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7-07-21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课题 课时 备注
1 2.13~2.17 燕子、古诗两首、荷花 6
2 2.20~2.24 荷花、珍珠泉、语文园地一 6
3 2.27 ~3.3 翠鸟、燕子专列、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6
4 3.6~3.10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语文园地二 5
5 3.13~3.17 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杨桃 6
6 3.20~3.24 画杨桃、想别人没想到的、语文园地三 6
7 3.27~3.31 和时间赛跑、检阅、争吵 6
8 4.3~4.7 争吵、绝招、语文园地四 5
9 4.10~4.14 可贵的沉默、她是我的朋友、七颗钻石 6
10 4.17~4.21 七颗钻石、妈妈的帐单、语文园地五 6
11 4.24~4.30 太阳、月球之迷、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6
12 5.1~5.7 五一放假 6
13 5.8~5.12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果园机器人、语文园地六 5
14 5.15~5.19 太阳是大家的、一面五星红旗、卖木雕的少年 6
15 5.22~5.26 卖木雕的少年、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语文园地七 6
16 5.29~6.2 古诗两首、西门豹、女娲补天 5
17 6.5~6.9 女娲补天、夸父追日、语文园地八 6
18 6.12~6.16 复习
19 6.19~6、23 复习
20 6、26~6、30 期考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燕子》 《古诗两首》 《荷花》
《珍珠泉》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组“俊、俏、翩”等16个生字,会写“燕、增”等33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课文。
3、 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4、 主动积累好词佳句,学习一些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5、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爱美、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 认识16个生字,会写33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课文、古诗。
3、 培养学生观察的方法、表达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单元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燕子呓呢,柳树发芽,荷花绽放,泉水丁冬流淌。本组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选编了《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四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四篇课文多角度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有的描绘了春天燕子从南方飞来;有的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的春日;有的描写了夏日池塘荷花绽放;还有的描写了家乡的珍珠般的泉水。我们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本单元的导语提示了观察家乡的景物,并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是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作准备。本单元的其他内容和活动,都是围绕大自然景物专题安排的。课后的资料袋介绍了我国的自然奇观——神奇的泉。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说、写自己观察和发现的家乡美好景物。“宽带网”安排了了解和搜集作家笔下的有关大自然景物的精彩描写。学习本组课文,要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可以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与本册课本配套的《同步阅读》中,与本单元大自然专题相关的课文有《走进大自然》《草叶上的歌》《雨儿在歌唱》《雾之美》《古诗两首》《一碗水》《我和企鹅》《小城三月》《梅雨潭》《日出》,可以引导学生课外自行阅读。
教学课时安排:
《燕子》 2课时 《古诗两首》3课时
《荷花》 2课时 《珍珠泉》 2课时
语文园地一 3课时
单元教学小结:

第一单元 1 燕子
教学目标:
1、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2、巩固生字,理解本课生词:俊俏、阳春、盛会、生趣、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百花争艳;体会比喻、拟人在课文中的作用。
3、学生懂得本课有层次地描写画面的特点;并通过有顺序地看图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象力。
4、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教学重难点:
1、 巩固生字,理解本课生词:俊俏、阳春、盛会、生趣、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百花争艳;体会比喻、拟人在课文中的作用。
2、学生懂得本课有层次地描写画面的特点;并通过有顺序地看图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象力。
教学设计思路:
这篇课文写的是在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这些从南方飞来的燕子,有的正在湖面上飞行,剪尾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有的飞到了柳枝间,有的停在了远处的电线上歇息,燕子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
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燕子的外形特点;第二自然段讲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第三自然段讲在飞行中的燕子的各种姿态;第四自然段讲燕子停歇在电线上形成的美丽图景。课文以燕子为线索,是按燕子的外形特点、燕子在春天从南方赶来、燕子飞行和停歇的顺序记叙的。全文结构清晰,语
言优美明快是这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赶集似的聚拢来”的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活泼可爱,激发学生对充满活力的春天的向往和热爱的感情;二是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丰富的
想象及一些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
教师准备:一张剪纸、一张燕子的剪影、一张挂图。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板书设计:
燕子
燕子 春天
羽毛 细雨
翅膀 微风
尾巴 柔柳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导语,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1、小朋友,春天来了,有一种美丽的小鸟从南方飞来了。你们知道那是什么鸟儿?(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并提示学生写"燕"的""一短横不能丢。)
 2、你们看见过燕子吗?燕子是一种非常可爱的鸟,它在春天里飞翔的情景,可美啦!《燕子》这篇课文,就把这种美的情景写出来了。
  怎么美呢?听老师读课文。
1、 学生回答并书空课题。
2、学生听老师范读课文。
3、听完后大家有什么感受呢? 3、学生谈感受。
 二、自学课文。
1、老师看得出,小朋友很喜欢读这篇课文,现在就请你们自读课文,看你们能读懂多少。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先看看插图,看了插图还不懂就做上记号。(复习自学符号之一,表示疑问的:"?"
