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优质教案(第二课时)

发布时间:2017-01-10  编辑:梁飞艺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见到的景象。

  2、总结全文,体会情感,领悟并学习作者虚实结合、运用对比的表达方法。

  3、通过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同情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产生的幻想;

  【教学难点】

  最后两个自然段中两句含义深刻的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回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这是一个 可怜 的小女孩?

  2、师:苦难的生活,人心的冷漠,给予了小女孩的只有难以承受的饥饿、寒冷与痛苦。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童话故事,去关心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命运。

  二、围绕“幸福”,提出疑问。

  1、师导:在别人幸福地欢度新年的时候,女孩却悄无声息地冻死在街头。引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2、师引导质疑:

  (1)“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东西?怎样看到的?为什么会看到?

  (2)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三、品读感悟,揭秘“幸福”。

  (一)紧扣幻景,感受幸福

  1、小女孩看到了哪些美好的东西?默读第二部分,划出课文第二部分中相关的语句,读一读,体会一下这些幻景给你的感受,用一个词来说说。(板书:幸福)

  a.(5——10自然段,逐段教学。朗读指导:个别读、小组读、师范读、小组读)

  两个关键——

  (1)前四次都是一根火柴,为什么最后一次是一把火柴?

  (2)幻景与现实的一种对比,是小女孩一种渴望的表现。

  b.表格总结,理清思路。

点燃火柴

看到的东西

说明小女孩

她渴望

第一次

火炉


(温暖)

第二次

烤鹅


(食物)

第三次

圣诞树


(快乐)

第四次

奶奶


(关爱)

第五次

和奶奶飞走


(幸福)

  2、质疑:为什么小女孩会产生这些幻景呢?(再读课文,组织学生进行发现交流)

  a.小女孩需要温暖、食物、快乐和亲人的关爱

  b.她太冷太饿了,以至神志不清,出现幻觉……

  3、小结:是啊!小女孩又冷又饿,可是没有一个人来买她的火柴。她想回家可是又不敢,因为家里只有一个会打骂她的爸爸,她是多么渴望得到温暖、得到食物,渴望像别的孩子那样得到快乐,得到圣诞礼物,多么想念疼爱她的奶奶啊!所以眼前出现了这些幻景,看看作者想象的是多么合理。

  然而火柴终究是要灭的呀,火柴一灭,这些幻景还在吗?小女孩的渴望实现了吗?(没有)结果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找出文中有关句子。

  (二)对比现实,品味“幸福”

  1、学生读课文找出有关火柴熄灭,小女孩渴望消失时的句子。

a.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b.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c.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2、出示这三句话,学生齐读,思考:从这三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火柴熄灭后,陪伴小女孩的仍然只有寒冷、饥饿和孤独)

  3、想想坐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些幻想与小女孩的现实处境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衬托出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板书:命运悲惨、对比描写、虚实结合

  4、小结:幻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冷酷的(板书:现实 冷酷)所以,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引读第十小节)

  (三)比较五次擦火柴感情的变化

  问:这一次擦火柴和前面四次一样吗?为什么小女孩一次又一次擦燃了火柴?(不一样,“敢从……又擦着了……又擦着了……又擦着了……赶紧擦着了……”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揭示残酷的现实迫使小女孩从开始的犹豫到最后的果断,渴望幻景永不消逝)

  四、层层深入,揭秘“幸福”。

  1、出示“谁也不知道……跟着他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a、小女孩究竟看到什么美丽的东西?(五次幻景,即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

  b、小女孩的“新年幸福”到底是指什么?(和奶奶一起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2、真的是“和奶奶一起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吗?理解“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其实就是死了,冻死了)

  你是怎么知道的?(生齐读第十二节)

  3、再次理解两个“幸福”

  4、师:是啊!小女孩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寒冷、饥饿、孤单伴随着她,没人愿意和她玩,没人疼她,就连她唯一的爸爸都只把她当成挣钱的工具,没卖掉火柴、挣到钱就不许回家。与其这样痛苦的活着,还不如死了幸福,至少在死之前她看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东西,至少死了,还能和唯一疼爱自己的奶奶在一起。

  5、指导朗读最后一节

  a、当作者写道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时,当他写下这两个“幸福”时,他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同情,不满)同情什么?(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对谁不满?(万恶的资本主义制度)

  b、请带着这种心情再读最后一节(配乐《火柴天堂》)

  五、解剖“幸福”,寻找源头。

  出示写作背景:《卖火柴的小女孩》其实就是以安徒生的母亲为原型,当时,有一个朋友寄给他一封信,信里附着三幅图,要求他写篇童话,以配其中一幅图。他选择了描绘手中拿着一束火柴的穷苦小女孩的一幅,配上了这篇童话。这是因为安徒生的母亲,幼年是个讨饭的孩子。安徒生说:“妈妈告诉我,她没有办法从任何人那里讨到一点东西,当她在一座桥底下坐下来的时候,她感到饿极了。她把手伸到水里去,沾了几滴水滴到舌头上,因为她相信这多少可以止住饥饿。最后她终于睡过去了,一直睡到下午。”这幅图,自然使安徒生想起了自己的母亲的苦难童年。安徒生的童话立足于现实,大胆想象,让我们欣赏到了一个美丽而又凄凉的故事。

  六、拓展延伸,分享“幸福”。

  师:现在我们的生活幸福多了,可是别忘了,在贫苦的地区,仍然有一些贫困可怜的孩子,我们能让他们的命运也像买火柴的小女孩一样吗?

  1、出示《给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一封信》

  2、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有一天来到你家里,你会对她说些什么,你会为她做一些什么?完成一篇想象作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来我家》

  【板书设计】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幻景 —— 幸福

  (虚实结合) 现实 —— 冷酷 (对比描写)

  命运悲惨

  (合理想象)

  ————————————————————————————————————————————————

  这是一节校级公开课,准备时间比较仓促。上午准备,下午上课,很多地方没有考虑周全。评课老师还是比较客气,说的优点比较多,省略不写了。其中指出的不足有:

  1、回顾环节,让学生讲述时间过多,导致课堂时间不够,拖堂五分钟。

  2、写作背景和作者资料应放第一课时介绍,联系资本主义社会的背景让学生有一个清楚地认识。

  3、过渡语的设计不够简洁,常有重复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