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学设计汇总

发布时间:2017-02-21  编辑:飞艺 手机版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能深刻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努力追求纯正的精神追求。

  2、能把握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3、通过对语句的赏析,品味议论文准确简明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 能深刻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努力追求纯正的精神追求。

  2、能把握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介绍周国平导入,推荐周国平的经典散文。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他的一篇谈人的精神追求的哲理性的议论文,看看是否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

  二、 整体感知

  1、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它是如何提出来的?

  (学生朗读、思考、交流)

  教师评点小结:文章的中心论点就是——人的高贵在于有灵魂。

  文章由引述帕斯卡的名言入题,然后对帕的话进行阐释。“可是”一转,指出正“因为人有一颗有思想的灵魂”,所以“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说明“灵魂”正是人的高贵所在。然后以退为进,“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以“但是”一词,突出自己的观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接着,还对自己的观点稍作补充,说明内心世界的差异决定了人的高贵、平庸乃至卑鄙。

  2、 让我们一起读课文第一小节,再次明确作者所要论述的观点。

  3、请同学们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和同桌一起完成以下表格。

  段落 内 容

  提出问题 1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7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各段落间的过渡句,体会过渡句的简明扼要、承上启下之特点,感受本文严谨的论述结构。)

  教师小结:本文结构严谨、思路清晰。先提出论点,稍加阐释,然后列举三个古今贤哲典型的事例来论正观点,紧接着又以一个少女和许多青年画家为例,赞颂有着纯正追求的青春岁月。最后得出结论,表达期望——祝愿人们保持纯正的追求。

  三、精读品析

  请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细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师小结:本文语言准确简明,表达概括有力,对事例的叙述既生动,又概括;对道理的分析,严谨周密。

  四、课堂探究

  1、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根据上下文内容揣摩“灵魂”一词的含义。

  2、 你认为人的高贵体现在哪里?人具有哪些特点才能称得上高贵?结合你身边的事例加以说明。

  五、课后学习

  请你从自己生活的记忆里,选取一件能“闪放出一种很动人的光彩”的事,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学设计二

  【教材分析】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是鄂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美丽的心灵”为话题,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拓宽视野,感受高贵,净化灵魂,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同时,也从感性到理性,从现实到想象,受到不同层面的思维训练,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教学中应将语文知识的积累、阅读能力的训练与情感体验、价值探讨融为一体,引导学生与这些“美丽心灵”的对话中,受到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本课从“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角度看,这是一篇极有德化作用的文章,在教学中可据此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本文又是一篇议论文,作者在论证自己的观点时,很好地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不仅选取了三个历史名人的例子来证明论点,而且又举了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的例子,这些例子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从而使学生准确理解“灵魂”的内涵。

  【教学取向】

  (一)教学目标及其确定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规定:7~9年级的学生,应阅读简单的议论文。教材编写建议部分指出: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者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关注到:“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生存斗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下,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因而忽略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最终导致了灵魂的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因而他在进行分析论证之后提出了自己对年轻人的祝愿。本文的安排,不仅能让学生所学议论文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还能使学生受到有益启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者的观点与学生的认知经验很难处于一个可以平等交流的平台,使得文章对学生来说,相对比较空泛,学生也许只能理解到文中所举事例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证,而对于中心论点本身却很难有透彻的理解。造成这一原因的根本在于一个关键的抽象性的词语---灵魂。这既是课文观点的焦点所在,也是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的道德修养人生情趣得到提升的关键所在。据此,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理解“灵魂”的深刻内涵。

  (2)学习本文以事例论证为主的论证方法和严谨的论证结构。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掌握议论文学习的基本方法。

  (2)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文中“灵魂”的内涵,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保持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以事例论证为主的论证方法和严谨的论证结构。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领会“灵魂”的深刻内涵。

  【过程设想】

  本文的观点是“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目的是提醒人们关注自己的灵魂生活,保持自己年轻时的纯正追求。由于灵魂是一个抽象概念并且内涵丰富,因此学生对于灵魂的内涵,以及什么样的灵魂是高贵的,很难理解。因此,本节课我的教学设计始终围绕着这个难点展开。从初步感知题目中的灵魂内涵,到分析论据-----探讨名人和平凡人灵魂的高贵内涵,到归纳灵魂的意思,到最后的拓展延伸,我自始至终都紧紧围绕它进行,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对文本进行解读。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基础上,紧扣议论文的三要素进行,特别是结合初中生写作议论文常犯“观点+材料=议论文”的通病,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第三自然段,让他们明白一定要对材料进行分析或表达自己的见解,才能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通过引导,提高学生阅读议论文和写作议论文的能力。学生容易把自己排除在文章之外,为了达到让他们在理解文中“灵魂”的内涵,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保持对美好理想的追求这一目标,我设计了由人及己,畅谈体会这一环节,并用一首小诗作寄语来结束这节课。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由《海的女儿》中的小美人鱼为何渴望得到人类的一个灵魂导入,这样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解读文题,提出希望。

  二、初读文章,感知文意

  朗读文章,找中心论点。

  三、速度课文,学习论据

  1、概括论据 为了让学生抓住要点,言简意赅,提示学生用“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的句式概括。

  2、了解论据的选择要求。

  四、精读课文,理解灵魂的内涵

  1、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第三自然段,引导他们理解灵魂的内涵,掌握本段的论证过程,并小结“括、画、析、读”四步学习法。

  2、运用四步学习法分组学习文中的例子。

  3、运用比赛的方式,检查学习结果。

  五、小结归纳:归纳人物灵魂高贵的内涵,体会灵魂的意思,力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六、拓展延伸

  1、说一说,我们身边是否有具有这样高贵的灵魂的人,他们的灵魂高贵在何处。

  2、由人及己,畅谈体会: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如何做一个具有高贵灵魂的人 ?

  七、教师寄语

  附:板书设计

  爱思想甚于生命、权势

  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 珍惜才华甚于金钱

  人的高贵在于

  有纯正的追求 纯正的追求知识与理想


更多相关文章:

1.八年级下册《放下你的鞭子》优质教案

2.《西部畅想》教案(沪教版八年级)

3.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南京大屠杀》教案设计

4.八年级下册语文《为学》教案设计两篇

5.八年级下册写作《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教学设计

6.八年级上第三单元写作教案——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教案教学设计

7.《活板》(人教版八年级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8.鲁教版八年级下册《公输》精简教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