1、学生自读课文。
三、指导看图。 1、小燕子在空中飞着,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我们不大容易看清楚,现在就请小朋友先看一看燕子的模样。(教师出示燕子剪影)教师提示:注意一下,你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
   1、学生观察并口述观察顺序。
四、讲读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现在我们来看课文上是怎么来写燕子的模样的。请一个小朋友读一读。
2.课文上写燕子的模样是从什么写到什么?也就是叙述的顺序是怎样的?
 教师指点:也就是从全身写到局部。 1、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学生读文回答。
3、那么小燕子的全身以及各个部分长得怎么样呢?我们大家一齐轻轻地读课文。
4.你们觉得燕子长得怎么样?从哪些词语里可以看出为,把有关词语画下来。(复习自学符号之二,表示重点词句的——)
3、学生读文。
4、学生勾画相关词语。
5、指导朗读:同学们已经看出来了,从"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写出了小燕子外形的美,所以语调柔和一些,声音轻些。(示范)
   5、学生各自练习,然后再指名读。
6、现在我们来体会体会,这一小节最后一句话在小节中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说"凑"成了?
  教师指点: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又是美的,合起来就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的形象。这一句在小节中起了一个概括的作用,朗读时,音调可提高些, "小燕子"的"小"要轻些,突出"小",以突出它的可爱。
6、学生思考回答。
7、另外,这一节三个量词用得很准,哪三个?("一身、一对、一个")
  7、学生回答并齐读第一自然段。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这么活泼可爱的燕子,在春天里从南方飞来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看图。(出示放大插图)
 2.指导看图。
  提示观察顺序:观察图画,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由近远;由上下)
  3.现在请同学们当小燕子,这时候,你们从南方飞来了。啊,春天是这样的美,你们得仔细地欣赏一下。(让学生担任角色,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这样,学生的观察伴随着情感,同时对教材产生亲切感。)
1、学生观察图画。
 4.谁能把你们观察的美景说出来。(教师提供导语:"春天来了,我们从南方飞来了,。"进行语言训练。)
4、学生回答。
5、现在我们再来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你们看课文,再对照图,看课文上写春天的美景,写了哪些景物。把主要的词语画下来。
  
6、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这些景物,我们用最简单的说法,怎么把它们联成句子。
  (学生回答后出示小黑板:三月,下过雨。风吹拂着柳、草、叶、花,都聚拢来,形成了春天。)
7.你们觉得这样写很干巴,没有美感,那么课文上怎么写的呢,请同学们自学,读一读,再比一比。课文上写的和黑板上的这一段意思相同,但又有怎样的不同呢?
△"三月","阳春三月","阳春"即明亮的充满阳光的春天。这是春天最好的一段时间。
△"下过雨"下过什么样的雨呢?("细雨""蒙蒙的细雨")加上一个"细",一个"蒙蒙的"我们就觉得怎么样呢?
  (这就写出了春雨的特点,学生可能联系到学过的古诗和散文来回答:如烟如雾;春雨润物细无声;沾衣欲湿杏花雨;像牛毛、像细针)6、学生组织句子。
7、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体会课文描写的妙处。
△"风吹拂着柳",(通过逐步递加附加成分,引导学生了解这一长句的含义。)
①怎样的风,怎样的柳,在前面加上一个字。"微风吹拂着柔柳"加上一个字,就觉得柳枝儿在微风中飘动起来了。课文上它写出柔柳的色彩、姿态、数量,非常生动形象,谁能说说。
②微风吹拂着什么样儿的柔柳?("微风吹拂着才舒展开眉眼的柔柳",什么颜色的眉眼?"黄绿"的色彩,使我们感到柔柳是那样青嫩。)这里运用了什么的手法,这样写给我们什么感觉?(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柔柳也有眉有眼,这样一定就把柔柳写活了,而且好像是才睡醒了一般,舒展开眉眼。)
③不是一条、两条,而是千万条,真是美极了。
④朗读全句,指导节奏:"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
⑤这一句描写的情景和学过的哪首古诗意境是很相似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课文接着写了草、叶、花,你能在这些景物的前面加上适当的词语吗?可以是表示色彩的,也可以是表示姿态的,也可以是既表示色彩又表示姿态的,甚至数量的。 学生回答。
( )草
( )叶
( )花
 
8、指导朗读。这一段描写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的图画,我们怎么来朗读呢?欣赏读,把好词佳句画下来(复习自学符号之三,表示好词佳句的:~~~~~~~~~~)
现在我们大家再看看图,再体会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请一个小朋友朗读。 8、学生读文。
五、练习。
扮演角色口述。(通过表演,在情境中对话,以巩固新课。)
  同座二人,一人扮燕子妈妈;一人扮小燕子。
  要求从春天来到说起,说到小燕子在春天里所看到美景。注意学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最后说到春天这么美,我们也赶着去参加这盛会。学生表演、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复习生字:俏(俊俏)、伶、俐(伶俐)、唧(唧的一声)、偶(偶尔)
2、复习朗读;轮读一、二两节,读一遍。
1、学生读生字,并用生字组词。
2、学生轮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
三、练习复述 学习第三自然段
 1.导入:课文第一节写了小燕子的形状;第二节写了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那么小燕子为春光增添了什么样的生趣呢?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三、四两节。我们再来看看这幅美丽的图画。
