中。他多么像一位勇敢而坚决的战士!

  5、有感情地朗读第3-5自然段。

  6、师:结果怎样?(汉斯平安地回来了,而且救回的那位留下的人竟是汉斯的哥哥。)

  7、想像一下,当他们见到自己的母亲时,他们的母亲会怎么做?会说些什么?

  (结合学生自读情况的反馈,教师适当地启发,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汉斯的勇敢。)

  三、改写对话,并演一演,深化主体。

  1、将母亲阻拦汉斯出海的过程改写成对话。

  2、学生改写。

  3、尝试演一演。

  4、全班评价。

  四、课堂小结。

  教师导: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汉斯非常勇敢;帮助别人,其实也是帮助自己;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应给予别人帮助……)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汉斯的故事演给别人看。

  板书设计:

  27、勇敢的少年

  汉斯(自告奋勇)救援遇险的人

  勇敢、帮助别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