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公开课教案

发布时间:2017-01-10  编辑:梁飞艺 手机版

  【教材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著名童话故事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的童话故事,发表于1846年。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富人合家欢乐,举杯共庆的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小女孩死了,嘴角却带着微笑,通过擦燃火柴的美好幻想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安徒生通过这个童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无情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罪恶。

  【教学目标】

  1、借助多媒体的画面,震动同学心灵引发他们的感慨。

  2、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同学讨论“女孩之死?”这一问题,从而挖掘出作品中蕴涵的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

  3、通过朗读课文,让同学与作者的心灵发生共鸣,体会小女孩命运的悲剧缘于社会的不公,从而发生悲伤──悲愤──寄托美好的情思。

  【教学重点】

  培养同学理解词句,领悟课文中心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悟小女孩命运的悲剧缘于社会的不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

  1、同学们,课前我想知道,你们每天放学回家是怎样过的?

  (生答。)

  多么幸福啊!不过有一个小女孩,她在大年夜还赤着脚在街上卖火柴,(出示课件)说说你的感受。

  生自由谈。

  板书课题:

  《卖火柴的小女孩》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

  1、自由通读全文遇到问题大家互相协助,并且争取做到有感情的朗读。

  2、读课文找出相应的团段落,看看那句话打动了你,引导他们有感情的朗读。

  (体会小女孩很可怜,社会的人情冷漠。)

  3、生谈感受。

  4、课件出示:

  扩句:

  小女孩走在大街上

  5、这样的一个小女孩等待他的会是什么?

  (死亡。)

  三、理解课文

  1、找出描写小女孩冻死的内容交流感受。小女孩冻死了,为什么描写她“两腮通红”、“带着微笑”。

  (小女孩在墙角擦燃火柴看到美好的幻境。)

  2、读五次划火柴看到的幻境:

  以小组汇报的方式让同学在读中感受小女孩的凄惨命运。

  同学联系上文,就会理解到小女孩是在幻象的幸福与欢乐中死去。幻象与实际,死亡与微笑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凄惨,引发人们对她的同情。

  (印象深刻的幻境述说为什么?引导有感情的朗读,读出小女孩敢擦燃火柴的勇气,读出小女孩喜悦与舒服的感受。读出火柴光亮熄灭回到实际的冷酷无情。)

  在实际生活中,小女孩冷,她需要温暖,她就幻想有火炉;因为饿,她就幻想有食物;因为圣诞节就要来了,她就幻想圣诞树;因为实际没人疼爱,又想念奶奶,她就幻想出奶奶。

  就是因为实际与幻想有着如此大的区别,美好的幻想使他幸福的离开了这个冰冷的世界作伪旁观者你又是怎样看的呢?

  理解:

  “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对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

  为什么要特别写明她是在“大年夜”冻死的?

  “大年夜”本应是欢乐和幸福的时刻,可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却在这特殊的时刻冻死了,这就是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对当时的社会写真。

  出示安徒生课件简介。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这里作者运用的是侧面描写。

  1、在今天这样的社会主义社会大家庭里看见这样的悲剧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延伸:

  你们可以为她改写命运吗?

  口述:

  新世纪《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后反思】

  作为一名教师,必需深刻领会素质教育的理论,更重要的是立足于本职岗位,探索、可操作的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在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实际面前,我们探索出“自主”教学模式,以此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教学现状。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六年级第二学期讲读课文,针对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同学为主体的六大教学环节:启发激趣──自读质疑──重点深探──练习运用──启发感悟—情感延伸。把课堂还给同学,并把同学的学习兴趣和教材内容通过教师的激发、挖掘、提炼而展示出来。尤其是理解运用这一环节,我面向不同层次的同学,针对本课内容,设计了又底到高三次情感的调动,课堂气氛随着情节的发展紧扣同学内心,促使同学学有所得,灵活运用,真正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还语文本性,简单中见真情。

  但在执教的过程中,同学的朗读指导做的不够扎实导致了最后的高潮局部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给同学朗读指导上语言不够丰富还欠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