  2.指导看图
  我们先看正在飞行的燕子。图上画了有在高处飞的,也有低处飞的,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观察呢?(由上下)
高处的燕子在怎么飞;低处的燕子又在怎么飞呢?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谁能用最少的字,概括出燕子飞行的特点。(快,美)
3.课文中哪些词语告诉我们,燕子飞得快,飞得美?
4.谁能根据书上描写的内容、画面,联系平时你所观察到的想象一下,说说小燕子飞行怎么快、怎么美?上面这些词语注意运用。
  提示:这一节开头,简单的两笔"在微风中""在阳光下"描写了春风轻轻,春光明媚的画面。这是燕子飞行的背景,小朋友描述的时候,也要把这情景描绘出来。
5.我们再来看课文,你觉得这一节中哪一句写得更美些?
 学习第四自然段。
1.上节写燕子飞行的美,其实燕子停在那儿又有另一种美。
2.看图,你们觉得停在电线上的燕子,这情景象什么?课文上打了一个很美的比喻。
△为什么说是"几痕电线"不说"几根电线?(板书:几痕)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这电线上,这"落"字你觉得怎么样?(板书:落)
  △课文最后不只说"这多么像曲谱啊"还加上"正待演奏的",你觉得好在哪儿?这使你产生怎样的联想?(板书:像正待演奏的曲谱)
 3.指导朗读:这两节具体写出了燕子给春天带来的生趣。写动态的美,朗读的速度应该怎么样?语调也可以怎么样?第四节,写静态的美,速度和语调又应该有什么变化呢?语气适当加强些。
 
同学们以燕子的身份复述这篇课文。2、学生观察图画。
生读文回答。
4、 学生联系课文进行语言训练。
5、学生利用掌握的学习方法赏析句子。
2、学生看图、思考、回答问题。
3、学生练习朗读。
学生练习复述。
课外资料:
鸟儿为什么不会触电
电流通过人或动物的身体造成伤害,称为触电。可我们经常看到,一群群的燕子、麻雀或鸽子,飞到高压电线上站立嬉戏,却没有一只触电身亡。鸟儿为什么不会触电呢?
  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按图示的电路接好小灯泡和电池组,你会发现甲灯泡亮了,而乙灯泡却不亮。原因是甲灯泡的两个“脚”跨接在电源两端的电压在源源不断地从桥上通过,从而形成了电流。电流使灯丝发出光和热。再看乙灯泡的两个“脚”,你会发现,它是“站”在同一根电线上的,不会有电压落在上面,当然灯丝里不会有电流通过,电珠就不会发出光亮来。
  从这个实验里,我们不难看出,站在高压线上的小鸟,与乙灯泡很相似,是站在同一根电线上的,在小鸟的两只脚之间不会有电压存在,也就不会有电流从它身上通过,所以小鸟不会触电。
  不过,如果鸟儿的身体同时接触到两根电线,或者站在电线上的鸟在不绝缘的电杆或架上磨嘴巴,就会有电流从鸟儿身上流过,使它触电身亡。正因为如此,人们在高压输电线电杆上固定电线的铁架与电线之间,总是隔着一个长长的绝缘瓷瓶,它既可起到保护鸟类免遭触电的作用,又可避免由于鸟类触电而发生的停电事故。
 燕子、拙燕、观音燕
鉴别特征:
  鉴别特征额、喉栗色,且侵入胸部,胸具不完整的黑色横带,下体余部白无条纹,上体余部均为辉蓝黑色。地理分布为留鸟。
生态:
  生态多见于居民点附近的空中、建筑物、电线上等。耐飞,觅食和营巢时来回不停,往往在飞行时伴随发出“咝咝”声。寻食时,一面飞行一面张着嘴把飞虫迎入嘴内。以小型昆虫为食。3-8 月繁殖,巢筑于屋檐下或横梁上,用泥土混和稻草、羽毛构成半碗状,内垫细草根和羽毛,雌雄二鸟合同衔泥作巢。
经济意义:
  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是众所周知的益鸟,群众时代有保护燕子的习惯。
第一单元 2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教学设计思路:
这篇精读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描写和赞美了春天的景色。《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写的是初春二月柳树、柳条、柳叶。《春日》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两首诗把春天描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充满了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万物复苏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来的喜悦。教学这两首古诗时,没有逐字逐句教学生诗句的意思,而是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去了解诗意大略,以赏析的角度教会学生学习诗歌的方法。
教学准备:
 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咏柳 春日
碧玉妆成一树高, 胜日寻芳似水滨,
万条垂下绿丝绦。 无边光景一时新。
不知细叶谁裁出, 等闲识得东风面,
二月春风似剪刀。 万紫千红总是春。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指名学生背诵。
二、学习《咏柳》,  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1、 学生认读诗歌《咏柳》。
2、 指名学生读。
3、学生读注释,同桌互相交流。
4、小组互相交流。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会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学生朗读古诗。
2、 全班交流诗意,教师相机点播。
3、学生练读、指读、与教师做相应练习。
四、背诵 同学们,这首古诗写的多么有趣、多么生机盎然啊,你们会背了吗?一起来试一试。学生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学生背诵古诗,解释诗意。
二、学习《春日》  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1、 学生读准诗歌的字音。
2、 指名学生读。
3、 读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4、 小组讨论交流。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旬来对答。
  师: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生: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指名学生读,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
