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通过对人物肖像、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的分析分析人物性格。
2、学习利用感受、分析、对比、推论等手段去鉴赏小说。 3、理解纯洁善良、关爱他人的人性美和相濡以沫的爱情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人物肖像、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的分析分析人物性格。
2、理解作者对小人物身上人性美的歌颂。
3、如何利用感受、分析、对比、推论等手段去鉴赏小说是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1、讨论法。
2.再造想像法。
3、比较法。摒弃按照小说情节“开端、发展……结局”而教的公式,采取“总体一局部一总体”的方法:先通览全篇,了解概貌(包括内容与形式),再深入局部(细部)仔细揣摩,最后又回到全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内容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1899年的圣诞节即将来临的日子里,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城监狱里,一位囚徒正在为无钱给心爱的女儿买圣诞礼物而发愁、而痛苦。忽然,他想起从前办过的《滚石》讽刺幽默杂志,他所写的一些幽默小品和风趣故事,是市民们很好的消遣和娱乐。于是他在监狱准备迎接圣诞节的忙碌中,偷闲匆匆写下了一篇小说:《口哨狄克的圣诞礼物》。小说获得很大成功,很快发表在1899年《麦克卢尔》杂志的圣诞专号上。他终于得到了稿酬,如愿以偿地让女儿在圣诞节得到了心爱的圣诞礼物。从此后,一发而不可收,这位囚徒变成了和契诃夫、莫泊桑齐名的短篇小说大师。这位由囚徒到作家的人是谁?他的创作风格是什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小说也是一个关于圣诞礼物的故事,这个故事到底是怎样的呢?
二、解题:
欧•亨利(1862—1910),本世纪初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也是中国读者最熟悉的美国作家之一。生于美国一个医师的家庭。年轻时,欧•亨利在家乡一家药房当学徒,后来到西部得克萨斯州做过牧童、会计员、土地局办事员和银行出纳员。在银行工作期间,由于出纳制度不完善,短缺了一笔现金。为了避免受审,他离乡背井到中南美流浪了几年,后来得到妻子病危的消息,回家看望,终于被捕,在俄亥俄州监狱坐了三年的牢。狱中以“欧•亨利”为笔名创作短篇小说.命运对他来了点幽默,以一场官司把他变成了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小说家。 出狱后到了纽约,专门从事写作,定期为报刊撰稿。 坎坷岁月,不幸遭遇,流浪生活,监狱禁闭,以及和多种多样的人接触,给了欧•亨利丰富的创作题材。他一生共创作了三百篇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著名的短篇小说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和《最后的藤叶》等。他的小说从各个角度揭露了资本主义的黑暗,描写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和苦痛,颂扬了他们的真诚爱情和友谊、自我牺牲的高尚行为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由于他描写的生活画卷广阔,他的作品曾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的百科全书”。”但他最负盛名的故事大都发生在纽约市的大街小巷,特别是曼哈顿区的。作品当中逼真地描写了纽约曼哈顿区一带的街道、小饭馆、旧公寓的气氛、图景,所以有人称欧•亨利为“曼哈顿的桂冠诗人”。他的小说以诙谐幽默见长,往往在幽默中揉进辛酸,形成“含泪的笑”的独特风格。小说情节生动,构思巧妙,结局往往出乎意料,而又符合真实,令人赞叹。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麦琪的礼物》,是欧•亨利短篇小说中最优秀、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三、研习课文:
1、粗读课文,整体感知,检查预习情况:
A、掌握文中的生难字词,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抽噎 (yè) 馈(kuì)赠 吝(lì)啬 (sè) 鹌(ãn)鹑(chún) 掂(diãn)斤拨两
相形见绌(chù) 俗不可耐 忐(tãn)忑(tè)不安
解释词义:神经质 掂斤拨两 相形见绌 俗不可耐 晦涩 馈赠
B、指定一学生口述小说大意,全班补充修正
圣诞节前,德拉牺牲了自己引以为傲的美发为丈夫杰姆买来圣诞礼物——表链;但杰姆放弃了金表为德拉买回美丽的发梳。两人珍贵的礼物都成了无用的东西。 。
C、初步把握小说主旨。
2、速读课文,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7段写德拉无钱给爱人买圣诞礼物而痛苦。
第二部分:8—21段写德拉给爱人买到了美丽的礼物。
第三部分:22—46段互赠礼物。
第四部分:47--48段篇末点题,作者赞美礼物。
(解说:这是一个过渡性的教学环节,是本教时口述大意的深化,又是下课时重难点突破的必要准备。)
四、布置作业:
1、再读课文,思考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如何刻画的?
2、欧•亨利的小说构思极其巧妙,本文中是怎样具体体现的?
第二课时
一、回忆旧知,导引新课
提问: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怎样理解本文的三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
再读了课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明确:德拉和杰姆,德拉着墨更多。
二、研习课文,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一)人物
1、德拉是个什么样的女性?小说是如何刻画她的?
