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灵走向心灵》心理健康教案

发布时间:2017-10-17  编辑:梁飞艺 手机版

  教学目的: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交往的作用,交往发展的阶段。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认识交往的新特点及友谊的特征。

  教学重点:

  认识交往发展的前三个阶段及学生阶段友谊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学生集体活动”、“去医院看病”、“上街购物”、“促膝谈心”、“共同学习”、“听报告”灯片教学,认识交往是人类生活主要组成部分。(幻灯教学)

  二、讲授新课

  1.通过学习交往的作用,总结出交往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手段,交往也是人身心发展的主要途径。

  (1)获取友谊(举马克思、恩格斯友谊的故事)。

  (2)提高素质(回忆自己成长的过程)。

  (3)稳定情绪(进出问题:你为一件事烦恼怎么办)(讲读讨论)。

  2.通过启发帮助学生总结交往发展的阶段。

  (1)同性群友期 (2)同性密友期 (3)异性群友期

  (4)异性密友期

  3.通过“小品”、“观看录相”引导学生总结出友谊的特征。(小品表演)

  (1)稳定性(学生自编小品演出,闹意见后和好)。

  (2)亲密性(可看录象片《年轮》节选)。

  (3)矛盾性(引导学生看书或讨论)(录相教学)。

  4.学生交往的新特点。

  需要迫切性;观念开放性;行为自主性;范围广泛性;手段多样性。(通过讲课、阅读、举例、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我们需要交往,我们需要友谊,友谊是从心灵走向心灵的交往,让我们大家都在友谊的陪伴下走过自己美丽的季节。(启发教学)

  板书设计:

  1.交往的作用。

  (1)获取友谊。 (2)提高素质。 (3)稳定情绪。

  2.交往发展的阶段。

  同性群友期;同性密友期;异性群友期。

  3.友谊的特征

  稳定性;亲密性;矛盾性。

  4.交往的新特点

  迫切性;自主性;开放性;广泛性;多样性。

  友谊是从心灵走向心灵的交往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基本情况介绍:

  小杜,男,小学一年级学生,脾气暴躁,自理能力差,与同学不好相处,不愿与人沟通。

  背景资料:

  小杜自入学以来,学习习惯很差,不愿学习,与班级学生交往困难,经常惹是生非,其表现为:从上学开始,他的作业从没有主动完成过,也经常拖欠老师作业,对老师更加不尊重;父母反映,他在家里也很不听父母的话,遇到一点小问题就大发雷霆,父母也说自己无法管教,他们经常把他关在地下室。他从小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周围的亲戚都很溺爱他。

  主要行为描述:

  在学校他经常上课不听讲,老师批评他,他也爱理不理,甚至还会对老师发脾气,别的同学不愿和他玩,他就经常做一些奇怪的事来激怒其他同学。

  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以上现象表明,小杜的种种行为是由以下情况造成:

  (1)大人对孩子的溺爱,使孩子自理能力差,对没有敬重的态度,凡事都自由散漫。

  (2)脾气暴躁,平时少言寡语,不与他人过多交流,容易与别人产生抵触心理。

  (3)从小没有培养好良好的学习习惯。

  (4)没有学习动力。

  辅导策略和实施:

  (一)说服家长与老师积极配合,指导家长的辅导方法。

  经过和小杜父母多次的沟通,我们达成了一致意见。我和小杜妈妈沟通,在教育孩子时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要多和孩子交谈,用亲近的方式和。后来我又多次和小杜的父母聊天知道他们已经不怎么打他了,小杜特别爱玩,作业完成上我和他母亲沟通了一下,他们争取每天有一人陪他写作业。我还说服家长多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平时我也给他一些锻炼的机会,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二)一对一的心里交流

  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他进行交流,告诉他我对他的看法,也请他说说自己内心的真是想法,鼓励他多与人交谈:做到有话就说,有事就谈。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多与老师交谈,说出自己的心理话,教师并与他制定出改变现状的心理计划。

  辅导后的反思

  通过这个案例,我懂得了使孩子心理成长更甚于孩子的身体成长,所谓“哀,莫大于心死”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要从孩子的内心解决问题,不要把孩子当成不懂事的玩偶,现代的孩子,成熟的较早,有些问题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要多和孩子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只有多给问题儿童更多的关爱,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孩子,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立能力,才能让他们打开心门接受外界一切美好的事物;学校、家庭、社会教育都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了任何一面,教育都很难成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