3、 全班交流诗意,教师相机点拨。
3、学生练读、指名读,并与教师完成口头练习。
四、背诵古诗。
古诗的意思都了解了,古诗会背了吗?谁来试一试? 学生练习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 指名背诵《春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学生背诵解释诗意。
二、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咏、碧、妆、裁、剪、滨、紫
  2、出主识记字形,集体交流:
  提醒: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3、先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
  “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1、 学生认读生字。
2、 学生识记字形。
3、 学生观察字形,交流写法。
4、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练写。
课外资料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人。少年就以文词而出名。公元695年擢进士,做过工部侍郎等官。晚年与李白交友,酒后作诗文,神采飞扬。他工书法,尤善章草隶书。《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共存诗20首。写景的诗,较为清新通俗,除本课《咏柳》外,还有《采莲诗》《回乡
偶书》广为传诵。
朱熹(1130—1200)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字元晦,号晦庵、晦翁,别称紫阳、考亭。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曾任秘阁修撰等职。他博览群书,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在哲学上发展了程颐、程颢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系统,称为程朱理学。他从事教育时强调启发式。他治学态度严谨,分析问题精密,对后代的学者影响很大。他的著作很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后人编纂的《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和《朱子语类》等多种书
第一单元 3 《荷花》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2.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最后两段能背诵。并通过补充教材《王冕看荷花》片段的略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阅读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看图学文,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2.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能力。
教学设计思路:
设计理念
  情感素养是人的一切素养的血肉。没有了情感,就没有什么素质可言。儿童是“情感的王子”,人小情多(李吉林语)。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也都是有情之物。中国的文艺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情动而辞发”、“为情造文”等等阐述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小学语文教材正是“情景交融”的产物,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有情,教材亦有情,“教材——学生”之间的情感的桥梁就是我们老师的情感,要由老师去传递,去强化,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课堂教学以情感为纽带,变得更富诱惑力,使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促使学生在好学、乐学中逐渐懂得爱,懂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
设计思路
  1、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要让儿童的情感伴随着学习活动,这有一个过程,其间包含着儿童的心理进程,首先需要启动。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做“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那它就平静不下来。新课启始,教师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过一阵“微风”,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
2、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联。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儿童只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没有形象的感受,就没有情感。因而,教师在引导儿童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也听到,整个心灵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形状、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去欣赏。
 3、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
  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是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意愿,及至整个心灵。因此在精读读出语感神韵时,要引导学生更深地理解语言,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然而,这虽是儿童情感的一种不自禁的情感流向,但还是需要外力作用的。这就是:①借助比较区别;②借助想象展开;③借助语言媒介。通过这些,学生的情感会向深层发展,并产生移情活动。
