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父亲的叮嘱》教案

发布时间:2017-09-06  编辑:梁飞艺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独立识记本课生字,读准“晌”、“肃”、“觑”的音;重点理解词语:“叮嘱”、 “和颜悦色”、“不知好歹”、“面面相觑”等。积累描写“笑”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的含义。

  3、懂得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重点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出父亲教诲的深刻含义。

  2、懂得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叮嘱是什么意思? 生活中,父母是否常在你耳边叮嘱?你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一句?(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是啊,这一次次轻声细语的叮咛,这一回回意味深长的叮嘱都是长辈对我们体贴入微的挚爱。有一位父亲在教孩子画画时这样叮嘱自己的孩子,出示文中句子:你看见对象是怎样的,就得把它画成怎样,不要想当然。

  3、读句释句:请轻声读读句子,正确、流利地朗读之后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交流)

  4、教师小结:父亲要求孩子在学画时,是圆的就——,是方的就——,不要把圆的画成——,也不要把方的画成——,否则就是——“想当然”,揭示课题:父亲的叮嘱

  5、父亲总是这样叮嘱我,他的叮嘱看似普通,却给孩子留下了深刻印象,使孩子一生受用。

  指导朗读:感受父亲对孩子的教诲。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课文中三次提到了父亲的叮嘱,请划出来。

  2、引出的一段故事很感人,请大家分节来读读课文。

  (注意纠正“半晌”和“面面相觑”、“严肃”的读音)

  3、出示媒体: 父亲的叮嘱

  嘻嘻哈哈  不知好歹  面面相觑

  审视  和颜悦色  严肃

  指名分别读每一行的三个词语,说说每一行词语各写了课文中谁?(第一行写的是同学们,第二行写的是老师,)

  (板书:同学 老师)

  4、感知内容。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选用上面的词语,包括课题,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交流)

  三、深入学习,细读体验。

  (一)品读赏析,感受父亲的叮嘱带给“我”的影响

  1、引读课文2、3小节。师:休养完了,回校复课。有一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台上,要我们写生。那两个杨桃————(生:正对着我,从我所处的角度看去,它那五棱杨桃的轮廓根本不像杨桃,而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师:要不要按想象中的去画呢? 我犹豫了,他想——

  虽然我有过犹豫,但最终(生:我如实照画,并把这幅习作交上去。)

  2、“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__________。

  (1)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2)我如实地画出了杨桃的样子,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3)我想起了父亲的叮嘱

  师小结:当我疑惑、迷惘、不知如何应对时,父亲的叮嘱使我坚定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相信自己所见到的,所以年幼的我毅然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二)指导朗读,体会父亲的叮嘱带给“我”更深的启迪

  1、对比同学们的前后两段语言,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1)画交上去了,同学们反映是如何的呢?出示两段对话,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都是嘲笑、误解、自以为是的语气,回答也是不假思索的;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

  出示:“嘻嘻,杨桃是这个样子的?”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

  “这幅写生,画得像什么?” “像五角星!”

  “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吗?” “好——笑——”

  “看看杨桃,像你平时想像的模样吗?” “不……像。”

  “像什么?” “像 ……五角星。”

  (2)补充提示语,在体验中表情朗读同学们嘲笑我及转变的话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可以用肢体语言,如神态,手势,抓重点词、标点等,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朗读?学生互相评价。(结合进行“笑”的词语积累) 出示:

  “嘻嘻,杨桃是这个样子的?”一个同学 地说。(哈哈大笑)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 另几个同学 地说。(笑作一团)

  “这幅写生,画得像什么?”“像五角星!” 同学们 地说。(不假思索)

  “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吗?”“好——笑——” 几个同学 地说。(嘲讽,拖着音)

  “看看杨桃,像你平时想像的模样吗?”“不……像。” 刚才还面面相觑的同学 地说。(结结巴巴)

  “像什么?” “像 ……五角星。” 他 地说。(迟迟疑疑)

  (随学生朗读评价,结合理解“面面相觑”、“迟迟疑疑”的词义)

  (3)小结,不同的标点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反映人物不同的心理活动,这就是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4)想象说话。为什么同学们的态度会有这样的变化呢?(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杨桃)

  这一看,________;这一看,_______;这一看,_________。

  (5)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6)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学生表演朗读)

  师小结:“我”从被误解到被理解,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这个过程的变化,起主导作用的是老师的教育。

  2、抓住教师的神态变化,体会“老师”的循循善诱。

  (1)细读4—18节,老师的神态有哪些变化?画一画。想一想为什么有这些变化?(和颜悦色、有点严肃)

  初步理解:和颜悦色(词素分解:和蔼的面容,愉快的脸色)

  联系课文:老师看了看我的习作,走到我旁边,俯下身来审视了一下讲台上的杨桃,他发现——回读上文

  深入理解:老师为我能够看到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而感到高兴。

  但是当他发现同学们全都误解了“我”,甚至还带着嘲笑的语气时,他的神情变得——严肃,由此他想到:用大家坐在我的位置上观察杨桃的办法来教育他们。

  (2)分角色朗读,读出老师和同学的不同语气。

  师小结:虽然是同一个杨桃,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观察到的结果就不一样。难怪古人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文中的老师是对“我”事实求是作画的肯定,这使作者情不自禁地又一次想起父亲的叮嘱———(再读父亲的叮嘱)

  这普通的话语里蕴藏着父亲对孩子的殷切希望,它仅仅是指在画画上吗?(体会不仅是在作画上,无论是做人、做事都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四、放飞情感,升华文本。

  1、同学们说得很好,确实,在父亲和老师的影响下,作者最终成长为一个作家。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情况。(见课件)

  2、岑桑说:“多年来,我一直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做人、做事,这是从小老师、父亲对我的教诲。几十年来在文学上我留下的只有几行脚印,那些浅浅的脚印随着时间的流逝,便将不留半点痕迹了。”

  3、看来小时侯父亲的教诲对作者岑桑的一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正如他在文中所言“父亲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这道理自然不仅在画画。”让我们再好好地来读读课文中父亲的那句叮嘱。(课件出示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