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2017-02-03  编辑:飞艺 手机版

  [ 课标要求]

  1、理解写人的文章中事件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2、体会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3、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法点悟]

  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文字明白晓畅,几乎没有难理解的语句,因此,学习这篇文章时应在朗读的基础上积极讨论,理清文章内容,品味感情,领会主旨。

  [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人物通讯,讲的是中国原子弹主要的理论设计者,被称为中国的奥本·海默的物理学家邓稼先。朗读全文,了解文章的结构。文章主要介绍了邓稼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从事科学研究的,讲述了有关他的哪些典型事迹,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这就是我们在学习本文时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疑难解析]

  质疑:文章是由哪些内容组成?

  解惑:文章由一个引子和冠以小标题的三部分组成。引子,从20世纪40年代美国研制原子弹有许多科学家“失踪”写到邓稼先,引出他那一段“失踪”的经历。“要放一个‘大炮仗’”是第一部分。“艰苦创业的年月”是第二部分。“这里就是战场”是第三部分。

  质疑:邓稼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

  解惑:文章多处写到核武器研制的艰苦环境:研究院开始时“只是一片庄稼地”、科技人员寥寥无几、大戈壁的风刀霜剑、零下30几度的严寒、苏联毁约、国外资料严密封锁、没有大型计算机,等等。从物质条件到技术条件,从自然环境到政治环境,都是异常的艰苦困难。

  质疑:如何理解“冬去春来,年复一年,邓稼先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模式——亲临第一线。”

  解惑:邓稼先“亲临第一线”的工作模式,突出了他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

  [语言揣摩]

  1、“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死了也值得!”

  这是邓稼先把调动工作的事告诉妻子时所说的话。质朴的语言,非常真实地表现了他当时的心情。平静中透露着无限的喜悦。

  2、戈壁滩上风沙呼啸,寒风刺骨,气温已经是零下三十多摄氏度了!有人见他实在太疲倦了,劝他说:“邓院长,你回去吧!”邓稼先严肃地拒绝说:“不,这里就是战场,我不能走!”

  这些人物语言、行动的具体描写,都突出了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伟大精神。

  [研究课题]

  我国除了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以外,还研制了哪些重大的科研成果?你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寻找资料,与同学交流,并整理归纳。

  [自主探究]

  [探究前期导引]

  掌握本课涉及的生字词,探究重点词句的含义。明确文章讲述了有关邓稼先的哪些典型事迹,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