教师准备:
  一段配合学生看图想象的音乐;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板书设计: 形状

看荷花 自己变做了荷花

姿态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语,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我们学校的对面有一座非常美丽的公园——莲湖公园,每到夏天的时候,那里总是会开满亭亭玉立的荷花。有个小姑娘非常爱荷花,她写了一篇文章,这就是我们书上的《荷花》(板书课题)。荷花又叫“莲花”。
  (板书:莲花)
2.荷花的叶子叫什么?(荷叶,又叫“莲叶”。)
  (板书:莲叶)
3.我们还学过一首古诗,里面也赞美过荷花,我们把这首古诗背诵一下。
  (师生一起背古诗——宋朝杨万里的《咏荷》)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花还会结果呢,它的果实就是“莲蓬”。
师生互动,回答问题、背诵古诗。
二.观察图画,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荷花池边。
1、启发:那个小姑娘看到的是什么样的荷花呢?你们看那一池荷花就像这一幅美丽的图画。
  (出示多媒体课件荷花图,并且向学生提出看图学文的要求。)
  指导看图:请同学们按次序仔细看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再读读课文。
2、读中启发:课文中有个小朋友在看荷花,她见荷花非常美,就写了这篇文章。现在打开书本,自己看看图,读读文章。看看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1、 学生观察图画。
2、学生自读课文。
三.自学讨论,理清层次。
1.“我”去看荷花。
2.“我”看荷花。
3.“我”看荷花时展开的美妙想象。
4.“我”又回到看荷花的情景中。
  
四.讲读课文。
学习第一小节
1.启发:同学们,你们再看这幅图,画上的荷花多美,我们看着,觉得它就是真的荷花。现在我们就把它看作一池真荷花,边看边想象,好像看到什么?闻到什么?
  2.指点:课文一开头就是这样写的。“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就把荷花的特点写出来了。现在请同学们带着想象读课文的第一节。
   1、学生看图。
2、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
学习第二节
1.学生默读第二节,要求很快地读。简单地说说“我”看到些什么?
  (出示小黑板。提供句式,分步训练)
  我站在荷花池边看:
  看到()荷叶();
  又看到()荷花();
  还看到()花骨朵()。
  (小莲蓬)
  要求学生用“又”“还”这两个连词口述一句完整的复句。)
  2.进一步要求: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什么样的荷叶,什么样的荷花,什么样的花骨朵。(进一步启发学生在上述荷叶、荷花、花骨朵前面加上附加语,把句子说得更好、更美一些。)
1、 学生默读课文第二小节。
2、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第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荷花》一课,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把课文读一遍,要把描写荷花的色彩、姿态的词语读出美和爱的感情来。如“碧绿的……”“嫩黄的……”。
  
学生齐读课文。
二.复习阅读。
1.你们读了这一课,最喜欢哪一节?为什么?
  2.第四节是展开想象,课文中的“自己仿佛”“自己觉得”后面写的就是想象的内容。什么叫“仿佛”?
  (“仿佛”就是“似乎”“好像”的意思,不是真的,而有真的感觉的意思。)
  请同学们按照这个意思用“仿佛”说句话“什么仿佛什么?”“什么仿佛怎么样?”这样想句子就容易正确了。
(通过用“仿佛”造句,展开想象的翅膀,先同桌的同学相互对讲,然后集体交流。)
三、识字、写字 1、出示字卡“荷、挨、莲蓬、胀、仿佛、裳、翩、蜻蜓” 1、学生认读生字。
2、重点指导:要求会写的生字中,注意形近字的区别:裳和常、蜻和晴。注意分辨、记忆字形,比如,裳与衣服有关,下边是衣字;蜻与虫子有关,左边是虫字旁;蹈与用脚跳舞有关,左边是足字旁。写的时候注意字的笔画和书写顺序,“蹈”的第十四笔 “佛”的第四笔。 2、学生观察字形。
3、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练写。
三.教补充教材。 《王冕看荷花》(略读)
  (1)导语:刚才同学们用“仿佛”说话,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学了《荷花》这篇课文,现在李老师再介绍一篇材料让你们读。
  教师介绍读物:这篇材料是从一篇很有名的书《儒林外史》里选出来的,写的是《王冕看荷花》。小朋友们很快地把这材料看一遍。
  (学生阅读课文)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课外读物。
(2)指导:这材料上有几个词是古文中的词,我们现在不查字典,你结合上下文读读,想想。
  “须臾”是什么意思?天气烦躁里的“烦躁”是什么意思?要学会看注释,可以根据上下文猜读。
  (板书:须臾、烦躁)
  看注释:“须臾”就是一会儿的意思;“烦躁”是指天气闷热。
  (4)这篇材料中有一句写王冕看荷花,看到怎样的程度?(突出“人在画图中”)看这些长篇的文章要学会抓主要的。
  (5)引导运用:现在我们想想在我们刚学的《荷花》这篇课文的第四节末了,是不是可以再加上一句话,来点明这一节的中心意思,你们想想应该加哪一句呢?(“真是人在画图中”)
  (在原来板书的“风过了”后面加上“真是人在画图中”。)
  
课外资料:
王冕看荷花(节选)
  那日,正是黄梅时候,天气烦躁。王冕放牛倦了,在绿草地上坐着。须臾,浓云密布,一阵大雨过了。那黑云边上镶着白云,渐渐散去,透出一派日光来,照耀得满湖通红。……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合叶上水珠滚来滚去。王冕看了一回,心里想道:“古人说,‘人在画图中’,其实不错。可惜我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它几枝,也觉有趣。”又心里想道:“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画他几枝?”
