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2017-03-28 编辑:admin
手机版
课题;《《论语》十则》 课型:新授课 主备: 审核: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
2.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4.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加强品德修养。
【重点难点】
1.掌握字、词、句意思。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一、教你知道:
1.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3.《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若干弟子的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二、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指导: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如成语“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行走”,这个成语就讲不通了。再如“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学习文言文要特别注意这些变义词。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这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
1.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 2.文言文的古今义和一词多义
3.通假字(说-悦 女-汝 知-智) 4.朗读与背诵
5.四种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
三、课文学习指导:
1.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人不知而不愠(yùn)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不亦说(yuè邑)乎
三省(xǐng)吾身 传(chuán)不习乎
诲女(rǔ)知之乎 不知为(wéi)不知是知(zhì)也
2.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四、分章说明: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讲解]“时”,这里是副词,相当于“以时”,可以解作“按一定的时间”或“及时”。“习”的本义是“鸟数飞”,引申为“实习”“演习”。孔子所讲的功课如礼、乐、射、御等都需要实习才能掌握;但另一些功课如讲经,那就只能是“温习”或“复习”了。“朋”旧注:“同门曰朋。”跟现在说的“同学”“同班”相近。“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人不知”,“不知”什么呢?没有说出来,但意思很明白,就是“自己”。“君子”,在《论语》一书中有多个义项:有时指有道德的人;有时指在高位的人。在这句话里,可取前义。因为这个词现在也常用,大家都懂得它的意思,我们没有翻译;一定要译,也可以译作“高尚的人”。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
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讲解]《论语》记孔子门人一般称字,如对仲由称“子路”,对端木赐称“子贡”,对曾参独称“子”,因为此书是孔子二传或三传弟子所记,曾受业于曾参。“三省”,多次反省。文言文中,“三”“九”诸字皆有“多”义,不是确数。下述三事,这是巧合。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讲解]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过去有这样一种理解,把“温故”(复习旧知识)和“知新”(获取新知识)看作相互补充的两个方面,如子夏所说“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见《论语?子张》),这是因为忽略了下面“为师”二字。《礼记?学记》中记录了孔子这句话:“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这说明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和“知新”并非平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讲解]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讲解]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最后的“知”字当破读,通“智”。
孔子说这番话的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用现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两章内容相同,故予合并。
[讲解]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这两章也是讲学习态度的,意思是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讲解]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士”,在《论语》中大约出现十五次,大多指有抱负或有特殊社会地位的人。“弘”,胸怀宽广;“毅”,意志坚强。胸怀宽广,才能接受重任;意志坚强,才能长期坚持奋斗。“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曾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讲解]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何晏集解:“大寒之岁,众木皆死,然后知松柏小凋伤;平岁,众木亦有不死者,故须岁寒而后别之。喻凡人处治世,亦能自修整,与君子同;在浊世,然后知君子之正不苟容。”朱熹引范氏曰:“小人之在治世,或与君子无异,惟临利害,遇事变,然后君子之所守可见也。”二说大同小异。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讲解]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曾子曾说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和“恕”正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积极的一面;“恕”的要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消极的一面。孔子关于“仁”说过许多话,细分析起来,都跟这两点有关,例如“修己以安人”,“修己”也就是“恕”,“安人”就是“忠”。由于子贡问的是“可以终身行之”的“一言”(实即问“道”),所以孔子拿“恕”来回答他。
★★要有好的学习态度
敏而好学——好学
不耻下问——肯问,善问
学而不厌——不满足,不骄傲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诚实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学习为乐
★★要有好的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
温故而知新——总结复习,发现新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默而识之——不断积累
以思,无益,不如学——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要珍惜时间——逝者如斯夫
★★归纳成语、格言
温故知新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 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五、问题研究
《论语》通背全书。这大概出于两个原因:一是古代典籍里常要引用这本书里的话,“反刍”的机会很多,但如不先背下来,就无法进行“反刍”;二是通过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以养成语感。此外,读《论语》也有了解历史掌故、增加识字的功能,但这是次要的。
今天我们读《论语》,旨在吸收前人思想精华中有益于自己思想品德修养的部分,这就大大地缩小了读的范围。
六、教师小结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七、反思自己:
◆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论语》十则?评估测试
一、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不亦说( )乎 人不知而不愠( )
学而不思则罔( ) 吾日三省吾身( )
二、解释句中加粗的词。
有朋自远方来( ) 人不知而不愠 ( )
思而不学则殆( ) 传不习乎 ( )
不亦说乎 ( ) 学而不思则罔 ( )
思而不学则殆 ( ) 士不可以不弘毅 ( )
吾日三省吾身( ) 是知也 ( )
诲女知之乎 (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三、本文的“而”字有两种用法:顺接和转接。下列句子中的“而”:
①表顺接关系的有________, ②表转折关系的有________,
③表并列关系的有________。
A.学而时习之 B.人不知而不愠
C.温故而知新 D. 任重而道远
E.学而不思则罔 F.择其善者而从之
四、填空。
1.《论语》主要是记录________及其________言行的书,是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2.孔子,名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
3.《〈论语〉十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按原文填空:
1. 学而时习之,_______?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
2.吾日三省吾身: 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4.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
5.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任重而道远,_________,不亦乐乎? _________ ,不亦远乎?
7.岁寒,________________。
8.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理解填空
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
5.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7.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8.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 ___, 并阐述为________,__________。
七、翻译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八、按要求从本文找出例句
学习方法_____ _____ _____ ____ _____ ___ __
学习态度_____ ___ ___ ____ __ _
品德修养 __ _ ____ _____ __
教后记:
精彩抢先看New Top
最热文章榜Hot Top
1
口技教案2
《世说新语》两则:陈太丘与友期行、乘3
《生命的意义》导学提纲(鲁教版七年级)4
《春》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教案设计)5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6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及复习题7
《春》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8
《土地的誓言》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