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指导】
1、解本文提及的一些概念的基本含义。
2、理清文章结构,学习本文步步深入说理的写法。
3、强化社会意识,在实际生活中进一步明确公民意识。
【重点难点】
1.重点:理清文章结构,学习本文步步深入说理的写法。
2.难点:在实际生活中进一步明确公民意识。
【正音正字】
惆怅chóuchàng 霹雳pīlì 演绎yǎnyì 默祷mòdǎo 情愫qíngsù
【词语积累】
不寒而栗 显而易见 肃然起敬 由近及远 油然而生 颠扑不破 风调雨顺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民以食为天
【初学课文】
1、朗读课文。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每个人都要为社会、为他人做出回报。 )
3、概括本文的思维过程。
( 本文的思维过程是:追问生命意义→发现基本事实→产生社会意识→论证公理意义。 )
4、下列句子中的引号有什么作用?
①本文所提到的“社会意识”…… ( 着重指出。 )
②感谢“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条人类社会公理! ( 引用。 )
【课文简析】
《对人类社会公理的敬畏》提出敬畏公理的做人基本准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思维训练】
1、什么叫“社会意识”?请根据文章内容归纳。
( 人类的生存要依赖社会的分工合作。人们要感受社会组织的好处,要有回报社会的感恩思想。要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意识。 )
2、“这项发明帮助每个人实现他在单个生存时所无法实现的那种自由和发展”中的“这项发明”指什么?
( “这项发明”指:“社会,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助组织形式”。 )
3、作者认为“这条颠扑不破的前提和公理”是什么?
( “我应该为他人和社会做些什么、回报些什么”的社会意识。 )
4、作者为什么说他是“矛盾集合体”?
( 因为理性和感情、必须和愿意、崇高和渺小、孤独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些矛盾的因素像一捆乱麻纠结在作者的身上,所以他才说自己是“矛盾集合体”。 )
5、为什么作者要我们进晚餐时怀有两重感恩?
( 因为我们的食物既是自然恩赐的,也是他人辛勤劳动的结果。所以我们进晚餐时要怀有两重感恩:感谢大自然和他人的恩惠。 )
6、“从头到脚,我身上居然没有一样东西是出自我本人的双手制造出来的!”句中“居然”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 “居然”的表达作用是突出“我”对发现的事实感到非常的意外和震惊。 )
7、“我的眼睛”一段,作者列举众多事实阐明道理是否繁琐?为什么?
( 不繁琐。 作者通过大量事实阐明人的生存时时处处都在依靠和仰仗他人的辛勤劳动,从而引出作者对于公理化的思考。 )
8、如何理解下列句子?
①社会,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助组织形式,是人类最伟大的一项发明。
( 社会,这种互助组织形式,帮助每个人实现他在单个生存时无法实现的自由和发展,达到尽靠个人力量永远也达不到的比较高的生存质量和水平。 )
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 “我为人人”和“人人为我”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割。任何人都不能脱离社会而生活,任何人的生存都依赖别人的存在。“我为人人”的同时,其实“人人”也在“为我”。“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真正体现了人文精神。 )
③为着这目标,我才在稿纸上的每个格子里画窗口,让习惯多吃多占社会、掠夺地球的“田鼠”们看到公理的光芒。
( 为了让中国加快摆脱贫困,我才写文章告诉每个居民,特别是“习惯多吃多占社会、掠夺地球的”人,要树立全球意识,要感谢大自然风调雨顺,保持生态平衡;感谢“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条人类社会公理。 )
9、如何理解作者对社会公理的敬畏?
( 自古以来,社会意识就是一种颠扑不破的公理,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如果仅仅依靠单个人的发展,是不能达到如今的高质量和高水平。地球社会的未来,仍然依靠这种公理支撑。由此,作者自然而然对社会公理产生了敬畏和感激之情。实际上,这是作者对社会意识觉醒的呼唤,也是对漠视社会公理者的警示。 )
10、作者对“感恩”持什么态度?
( 作者认为人类要学会感恩,拥有一颗感恩之心,懂得感谢大自然和他人,人类社会才能和谐发展,整个地球居民才能持久和平。 )
11、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阐明自己的观点的?
( 从自身切入,说明身上没有一样东西是自己制造的,引发“我应该为他人和社会做些什么、回报些什么”的思考,并且直接提出“社会意识”这一概念,接着阐述了公理化思想的由来和发展,并且以两个假设的提问引出最终的观点和结论。文章思路十分清晰,结构缜密。 )
12、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
【课外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
2、完成“学习建议”。
3、通过图书馆、因特网,阅读相关作品。
4、预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