以学生探究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如下:
肖像描写:(8段)瘦小灵活、身材纤细、两眼晶莹透亮……
德拉从壁镜中望见她自己的头发时,“她的眼睛晶莹透亮”了,她显然是在打头发的主意了。
(9段)“但是在20秒钟内她的脸失色了”,表明她对出卖自己的头发仍然是有些舍不得的。
(11段)德拉把“美丽的头发披散在身上,像一股褐色的小瀑布一样,波浪起伏,金光闪闪。头发一直垂到膝盖下,仿佛给她披上一件衣服。尤其是作者不惜笔墨,运用夸张、比喻去着力描写德拉的长发,动词“泼撒”的运用极为形象传神。因为德拉的长发不仅展现了主人公美丽的外表,更折射出女主人公纯洁善良的美好心灵。
(12段)“眼睛里残留着晶莹的泪光” 因丈夫很喜欢自己长发的样子,爱丈夫。
杰姆还没有看到送给他的美丽礼物呢!她热切地把它托在自己掌心上递给他。这无知无觉的宝贵金属似乎闪闪地反映着她的快活和热诚的神情。
(学生通过这些文字,并运用再造想像美丽的德拉。)
动作描写:(9段)旋风般地转过身,站在壁镜前面。想到弄钱的办法,很兴奋。
急速披散头发,“飘出房门,下楼来到街上。”动作轻盈,很快乐。把自己的头发卖了20块钱。
又花了两个钟头的时间,“她彻底搜寻各家店铺。”,终于为杰姆买到了一条白金表链,“彻底”一词,来刻画德拉费尽心思,全心全意只为丈夫的欢喜,对丈夫的一片痴情。
(22段)找出、点燃、着手修补,很重视丈夫的感受,讨丈夫欢喜。
语言描写:重点品读30段、35段。个别同学进行有感情朗读。
德拉连忙作了解释:“我把头发剪掉卖了,因为我不送你一件礼物,我过不了圣诞节。头发会再长起来的你不会在意吧,是不是?我实在没有办法才这么做的。”不到万不得已也不会卖掉头发,很珍惜。
德拉进一步解释说:“我剪掉头发是为你呀。我的头发可能数得清,”“但是我对你的爱情谁也数不清。”这些发自肺腑的话语,突出了德拉对杰姆的纯洁的爱情,对丈夫的感情胜于一切珍贵的东西。
“漂亮吗,杰姆?我跑遍了全城才找到它。现在你每天要把表看上一百次了。把你的表拿给我。我要看看它配上是什么样子!”
小说中,德拉的每一句话又都是那么温柔和善解人意。
心理描写:小说一开始,她为圣诞节的赠礼,节衣缩食,精打细算已经好几个月了。面对这一块八毛七分钱,她真是一筹莫展了。渲染了女主人公德拉在圣诞节前夕产生的烦恼,想买礼物而经济拮据。作者有意强调了“一块八角七分钱”的钱数之少和来之不易,但买圣诞礼物的希望很难实现。而圣诞节迫在眉睫了,失望、沮丧、无可奈何的神情,随后就只得倒在那张破旧的小榻上号哭。
号哭之后的德拉,心情是很灰黯的。“她站在窗前,呆呆地看着外面灰蒙蒙的后院里有一只灰色的猫在一个灰色篱笆上走着。”
当她决定卖头发时,眼睛先是“晶莹明亮”了,但是随后“脸一刹那间失色”了这表现了她欲卖又略有迟疑的复杂心理活动。
踌躇了一分钟,德拉终于作出了卖头发的决断,痛与喜的交织。
回家之后,她的狂喜有点儿变得审慎和理智了。新的焦虑,她不得不用40分钟的时间把自己剪了的头发烫好,心情“活像一个逃学的小学生”,但她担心杰姆看了不顺眼。怕影响丈夫的心情。很细致。
总结:善良纯洁,关爱他人,体贴、深爱着丈夫。
③杰姆对德拉的感情如何?小说是如何表现的?
四人讨论。教师点拨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把这一神情下的杰姆的心理补充出来,这样就可以切身体会出杰姆对德拉的感情。
(28段)“一进门杰姆就站住了,像一条猎犬嗅到鹌鹑似的纹丝不动。他两眼盯着德拉,有一种她捉摸不透的表情,这使她大为惊慌。那既不是愤怒,也不是惊讶,又不是不满,更不是厌恶,不是她所预料的任何一种神情。他只是带着那种奇怪的神情死死地盯着她。”
显而易见,杰姆这时是被德拉剪掉头发后的样子搞蒙了,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德拉从来没有见过的奇特的神情。因为他为深爱的德拉卖掉了祖传三代的金表换回了妻子渴望已久的发梳。期望值很高,失望、失落、难过。
而杰姆“仿佛他绞尽脑汁之后,还没有把那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弄明白似的”,他受的刺激太大了,他以至于“带着近乎白痴的神情问道:‘你说你的头发没有了? ”越希望妻子快乐,反差越大,失望更大。
全班重点品读28段、31段、34段对杰姆神情的刻画。
“杰姆好像忽然从恍惚中醒过来。”他激动地把德拉搂在怀里。然后,“从大衣口袋里掏出一包东西,把它扔在桌上”。那是杰姆为德拉买的全套发梳,是德拉渴望已久的东西,看出他的细心,体贴入微。他就知晓妻子梦寐以求的是那百老汇路一个橱窗里的一套纯玳瑁发梳,这里又显现杰姆对德拉的感情之深。难怪杰姆看到失去长发的德拉时,是那般的神情恍惚。他太意外了,失望。
杰姆并没有照她的话去做,却倒在小榻上,双手枕着头,微笑着。
“德拉,”他说,“让我们把圣诞节的礼物搁在一边,暂时保存起来。它们实在太好了,现在用了未免可惜。我是卖了金表换了钱给你买的发梳。现在请你炸肉排吧!
