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关于艾滋病的很多人还不够了解,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艾滋病知识宣传的黑板报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艾滋病知识宣传黑板报报资料】
一、“窗口期”与潜伏期
“窗口期”是指从患者感染HIV到形成抗体所需的时间。一般感染HIV—l后产生血清抗体的平均时间为45日或更短。通过输血感染者出现血清抗体阳性的时间为2~8周,性交感染者出现血清抗体阳性时间为2~3周。窗口期内患者也具有传染性。
潜伏期是指从感染HIV起,至出现艾滋病症状和体征的时间。潜伏期的长短还与感染HIV的量有关。经输血感染的剂量一般较大,潜伏期相对较短。儿童平均12个月,成人平均29个月,个别患者可超过5年,最长达14-20年,最短仅6日(输入血液制品而感染的急性病例)。潜伏期患者是重要的传染源。
二、感染临床分期
(1)急性感染期:特点有非特异性的表现,如发热、皮疹、僵直、淋巴结肿大、关节痛、肌痛、斑丘疹、荨麻疹、腹痛、腹泻及罕见的无菌性脑膜炎,症状2—3周自行缓解。
(2)无症状HIV感染:感染HIV后,约80%无临床表现,少数可有持续淋巴结肿大。
(3)艾滋病相关综合征:发热、盗汗、乏力、腹泻、体重下降,全身表浅淋巴结肿大,CD4﹢T淋巴细胞下降至O.2X109~0.4×109/L。
(4)艾滋病:CD4+T淋巴细胞数明显下降,低于0.2×l09/L,伴有各种机会感染和恶性肿瘤。
三、各系统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及肿瘤
(1)呼吸系统:50%以上艾滋病患者有肺部损害。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肺结核、复发性细菌、真菌性肺炎。
(2)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弓形虫脑病、各种病毒性脑膜脑炎。
(3)消化系统:白色念珠菌食道炎,及巨细胞病毒性食道炎、肠炎;沙门氏菌、痢疾杆菌、空肠弯曲菌及隐孢子虫性肠炎。
(4)口腔:鹅口疮、舌毛状白斑、复发性口腔溃疡、牙龈炎等。
(5)皮肤:感染性病变:带状疱疹、传染性软疣、尖锐湿疣、真菌性皮炎和甲癣。非感染性病变:脂溢性皮炎样皮疹,皮肤鳞状细胞癌与肛门直肠的原发肿瘤,淋巴瘤与KS皆可出现皮肤结节。
(6)眼部:巨细胞病毒性及弓形虫性视网膜炎。
(7)肿瘤:以卡波济肉瘤与非何杰金淋巴瘤较多见,其次是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口咽部肿瘤、肺癌及肝癌等。
(8)心血管损害:心脏可发生心包炎、心肌病变与心内膜炎。
(9)精神异常:.情感上的病态,表现严重抑郁;适应性改变,坐立不安,伴抑郁或焦虑状态;病态奢望,渴望不可能得到的东西;得过且过,挥霍无度,濒临绝望边缘:个性改变,无主意或不合群:沮丧感,自杀观念和精神分裂症。
(10)肌肉骨骼系统:可表现为游走性、对称性骨关节红肿热痛,酷似风湿热,抗风湿治疗效果不佳。
(11)HIV相关肾病:发生率20%~50%,在肾损害出现后病情进展迅速,多在发现肾损害后16周内死亡。
四、儿童AIDS病与成人患者的最重要的差别是:
①小儿HIV感染后潜伏期短,起病后进展快;
②成人HIV急性感染时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病状少见,而脑病的发病率较高(约占30%~90%);
③偏离正常生长曲线的生长停滞是儿童期HIV感染的一种特殊表现;
④反复的细菌感染,特别是对多糖荚膜细菌更易感,小儿AIDS很少合并弓形体病、隐球菌病或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LIP);
⑤并发卡波西肉瘤等癌肿的几率也较低于成人AIDS。
需要注意的是,艾滋病期的临床表现呈多样化,并发症也不尽相同,所发疾病与当地流行现患率密切相关。
五、条件致病性感染
特点是范围广,发生频率高及病情严重。临床分为4种类型。
(1)肺型:包括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及胸部X线显示弥漫性浸润。在北美及欧洲最常见的条件致病性感染是卡氏肺囊虫性肺炎,为致死性感染。
(2)中枢神经系统型:见于30%AIDS患者,表现形式为鼠弓形虫脓肿、隐球菌性脑膜炎、大脑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的局灶性脑损害或局限性脑膜炎。
(3)胃肠型:腹泻及体重减轻,与隐孢子虫及疱疹病毒感染有关。
(4)不明原因发热型:同时伴体重下降、不适和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