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关推荐
三年级下册语文《马背上的小红军》教案设计(精选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下册语文《马背上的小红军》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下册语文《马背上的小红军》教案设计 1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理解“忍饥挨饿”、“疲惫”、“倔强”、“无可奈何”等词的意思。
3、读通课文。
4、了解课文大意。
5、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
2、揭示课题。
陈赓同志是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他几十年的革命斗争生涯中,有许许多多惊心动魄的经历。在他回顾自己的革命经历时,曾深情地谈起一件往事,想起一个令他难忘却不知名的小红军战士——一位“马背上的小红军”(出示板书)。这究竟是怎样一回事?为什么陈赓同志难以忘怀?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
3、听录音。
4、思考:课文讲了怎样一件事?你听懂了哪些、
5、自学字词。
6、读通课文。
(1)自由读课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
读准字音:赓(gēng)络(lu)腮(sāi)倔(ju)强(jing)奈(ni)膝(xī)
认清字形:惫、狠、膝
理解意思:回顾、深情、往事、荒无人烟、忍饥挨饿、疲惫、满不在乎、倔强无可奈何(加点字要求查字典据词定义)
(2)检查自学效果。
认读生字词(小黑板)。
说说加点字及词语意思。
提出其他字词方面的`疑问,讨论。
(3)指名分读各自然段,评议是否读通.
7、给课文分段。
(1)读第1自然段,说说段意,并将课文分成两段。
(2)陈赓同志谈起的这件往事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中?
(3)说说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揭示;拒绝照顾——倒在草地上——牺牲原因,深深自责。)将2—15自然段分成三段。
(4)讨论交流。
8、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三年级下册语文《马背上的小红军》教案设计 2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二三段,2、了解红—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及小战士两次拒绝陈赓同3、志的帮助。
4、能简明地说出二、三段段意。
5、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①课文哪些词句写出了红军艰苦?用“——”划下来。②这是怎样一位小红军战士?划出描写他长相的'句子。
(2)读一读,理解“忍饥挨饿”、“疲惫”等词语。用一个词语概括小战士的特点。(“瘦弱”)
(3)这样一位瘦弱掉队的小战士,应该受到照顾,陈赓同志怎么做?那位小红军战士双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分角色朗读“陈赓走到他跟前……朝前走去。”讨论:陈赓想怎样照顾小战士、小战士又是怎样一再拒绝?
(结合理解“满不在乎”、“倔强“、“无可奈何”等词语的意思。
(4)用“谁,干什么(怎么样)“的句式简要这一段的段意。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2、学习第三段。
(1)这个小战士真的不疲惫,真的还有装得鼓鼓的干粮吗?我们接下去读这个故事,找找答案。
(2)自由读第三段。陈赓为什么突然调转,往回奔跑起来?他发现了什么?
(3)用“谁,怎么样”的句式说说这一段的段意。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3、作业。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疲劳( )毫不在意( )口气( )没有办法( )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年级下册语文《马背上的小红军》教案设计 3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三段知道站战士牺牲及他一再拒绝帮助的原因
2、理解陈赓为自己的疏忽感到自责的思想感情。
3、能简明地说说段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朗读二、三段,说说段意。
2、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段。
(2)“陈赓全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联系第二、三段,理解:
小战士是因为极度饥饿和疲劳而倒下的。他的确是受了小战士的“骗”。
小战士之所以一再拒绝自己的`帮助是要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战友。
(3)第15自然段。陈赓为什么觉得对不起这个小红军?他的心情怎样、可用哪些词语概括?(自责、悔恨、内疚等)他的这种心情。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5)用“谁,怎么样”的句式说段意。
3、总结。
(1)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使你受感动的是什么?
(2)谈谈感受。写人记事的文章可抓住主要人物
(3)用“谁?”
