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雁门太守行》优质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7-12-30  编辑:梁飞艺 手机版

  《雁门太守行》是唐朝诗人李贺借用乐府旧题,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诗人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

  【教学目标】

  1.以读激趣,感知内容。

  2.以品感悟,领会诗情。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字、词、句赏析诗词,体会炼词炼字之妙境。

  【教学难点】

  渗透“以诗解诗”的方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讲述李贺以诗求见韩愈的故事。内容如下:

  元和二年深秋的一天,当时的小青年李贺带着一首诗去求韩愈。当时,韩愈刚把客人送走,非常疲倦,准备休息。当他的门人把这首诗送给他时,他一边脱着衣服,一边很随意地看了送过来的诗歌。可是,当他看到开头两句诗时,便大为震惊,连忙请李贺进来详谈。而这仅以开头两句就打动韩愈的诗,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雁门太守行》

  2.板书课题、作者。

  二、检测预习:

  1.请两名学生上台默写。

  2.在强调字形、读音的基础上,初步读通古诗。

  三、整体感知:

  1.读注释,弄清古诗内容。重点交流“夜紫”“易水”“金鳞”等词意思。

  2.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战争场景,请根据诗歌内容找出战事的季节、时间、地点以及简要归作战的经过。

  明确:季节——秋天

  时间——向日、夜紫(傍晚)、霜重(半夜)

  地点——塞上、易水

  经过——黑云压城(兵临城下)、甲光向日(严阵以待)、半卷红旗(夜袭敌营)

  3.提问:除了描写战事的具体内容外,诗人还在诗中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环境——角色满天、燕脂夜紫、霜重鼓寒

  感受——报君黄金、玉龙为死

  4.师生交流后,老师擦去黑板上多余的字。具体如下:

  黑云压城、甲光向日、角声满天、燕脂夜紫、半卷红旗、霜重鼓寒、报君黄金、玉龙为死

  四、感悟情感:

  1.提问:这里的“玉龙为死”,你能体会到什么?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吗?

  2.师生交流时,明确:

  死——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板书:视死如归)

  ⑴黑云——运用比喻,写出敌军强大,随时可能牺牲。

  ⑵城欲摧——随时城破兵败身启。

  ⑶甲光——将士披挂上阵,准备战斗,做好献身的准备。

  ⑷角色满天——军情紧张,战斗随时打响,暗示战争之残酷。

  ⑸易水——用典,像荆轲刺秦王一样,不打算生还。

  ⑹霜重鼓寒——环境描写,北地的秋夜,风疾霜浓,但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⑺报君——用死来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用。

  ⑻秋色、燕脂、夜紫——营造苍凉、悲壮的氛围,暗示战事紧张、残酷,随时可能阵亡。

  3.指导感情朗读。

  五、领会特色:

  1.引导:战争历来是残酷的,在很多的诗词歌赋中都有对战争场景的描写,尤其是边塞诗。请同学们看看这些诗人是如何描绘战争场景的?

  投影: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北朝民歌·《木兰诗》

  2.简单交流后,提问:李贺在本诗中又是如何描绘战争风云的呢?

  3.在交流的基础上,老师用红色粉笔在黑板上圈出“黑云”“金鳞”“燕脂”“夜紫”“红旗”“霜重”“黄金”“玉龙”等词。

  4.总结:诗人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这也是李贺诗歌的风格,务求新奇,被人称为“奇才”“鬼才”。

  六、拓展阅读:

  1.投影出示: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注:金子做的辔头,戴在马的头上

  2.思考:《马诗》“奇”在哪儿?

  3.明确:写景之奇,以马写人之奇……

  七、感情诵读:

  1.交待李贺大致生平,内容如下:

  李贺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外出时背一破锦囊,得句即写投囊中,暮归足成诗篇。后来因用心过度,27岁就死了。

  2.全班诵读《雁门太守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