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揣摩文中描写环境及事例的语句,领悟对比的表达方法。探究老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了奇迹。
3.体会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领悟老人造福后代的高尚情怀。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板书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著名的作家梁衡《青山不老》。
二、初读课文,理清目标。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去读一读自学提示,拿起笔标上序号,说说学习这篇课文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理清学习目标。(出示)
3.读通课文
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三、深读课文,探究“奇迹”。
1.寻找“奇迹”的表象,学习描写绿色的部分。
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找出“奇迹”——“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
探寻写法——这一个个数字,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这是一个奇迹,作者用数字来表达,令人信服。
2.感悟“奇迹”的内涵,学习“大环境”、小环境。
庆元号称中国生态第一县,区区3700亩绿林真是太小意思了。
质疑:那么,这区区的一片绿色森林就可以成为奇迹了?
请同学们再仔细的进入课文,想想,为什么,这个可以称为“奇迹”,老人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创造这个奇迹的。
请拿起笔,在你所能找出来的所有的理由边注上批注,并标上序号。
出示——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nüè)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jù)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1]而坠。”
抓“肆虐”理解课文。
1)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里的环境——“险恶”
a 什么叫“肆虐”?——任意地残杀或迫害
课文中指什么东西在哪里肆虐?
b 西伯利亚大风常来晋西北肆虐。
怎么肆虐?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1]而坠。”
c 在这样的环境中,牛马能被吹的倒行,甚至能吹到天空上去七八米高,
d 除了狂风肆虐,还有什么肆虐?
e 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
2)这样的环境里,想把一棵树种活?会遇到哪些困难。也许……也许……也许……
不但成活了,而且长得生机勃勃。
请同学们找到描写树木的语句,去读一读。
抽读,(出示第一自然段)
2)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说说老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了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站着一个怎样的老人呢?
请你再静静地读读这些简练的文字,如果此刻你就是作家梁衡,面对着对面这个瘦小的老人你有什么想问问他吗?
3)小结:同学们,在这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年老古稀的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板书“了不起的奇迹”。
四、感受老人的精神,领悟“青山不老”。
可是,老师不明白的是,他为什么不走呢?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地方,去城里安度晚年,享受天伦之乐呢?
(通过默读相关的语段,学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1.出示: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读这句话,说说你心目中老人的形象。
2.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另一种东西”指的是哪一种东西?
3.总结:你们说得都很好,这就是我们对课文“青山不老”又一个新的认识。同学们,只要有千千万万的人具有老人这样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这青山会老吗?读最后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