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2.学习在说明中运用记叙的方法。
3.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人民英雄的光辉业绩,激励自己继承先烈未竟的事业,奋勇向前。
教学重点:
1.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2.说明的顺序和说明对象的特征。
教学难点:
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堂导入:
生字词(结合课文生词表以及课下注释整理后与
同学交流)
2、说明文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人民英雄
永垂不朽》是一篇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
3、说明事物要抓住,即一事物区别于其他
事物的主要标志。本文主要抓住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的特征。
二、合作探究: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打比方、画图表等。试找出本文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
读课文根据给出的层意划分课文结构。(写出段落)
第一部分():瞻仰纪念碑的心情和纪念碑的总体特征。
第二部分():具体介绍纪念碑的位置、兴建经过、碑的构造、题字、碑文以及十幅浮雕。
第三部分():抒写瞻仰后的深切感受。
第二课时
三、交流展示:
1、自己分析题目
2、读课文第一节,说说瞻仰纪念碑的心情是怎样的,纪念碑的总体特征是
什么?第一节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3、阅读课文2、3节,纪念碑处于什么位置,周围环境如何?兴建哪一年?
谁为它奠定基石的?它的规模如何,是什么质料构成的?
4、阅读课文4、5节,了解纪念碑的结构、题字、碑文、装饰与造型,并说一说文章照录碑文的用意是什么?以及装饰有什么象征意义,造型有什么特色?
5、再次速读2~5节,找出表明顺序的关键词,看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
序把纪念碑一步步介绍给我们面前?(即作者的活动顺序)
6、在平台前瞻仰,作者按照怎样的顺序说明纪念碑的结构、题词、碑文和造型。
7、思考:既然按照由上而下的空间顺序,为什么“小碑座”不放在“碑前”说明呢?“大碑座”又为什么不紧接着“平台”、“汉白玉栏杆”加以介绍呢?这样是否显的杂乱?
8、文章那些部分是介绍大碑座的?是采用什么结构?先总写浮雕的、、。以及雕刻了英雄人物的数目、大小和各不相同的形象特点。
9、阅读7~10节,这一部分运用哪些表达方式,简要说明一下。
10、想一想作者按照什么顺序介绍10幅浮雕的,你是如何知道的?(用原文的一句话)并按文中的顺序简要说明浮雕的主要内容?
11、研究课文,思考P92练习2
12、读课文11小节,它在文章结构和表达中心起到了什么作用?
四、归纳小结:
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用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抓住特征以说明为主有机插入叙述;以瞻仰者本人的活动顺序为主,空间顺序为辅,兼以逻辑顺序通过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具体而全面的介绍,热情赞颂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和他们英勇奋斗,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他们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学生见过纪念碑却不一定有比较深的印象,为了帮助学生很好地学习这篇说明文,本人做了一下尝试,教完本文后,有如下几点感想。
一、预习的必要性。
课前先让学生查找资料和图片,在形象感知上先对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和了解。结合查找的文字资料,为很好地理解碑文内容作了充分的准备。课堂证明,预习之后在教学时确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图表的合理使用。
为了帮助学生能直观形象地了解说明顺序的使用,除了在书本上让学生划出标志性的词句,我还特地制作了一张表格,画了一幅纪念碑方位的简图,然后让学生结合书上标志性的词句,填图,学生根据提示,很快填好图表,然后我按方位顺序依次参观给学生看,并请一个同学在旁边扮演导游,做一个简要的讲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和我一起亲身感受了参观的过程,也对什么是空间顺序有了形象的了解,并且更好地掌握了纪念碑的浮雕内容。
三、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运用
说明方法虽然以前也曾接触过,但往往学生在考试的时候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情况,所以这节课上,我先带着大家回顾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它们有哪些作用。然后先让学生找出一个说明方法,由我示范分析其作用,让学生从我的示范分析中寻找分析要点。学生掌握要点后,我再让学生在书上划出使用说明方法的语句,并尝试批注分析其作用。最后课堂交流,点评并补充纠错。几个学生下来,就发现这样做是很有效的,学生既掌握了方法,还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课后,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介绍某个物品,使用两个说明方法,并在语句后做一个说明方法的分析。这样就又锻炼了学生的笔头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