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雨夜奇袭》教案+反思

发布时间:2017-12-14  编辑:梁飞艺 手机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掌握生字词;了解红军雨夜强渡乌江的经过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鼓励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感知内容要点,在合作中领悟文章主旨、分析红军出奇制胜的原因;在语言品味中体会本文的写作手法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红军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气概。

  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红军雨夜强渡乌江的经过及出奇制胜的原因。

  难点:

  分析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

  教法选择

  阅读法、启发引导法

  课型 新授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一、出示教学目标

  (一)课前活动(积累自励格言)

  海浪的品格,就是无数次被礁石击碎又无数次地扑向礁石……

  (二)课件出示教学目标

  二、学法指导

  (一)搜集有关本文的背景材料,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二)学会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三、学生先学, 教师巡视指导

  (一)动手自主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二)读通课文,勾画、识记文中的生字词。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析课文内容划分段落层次,理清结构。

  四、检查学生先学效果

  (一)查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肖华 (1916年1月12日—1985年8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生于江西省兴国。主要著作有:《怎样进行战时政治工作》、《长征组歌》、《铁流之歌》等。

  (二)检查生字

  湍急tuān 扼守è 斗志昂扬áng 惊涛骇浪hài 麻痹má bì 隘口ài 拂晓fú 碣石jié 卷地juǎn 吹散sàn 风骤zhòu 戚戚qì 迂回yū

  (三)词语

  羊肠小道:曲折而极窄的路(多指山路)。

  扼守:把守(险要的地方)。

  斗志昂扬:昂扬,情绪高涨。斗争的意志旺盛。

  谈话引入新课。课件出示课题。

  媒体展示教学目标

  多媒体出示学法,提出学习要求,做相应的学法指导

  学生反馈资料,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用媒体展示:明确要点 倾听并明确学习内容,默读课题。

  看屏幕感知学习目标

  看媒体明确学习任务,掌握先学方法

  查阅配套练,了解相关常识

  汇报交流学习结果、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惊涛骇浪:涛:大波浪;骇:使惊怕。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麻痹:失去警觉,疏忽大意。

  出奇制胜:奇:奇兵,奇计;制:制服。出奇兵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

  隘口:狭隘的山口。 拂晓:天快亮的时候。

  (四)阅读课文,理清结构

  准备 观察地形 了解敌情——偷袭不成 强攻无效——奇袭 天气突变 先遣队渡江——消灭守军 主力过江

  (五)自主、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就课文内容来说,“夜袭”应该是文章的重点,但文章开头五个段落没写“夜袭”,这样是否冲淡了主题或者脱离了主题?

  (就课文内容来说,前五个段落是“夜袭”的前奏和铺垫;就表现主题来讲,“夜袭”反映出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前五个段落极言作战条件对红军很不利,而战士们在极端艰苦的条件的情况下尚能突发奇兵,克敌制胜,这同样体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课文开始写天气阴云密布和环境的险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课文一开始写环境:“乌江岸上惊人的沉静。天口中阴云密布。”这样写战斗的前奏,为后来的战斗做铺垫。)

  (六)写法归纳

  1.本文以时间为线索,时间贯穿全文,思路清晰条理,衔接紧凑,利于读者快速把握文章内容。

  2.环境描写或渲染气愤、提示情节、或推动情节发展,从而烘托出红军战士崇高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五、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

  比较探究:三篇文章写“雨”的角度有何不同?

  《夜雨诗意》并没有对夜雨进行具体的描摹,而是主要写夜雨中人的思绪及所为,表现出了夜雨对人的思想感情、行为的影响。《听听那冷雨》从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对雨作了细致入微的描绘,然后联想到人生的风风雨雨,感慨万千。作者是在借自然界中的雨来抒发自己的情。《雨夜奇袭》中的雨表明了一次战斗的天气状况,它对我军的进攻起到了很好的掩护作用,也从侧面表现了战士们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六、当堂训练:见课件

  课件出示生字词注音、词语解释

  教师指导、点拨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教师进行评议、归纳,并板书要点。

  教师指导、点拨,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明确要点。

  指名学生回答探究结果,并补充归纳。

  组织学生练习,巡视、指导、了解学习进展,对后进生做适当的辅导

  预习反馈:生字、词语解释。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接着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小组讨论

  快速阅读课文后,思考并回答。

  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回报交流探究结果

  学生自主练习、互相检查学习效果

  作业设置:

  完成语文配套练5——8题

  教学反思:

  肖华的《雨夜奇袭》是一篇类似通迅的报告文学。这篇文章详细描写了红军战士强渡乌江时的恶劣自然环境,衬托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英勇善战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并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刻画了红军战士的群体英雄形象,赞扬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丰功伟绩。

  由于文章语言浅显易懂,学生很容易理解故事情节。我就把教学重点确定为了解红军雨夜强渡乌江的经过及出奇制胜的原因,这也是分析文章主题的切入点。把前五段的烘托铺垫作为教学难点。

  上课伊始,我让学生分析题目,看从题目中知道了哪些信息?从而分析出文章重点应是奇袭的过程。然后找出叙述袭击过程的是6到11自然段,再分析渡江过程,感悟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然后问那么前五段写的是什么内容?它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是不是冲淡或与主题无关?从而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最后让学生谈收获的时候,主要从引导学生从思想方面学习红军战士机智勇敢、顽强拼搏的精神。写作方面学习作者层层烘托造成悬念写作技巧。达到了在阅读教学中既进行了思想教育又渗透了写作教学的目的。

  总之,本文的设计,我遵循力求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把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权利还给学生。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和语言训练,以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感受和把握的思想原则。在课堂上已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

  我感觉自己的教学语言有时不够简练,这是语文教师必须要有的一项基本功。今后要在这方面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