知道妻子剪发的原因后,不再为礼物本身而伤心,而是为妻子的心意狂喜。
送礼物就是为了表达心意,二人倾己所有为对方准备礼物,以表明了对方的心意,都以对方的快乐为自己的最大快乐;那么礼物本身已微不足道了。更可看出二人心地的善良、美丽。
杰姆同样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且深爱着妻子
夫妇之间的感情:苦难的生活并没有消磨尽他们纯真的爱情。他们为了对方勇于自我牺牲,无私奉献。所以才会卖掉自己珍爱的东西,给对方买礼物。。
(解说:跳读、摘读课文,让学生的思维经历感受、分析、比较、推论、判断等去把握人物形象,不需面面俱到,但应授之以渔。)
(二)写作特点
1、欧•亨利是个编故事的能手。他能将一个简单的故事说得那样引人人胜,主要因为悬念迭起,找出悬念之处?
(可分别请几位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相互点拨,相互完善。)
德拉一定得给杰姆买圣诞礼物 (圣诞节就要来到了,按照基督教的风俗习惯,人们之间总要互相赠送礼物。)可是,贫穷的她怎样才能弄到钱?(悬念初起)
后来德拉卖掉了夫妻俩引以自豪的两样东西中的一样头发,用卖发得来的钱,为杰姆买了一条表链,并在家中期待着杰姆的到来。读到这里,我们一定会以为杰姆回家后看到表链该有多高兴了。可是杰姆一进门就盯着德拉,露出一种“摸不透的表情”,这是为什么?(悬念再生)
当杰姆听到德拉说是剪了发而买了一件“美丽的礼物”后,杰姆恍如梦中,多次向妻子发问:“你把头发剪掉了?”“你说你的头发没有了?”读到这里,读者心中疑惑:德拉的容貌改变了,难道杰姆就不爱她了吗?(悬念接踵而来)
继续读下去才知道,原来是杰姆给德拉买了用来装饰那一头长发的成套发梳,可如今,德拉的长发却没有了,难怪他追问不休。杰姆哪里来的钱呢?(悬念又起)
直到最后,读者方才明白:原来杰姆是卖了另一件引以自豪的东西心爱的怀表,才给妻子买回了成套的发梳。
总结:这是一个没有曲折,不足为奇的故事,可是欧•亨利围绕那套发梳和白金表链设置了一个又一个悬念,正是这些悬念紧紧抓住了读者,这是典型的“欧•亨利式情节”。
2、其次,结局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有了漂亮的表链,有了反映了女主人公快活和热诚的神情的表链,却没有承受表链的金表。这带有悲剧性质的喜剧性矛盾,如同音乐演奏中的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充分回味的余地。小说的结局是读者始料不及的,谁也不曾想到,他俩精心选择的礼物都变成了毫无用处的东西。出入意外的突兀,异峰突起的神奇,叫人目瞪口呆,引入深思警醒,这又是一个典型的“欧•亨利式结尾”。
作者在小说的结尾,用颇具教化色彩的话总结全文:“那两个住在一间公寓里的笨孩子,极不聪明地为了对方牺牲了他们家里最宝贵的东西。但是,让我对现今的聪明人说最后一句话,在一切馈赠礼物的人当中,那两个人是最聪明的。”
如何理解: 德拉和杰姆买来的白金表链和发梳都不能起作用了,美好的愿望就此落空,但在作者看来,这并不是一个事与愿违而令人遗憾的结局,德拉和杰姆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不就是彼此最珍贵的礼物吗? 还有什么比纯洁善良、关爱他人的人性美和真挚的、相濡以沫的爱情更贵重更值得珍惜的礼物呢?难怪作者把小说的题目命名为“麦琪的礼物”呢,因为这是神圣的、充满爱的、放射着人性美光彩的、寓意深远的礼物。
三、总结小说主旨,教师归纳:
《麦琪的礼物》叙写了一个一对穷困的年轻夫妇为互赠圣诞礼物而忍痛卖掉引以自豪的长发和怀表,却换来了不再起作用的发梳和表链的故事,反映了美国下层人民生活的艰难和辛酸,赞美了主人公纯洁善良、关爱他人的人性美和真挚的、相濡以沫的爱情。爱是至高无上的,这就是作者做这篇小说的主旨。
四、布置作业:
关于礼物,关于你和好友之间涉及一个有悬念的情节,体现你和他之间的友谊,写一篇200字的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