荷花简介
花的种球由圆球狀至圆锥状的球茎( 或称根茎),及著生于球茎基部的贮藏根( 或称营养球) 所組成,一个球茎可著生1-6 个不等的贮藏根。球茎上有二排对生的芽,但春季种植后一球茎通常仅萌一个第一代芽;新芽萌芽后,叶片展开3-5片时,开始抽出花序,随后花序发育,花梗抽长并开花。在露天栽培下,切花长度约40-60 公分,遮阴处理则可达70 公分以上。
荷花的叶片为长椭圆形,中肋紫红色,在露天栽培下,平均叶片长度约为30公分宽度约5 公分,一般比花茎短。但在遮阴栽培下,叶片较为狭长,长宽可达45公分,有时甚或比花茎还长。在田间栽培時,上午10 时以后,因日照强度增加,温度升高,叶片常会因失水而有反卷现象。
荷花的花序为穗状花序,花梗上端有7-9 片半圆状绿色苞片,接著为9-12片彩鲜明的阔卵形粉红色苞片,这些粉红色的苞片形状似荷花的花冠,是主要观赏的部位。目前栽培品种的粉红色苞片尖端带有绿色斑点,是其特色也是他的缺点。
荷花真正的小花着生在花序下半部苞片內,每片苞片着生4 朵小花。小花为唇状花冠,具3 片外花瓣,及3 片內花瓣;其中一枚內花瓣为紫色唇瓣,而且唇瓣中央漏斗状的部位为黃色。
荷花新芽在顶芽花芽分化、开花的同时,茎基部逐渐肥大,形成圆球状至圆锥状的新球茎。新球茎的基部直根状的营养根的根尖,则在入秋后逐渐肥大形成球状的贮藏根,而形成新的种球。
第一单元 4 《珍珠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
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4、积累课文优美语言。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
2、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
这篇略读课文描写了家乡山林中一眼美丽的清泉,写出了泉水的深和绿及冒不完的水泡。抒发了对大自然景观赞美之情,表达了对家乡热爱的感情。课文是按珍珠泉的所在位置,潭水的四周和泉水涌动的特点,以及“我”对家乡泉水喜爱的顺序写的。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第五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课文开始交待珍珠泉的位置。第二自然段描写泉水四周的景物,由石头镶嵌,青苔、绿草、野花环绕,就像一个大花环。泉水色绿且深,清可见底。第三自然段讲从潭底冒出的水泡,在阳光下呈现一串串多彩的珍珠。第四、五自然段讲这就是自己家乡的珍珠泉,表达了家乡孩子对珍珠泉的喜爱之情。本课表达上的特点是抓住有特点的景物,描写细腻生动,用词优美。同时对家乡的感情充溢其间,富于感染力。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在自读自悟中,了解珍珠泉的美丽景色,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和家乡的热爱之情;二是了解叙述顺序,积累课文优美语。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课内容浅显、语言优美,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连接语中的学习提示,自学自悟,教师点拨指导。可以先引导学生读懂连接语,明确阅读要求: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然后根据要求自学课文。初读,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内容,交流自己读后的印象和感受;再读课文时,就课文提示,展开讨论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最后教师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进一步体会语感,积累
优美语句。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各地名泉的资料。
板书设计:
4、珍珠泉
泉水 绿
水泡 有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揭示课题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泉水吗?请说说你印象中的泉水?(指名)板书:泉
2、课件出示:资料袋中的三大泉的图片(配乐)
3、教师引言: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珍珠泉走走!(补充课题:珍珠)
1、学生根据生活经历回忆。
2、 学生观察图片。
3、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为什么称珍珠泉?(指名猜测,由此引水泡。)
2、课文的哪小节写了“水泡”?
