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自然笔记》优秀教案

发布时间:2017-11-28  编辑:梁飞艺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了解并领会本文所介绍的各种自然现象及作者由此生发出来的人生感悟。

  2、把握科学散文在构思与语言运用方面的艺术特点。

  3、尝试用“联想”的方式由自然现象展开对人生哲理的遐想。

  说明:

  作者杨文丰在《自然笔记——科学伦理与文化沉思》的自序文中,将自己在《散文·海外版》 专栏中写的一系列文章都称为  “科学散文”,因而在此也沿用了这个名称。杨文丰的科学散文,至少具备三个要素:其一,科学严谨的知识阐述或现象介绍,其二,饶有趣味的社会学、人类学意义上的联想;其三,严谨而不乏生动的语言。作者以其气象学理学士的专业背景,以气象、植物、生态、环境等科学因素为媒介,表达了自己对科学、伦理、人类生活的诸多感慨,因此,本文似乎不同于以往那些以普及科学常识为己任的科学小品文,正如作者自己所言,“将科学与文学艺术结合,写出文化批判的重量,写出情感的浓度,写出人生的感悟和哲学的深度,如此的科学散文,应有无限的可能性”。这个判断,可以作为我们理解本文的一把标尺。由此,在熟悉全文内容之后,我们的兴趣点不妨落在作者对问题的思考方式上,文章中丰富奇谲的联想有何依据?我们的学生是否也能产生类似的精彩联想?通过讨论交流,学生的思想可被激活,同时能进一步体会作者联想的精妙之处。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从“自然现象/科学知识”和“人生感悟/艺术联想”两大方面,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梳理,完成概括性的表格。

  2、 难点:作者的联想是如何产生的,还可以进行怎样的联想。

  说明:

  这篇文章的章节比较多,彼此之间关联度不大,学生在阅读中容易产生零碎的印象,完成表格是一个快速而有效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尽快进入文字,熟悉内容,同时训练了语言的概括能力。

  在找到“自然现象/科学知识”和“人生感悟/艺术联想”两方面的语言信息后,对作者因何产生的联想,学生的说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只要合理就予以认可,至于还可以产生怎样的联想,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除了个别过于离题荒诞的,大都应予以肯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图片导入

激发兴趣

1、宇宙自然,千姿百态,变化莫测。多少年来,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寻就从来没有中止过。到今天,有的自然现象已为人类所掌握,而更多的自然奥秘,还有待人类进一步的探寻。今天老师给大家展示几张图片,大家是否能看出来,这些图片表现的是哪些自然现象?展示“蓝地球”、“晨昏线”、“风级图”、“龙卷风”等相关图片。

2、看着这些图片,除了这些科学的认识,你还能想到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杨文丰的《自然笔记》,看看作者是否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解读。

学生简要发言,交流对课文中涉及的自然事物或现象的认识,解说现象背后的科学知识。

高中生在自然科学方面应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通过图片可以较为迅速直观地进入课文内容,又能较好地调动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