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用浏览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欣赏精彩片段;
2、引导学生了解《朝花夕拾》产生的时代背景,鲁迅的写作动机,激发学生的阅读。
教学重点:
1、了解全书内容,提高学生理解水平;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预习要求: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鲁迅其人与时代背景
1、 指名学生介绍鲁迅,教师视情况补充。
2、 指名学生介绍《朝花夕拾》,教师视情况补充。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典型的江南水乡——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1881——1936,先后在南京、日本、北京、厦门等地学习、教书;1927年10月到上海,直到逝世。肺病,55岁。几十万人自发为其送葬。“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朝花夕拾》是鲁迅惟一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一共10篇。后来又加了“小引”和“后记”。基本写于1926年。当时鲁迅在北京工作,北洋军阀政府镇压进步学生,发生三·一八惨案,鲁迅支持学生,受到通缉,四处躲藏,后来到厦门大学任教,备受保守势力的排挤。苦闷,愤懑,正如《小引》中所说:“浪迹天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于是便想起了往事。)
二、《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
1、 童年的温馨,充满趣味的童心世界
①《小引》§4
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无限的趣味……”
③《狗·猫·鼠》§9(喜欢小动物)
④《无常》对民间艺术、地方习俗充满兴趣。对连环画、花纸、民间故事、迎神赛会和目连戏等,都有着浓烈的兴趣与爱好。
2、 童年的压抑与伤害
①《五猖会》中“背书”一段(父母不懂孩子心理,自以为教育得法,却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心灵。)
3、 青年时代冲破家庭束缚,探求、抉择人生道路
①《琐记》学地学、矿物学(金石学)、赫胥黎《天演论》
②《藤野先生》 到东京学医,后来又弃医从文。从此走上文学道路,毕身以唤醒国民精神为己任,同反动落后作斗争。
4、 怀念亲人师友
①喜欢的人(“无常”、长妈妈……)
②敬重的人(藤野先生、寿镜吾)
③同情的人(范爱农)
5、 作为“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战士,鲁迅先生从来没有忘记过战斗。
①《父亲的病》中对“庸医”的讽刺;
② 对中医的偏见:“绍兴几个名医,”借行医诈取病人钱财,痛恨迷信与落后;
③ 《琐记》衍太太:居心险恶的人;
④对黑暗腐朽的现实的还击、痛斥;
三、《阿长与<山海经>》导读
听录音,思考并做圈点标注,思考长妈妈是一个什么人?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我”对长妈妈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
(阿长,即长妈妈,绍兴东浦大门楼人,生于约1850年前,死于1899年4月。长妈妈是鲁迅儿时最熟悉最了解的一位农村妇女,鲁迅对她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这位“老年的女工”,是一位一向带领着鲁迅的保姆,鲁迅母亲和许多人都客气地称呼她为长妈妈,只有祖母叫她阿长,鲁迅平时则亲切地叫她“阿妈”。除本文外,在《朝花夕拾》《狗·猫·鼠》《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文中也都写到过长妈妈,可见她对鲁迅影响之深。本文则是鲁迅比较集中地描写她的一篇散文。长妈妈的丈夫姓余,没有子女,过继来的儿子叫五九,是一个裁缝师傅。《阿长与<山海经>》正是写阿长这样一个淳朴善良而又迷信落后的劳动妇女给少年鲁迅心理上的影响,抒发了作者对她的诚挚深厚的感情。全文最突出的的典型事件是:当我“渴慕《山海经》”到处寻找未见、“买罢,又没有好机会”的时候,并不识字而且把“山海经”听如“三哼经”的长妈妈,后来却把《山海经》买来了。“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在《狗·猫·鼠》中所计较的长妈妈一脚踏死“我”所喜欢的隐鼠那种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