三、学习第三小节。
1、自由读第三小节,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
  2、交流(指名畅谈)。随机出示讲解以下句子:
  (1)出示“最有趣的…水泡了。”这个句子和图片。①说说你认为这句话写的成功之处在哪?
②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形状色泽动作声音
 饱满晶亮冒一嘟噜
 ③课件随机演示声音,形状,色泽,动作的图片,让学生形象感受。
④拓展练习:你还想说这是怎样的水泡?填空:()的水泡
⑤通过朗读表示可爱的,喜欢的语气。
(2)出示“有时候…多像一串彩色的珍珠啊!”
①自由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美感。
②指名朗读。评议。
③解“筛”(配合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这为什么用这个“筛”字。
1、学生边读边勾画优美词句。
2、学生交流。
四、学习第二小节。 1、引入:珍珠泉的水泡美(板画水泡)那水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自由读。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清深绿
  3、齐读描写珍珠泉的水的特点的句子(带图片)
  4、练习说话,出示句式:
  水是那样清,清得()。
  水是那样绿,绿得()。
  水是那样深,深得()。
  任选其中一句说一说。
1、学生自由读。
2、学生回答问题。
3、学生齐读句子。
4、学生练习说话。
五、赞泉。
  1、用自己的话来赞美珍珠泉。
  2、根据学生问答思考:珍珠泉到底在哪?
  3、现场进行GOOGLE进行搜索(根据作者名:吴然)
  4、另外补充吴然的两件作品《一碗水》和《歌溪》。
1、学生各抒己见。
2、学生诵读、自学。
课外资料
名泉掠影
贵州珍珠泉
  贵州省平县城西有一个怪异的珍珠泉。当人们来到泉边大声喧哗或鼓掌时,泉水就挤出大量的气泡往上撺,形如串串珍珠。声音停止后,气泡就随之消失。
  好事成双,贵州平坝也有个“珍珠泉”,游人对泉水鼓掌,泉水就冒出气泡。在左边鼓掌,左边的泉水冒泡;在右边鼓掌,右边亦然,好似在欢迎客人,因而也叫“喜客泉”。据地质学家解释,这是由“声震”造成的现象,与复杂的地质构造有关。
音乐泉
  非洲突尼斯的临犹莱山上,有一处奇异的泉水。人们在泉旁边可以听到一支支曲调丰富、不断变化的乐曲。原来在泉水的出口处,挡着一块千孔百洞的空心岩石,泉水流到那里后,被它分离成无数条细流,这些有着喷射力的细流冲击空心岩壁,汇成了一首首优美动听的乐曲。
酒泉
  在江西永丰县的白水村有一眼五味泉,简直就是一处天然酿酒厂。这个山泉泉直径为39厘米,喷出来的泉水透明无色,清澈冰凉,伴有大量的气泡。喝在口里甜味适中,又有麻辣之感,下咽时喉头略有苦味,还有一丝难于说清的酸味,与鲜啤酒可以媲美。当地人称它为五味泉,外乡人叫它“酒泉”。他们经常到山泉取水带回,作为啤酒畅饮。
  天然酒泉的发现,吸引了许多专家学者的视线。他们对酒泉的水进行了化学分析,认为它含有丰富的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是人体的矿物质补充品,有益于人体健康,可作为天然饮料开发。可是,这座“天然酿酒厂”的生成机理是什么呢?专家们还没有弄清楚。
药泉
  在吉林省长白山的白头山上,有一股可以作药的清泉。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将这气泡滚滚的泉水加上白糖,就像喝汽水那样清凉可口。据介绍这股泉水的主要成份是游离二氧化碳、重碳酸根、镁、钙等,对胃炎、消化不良、便秘、风湿性心肌炎、高血压症都有很好的疗效。
报时泉
  湖南省新宁县烟村乡岩顶村里,有一个面积20多平方米的深水潭。潭边有个直径约0.5米的石洞,不管是天旱地干,还是阴雨连绵,每天早晨7点、中午12点和下午5点,准时涌出3次泉水,从未间断,被当地群众誉为“报时泉”。“报时泉”每次出水不仅有规律而且十分有趣。出水之前,洞内一阵阵狂风呼啸着旋转而出,洞口升起一股烟雾,尔后,浑浊的泉水便从洞中涌出……1小时之后,泉水又带着呼啸声退进洞内,一切又恢复平静。为什么“报时泉”每天3次准时涌出泉水,人们不能解释。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教学重难点:
1、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2、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3、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教学设计思路:
口语交际:教学可从本组几篇课文导入,由课文中的荷花、珍珠泉、燕子等,想想家乡的植物、动物、风景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把自己观察和发现家乡的美和可爱之处表达出来。
习作:这次习作安排的是写家乡景物,教学时可以结合口语交际进行。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开拓学生思路,写出家乡的景物及感受。如果学生想写其他地方的景物也可以。学生写的时候,引导他们展开想象,注意学习本组课文的表达方法。完成作文后,学生自己修改作文,也可以同座交流提出修改意见。可以办一期以“家乡的景物”为主题的习作展览。
我的发现:这部分安排的内容是关于反义词的练习。每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共有10个词语:动静、得失、吞吐、详略、攻守、进退、始终、呼吸、是非、爱憎。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汉语言的丰富并积累词语。可以引导学生先自己读词语,结合查字典或同学讨论,读懂词语的意思,然后按泡泡中的提示去思考,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思相反,合成一个词
时表达出另外一个意思。
日积月累的内容有两项:一是“我会填”,以填空的方式,学习量词,二是“读读背背”,读背四字词语。目的是学习准确运用量词,积累词语。教学“我会填”时,可先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填一填。如果填的不同,可以引导学生用这些短语说说句子,互相讨论一下哪个填得正确,还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其他量词填写,如,一束(道)金光,看看是否准确。
课前准备:
1、搜集家乡景色的照片。
2、搜集一篇描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文章。
 3、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3课时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一( )歌曲 一( )微风
一( )羽毛 一( )清泉
一( )翅膀 一( )金光
一( )画面 一( )珍珠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美自己的家乡吧。
二、明确说与听的要求
 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
 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学生明确听、说要求。
三、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