(4)怎么样(干什么)”的句式来概括段意。
三年级下册语文《马背上的小红军》教案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红军的高尚品质。
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小红军拒绝陈赓帮助的原因,体会他一心为他人着想、勇敢坚强的品质。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描写小红军和陈赓的语句。
难点
体会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掉队、不拖累别人的内心世界。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红军长征的图片或视频片段,简要介绍长征的背景和艰难。
提问:在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们面临着无数的困难,他们是如何相互扶持、克服困难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故事 ——《马背上的小红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正音。
运用多种方式理解 “倔强、疲惫、满不在乎、口吻” 等词语的意思。(如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反义词、直观演示等)
思考并回答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陈赓在长征途中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军,小红军拒绝了陈赓的帮助,最后陈赓发现小红军已经牺牲了。)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学习第 1 - 3 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 1 - 3 自然段,思考:陈赓遇到小红军时,小红军的状态是怎样的?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神态、动作的语句,如 “那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他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 等,体会小红军的疲惫与坚强。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读出小红军的虚弱和倔强。
学习第 4 - 10 自然段
默读第 4 - 10 自然段,思考:陈赓是如何帮助小红军的?小红军又是怎样拒绝的?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找出陈赓让小红军骑马、与他一起走、送他青稞面等情节,以及小红军相应的拒绝理由。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小红军拒绝的话,如 “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你看,我鼓鼓的嘛,比你还多呢。” 分析小红军的心理,体会他为了不拖累陈赓而故意说谎的高尚品质。
分角色朗读陈赓和小红军的对话,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体会人物的情感。
学习第 11 - 15 自然段
自由朗读第 11 - 15 自然段,思考:陈赓为什么后来突然调转马头?当他发现小红军已经牺牲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陈赓对小红军身份的怀疑以及发现真相后的懊悔、敬佩之情。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陈赓心情的语句,如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小红军停止了呼吸。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红军,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 读出陈赓的自责与悲痛。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思考:从小红军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归纳小红军一心为他人着想、勇敢坚强、不怕困难、勇于牺牲的高尚品质,以及陈赓关心战士、善于自省的优秀品质。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在今天的生活中应该如何向革命先辈学习,珍惜幸福生活。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篇短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一个人的品质。
五、教学板书设计
马背上的小红军
小红军:疲惫 倔强 拒绝帮助 高尚品质
陈赓:关心 怀疑 懊悔 敬佩
三年级下册语文《马背上的小红军》教案设计 5
一、教学目标
认识并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红军和陈赓的心理变化。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小红军拒绝陈赓多次帮助的细节描写,体会其内心的坚定与高尚。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人物情感。
难点
领悟小红军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拖累别人的崇高精神境界,并能深入理解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法、小组合作法、读写结合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红军长征途中的歌曲,如《七律长征》的朗诵音频,同时在屏幕上展示长征途中的一些图片(如红军过雪山、草地等艰难场景),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长征的历史氛围中。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如此艰难的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们不仅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与敌人作战。在他们中间,有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其中一个故事 ——《马背上的小红军》。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或字典自主学习。
教师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正音后让学生说说自己记住生字的方法。
对于 “倔强、忍饥挨饿、疲惫不堪、口吻” 等重点词语,结合课文语境进行理解,可以让学生用词语造句,加深印象。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谁和谁之间的故事?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三)精读感悟,体会情感
精读小红军与陈赓相遇部分(第 1 - 3 自然段)
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画出描写小红军外貌和神态的`句子。
交流汇报所画句子,如 “那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他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描写,体会小红军的外貌特征反映出他的疲惫与饥饿,而神态描写则表现出他的倔强与坚强。
指导朗读,读出小红军的虚弱但又坚强的语气。
深入研读小红军拒绝帮助部分(第 4 - 10 自然段)
小组合作学习:分角色朗读陈赓与小红军的对话,思考小红军为什么要拒绝陈赓的帮助?
小组讨论后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从对话中分析小红军的心理。如小红军说 “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是为了让陈赓放心离开;“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 表现出他的机灵和故意逞强;“你看,我鼓鼓的嘛,比你还多呢。” 其实是在掩饰自己没有干粮的事实。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小红军的高尚品质,他虽然年幼、饥饿、疲惫,但一心为了不拖累战友,宁愿自己受苦甚至牺牲。
再次分角色朗读对话,要求读出人物的不同心理和情感。
学习陈赓发现真相部分(第 11 - 15 自然段)
学生自主朗读这部分内容,思考陈赓为什么会突然调转马头?他发现小红军牺牲时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陈赓对小红军身份的怀疑以及发现真相后的震惊、懊悔与敬佩。
重点朗读陈赓自责的语句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小红军停止了呼吸。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红军,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 体会陈赓的复杂情感,同时感受小红军精神的伟大。
(四)总结拓展
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总结小红军和陈赓的人物形象特点。
小红军:勇敢坚强、倔强、一心为他人着想、不怕牺牲。
陈赓:关心战士、善于观察、勇于自省。
组织学生讨论: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小红军和陈赓的精神?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如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坚强面对,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等。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或书籍,如《金色的鱼钩》等,加深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
把《马背上的小红军》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并和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小红军精神的理解和体会,字数不少于 300 字。
五、教学板书设计
马背上的小红军
小红军:外貌 神态 语言 高尚品质
陈赓:关心 怀疑 懊悔 敬佩
长征精神:坚韧不拔 团结互助 勇于牺牲
【三年级下册语文《马背上的小红军》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马背上的小红军作文(精选35篇)08-07
语文下册《小青蛙》教学设计10-13
新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青蛙》教案设计(精选15篇)09-27
三年级语文下册小实验作文推荐03-25
三年级语文下册《苏珊的帽子》教案设计(精选10篇)11-08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精编语文教案设计01-06
小红军09-02
小红军07-30
马背上民族的骄傲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