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掌握“蕃”“濯”“鲜”等实词意义和“之”的用法。
2. 通过诵读、背诵理解作者借莲花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3. 领会菊和牡丹对莲的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背诵,理解作者托物言志。
教学难点:
领会菊和牡丹对莲的衬托作用。
教学方法:
讲读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九江市的市花是什么花?(荷花),今天我们来学习《爱莲说》这篇课文。先请同学们欣赏两幅和莲花有关的图画和诗歌,并朗读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西湖》这首诗。
二、 展示教学目标:
1、掌握“蕃”“濯”“鲜”等实词意义和“之”的用法。
2、通过诵读、背诵理解作者借莲花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3、领会菊和牡丹对莲的作用。
三、作者简介:
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号“濂溪先生”,谥号元公。著名的哲学家。《爱莲说》这首诗是他在江西星子县任职时写的。
四、文体介绍: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五、朗读课文:
1. 朗读课文,注意节奏。
2. 理解生字的读音和意思:
蕃(fān)多 淤(yū)淤积 濯(zhuó)洗涤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鲜(xiǎn)很少
六、疏通词句:
1. 濯清涟而不妖(C)
2. 香远益清(A)
3. 亭亭净植(B)
4.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B)
5. 花之隐逸者也(A)
6. 花之 君子者也(A)
7. 陶后鲜有闻(C)
8.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
9. 水陆草木之花(C)
七、课堂讨论:
1. 文章题为《爱莲说》,也就是“说说我对莲花的喜爱,作者究竟喜欢莲花的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 这几句话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了莲花的什么品质?
生长环境 高洁、质朴
体态香气 正直、高尚
风度气质 清高、纯洁
3. 作者写这篇文章并非仅仅是为了写对莲花的喜爱,那还写了什么呢?
答: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人,用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象征君子的高尚的品质。写物是为了写人。这种写作方法就叫“托物言志”。
八、写作方法探究:
1.作者写莲花,可是文章开头并没有从莲花写起,在写莲花之前,作者写了什么?
2.作者还写了人们对这些花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
水陆草木之花 可爱者甚蕃
菊花 陶渊明独爱
牡丹 世人甚爱
3.“菊”和“牡丹”分别有什么特征?作者在这里为什么先写它们?
菊 秋季开花、迎寒斗霜、清高避世
牡丹 花色艳丽、雍容华贵
作者写它们是为了起衬托作用。
4. 作者把莲 花比作 君子,那么“菊”和“牡丹”分别比作什么人呢?作者对它们的感情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菊 隐逸者 惜
牡丹 富贵者 厌
九、进行小结:
正
衬
生长环境
体态香气
风度气质
反衬
托物言志
菊 隐逸者 惜
莲 君子 爱
牡丹 富贵者 厌
写作方法
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主旨)
十、朗读背诵:
1、全班同学先朗读一遍课文。
2、然后全班集体背诵课文。
3、叫两个同学当堂背诵课文。
十一、拓展延伸:
1、 课堂练习:学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说说你最喜爱哪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原因。
例:我喜爱梅花,因为它是花中的志士,坚强不屈。
2、 课后作业:以你对牡丹、菊花的独特认识,试模仿《爱莲说》的写法,写一篇《牡丹赞》或《爱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