四人小组互相交流,介绍的同学要介绍的清楚、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的同学还可以补充、提问。 四人小组介绍交流。
四、全班交流,其他人点评或提问。
同学们,刚才在小组内我们已经交流过了,现在我们请小组推选小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听、说的要求还是跟刚才一样。 小组代表全班交流。
五、布置生活中的交际。
请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同学们,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家乡都是非常可爱的地方!你们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因为你们的介绍,会使你们的家乡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呢!这次习作就请小朋友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了!
二、明确习作要求。 引导学生阅读第15页习作要求,明确这次习作的内容、范围、注意事项等。 学生明确要求。
三、例文赏析 读与本次习作有关的范文,引导学生赏析。 学生赏析。
四、自主习作
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全班习作的情况。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3、交流: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悬是相反的。
  4、说一说,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
1、 学生读词语。
2、 学生思考词语中的规律。
3、 学生互相交流。
4、结合以往的学习经验,总结出有类似规律的词语。
二、日积月累
  1、我会填
  (1)自己尝试填一填
  (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如:一(身)羽毛。
  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2、读读背背
  (1)自由读成语
  (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认读生字:姹、紫、嫣、缤、郁、旭、皓、崇、峻、悬、峭
  (3)引导发现: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
  第二行:写日月的
  第三行:描写山的
  (4)多样读
  (5)背诵 1、完成我会填。
2、完成“读读背背”
四、宽带网
1、自读教材中的导语。
2、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勾画出精彩片断。
3、抄写在采蜜本上。
4、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
1、学生自读导语。
2、学生自读课外文章。
3、采摘好词佳句。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翠鸟》 《燕子专列》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路旁的橡树》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5、 认识本组“秆、绣、赤”等31个生字,会写“翠、衬、衫”等40个生字。
6、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7、 能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8、 主动积累好词佳句,学习一些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5、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 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2、 主动积累好词佳句,学习一些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单元教材分析:
环境保护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本组教材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要通过本单元教学,增强学生
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在一年级下册第三组安排了“保护环境”,二年级上册第七组安排了“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专题。与以往专题不同的是,本组教学内容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围绕“环境保护”这个专题,本组教材将导语、课文、课后练习、语文园地以及综合性学习等相关内容以整合的方式编排在一起。其中,“调查周围环境”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5课《翠鸟》之后,提示学生此次活动要求调查的内容、所选择的组织和调查方式;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之后,提示学生交
流开展活动的方式,整理调查材料,做好展示和交流的准备。
本组的四篇课文中,《翠鸟》《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反映了人们对待植物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前三篇属于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本组的导语提醒学生“留心周围的环境,再想想,为了保护周围的环境,我们能做些什么”;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以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去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以及他人为保护环境所作出的努力,使其在内心深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有所触动和感悟;顺着这个情感发展主线,教材在课文后面安排学生去亲身调查、开展以“调查周围环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中,教材在学生开展的调查活动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围绕专题和此次活动,开展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
等学习活动。

教学课时安排:
《翠鸟》 2课时 《燕子专列》 2课时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2课时 《路旁的橡树》 1课时
《语文园地二》 3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