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下面分享关于中秋节的黑板报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秋节黑板报资料:节日起源】
中秋节源自于人们对月亮的崇拜。我国是古老的农业国家,古人经长期观察认为,月亮的运行同农业生产和季节变化有很大关系,因此祭月就成了祈祷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重要祭祀活动。《周礼》记载,我国周朝时就有中秋之夜击鼓赋诗以“迎寒”的活动,周天子每年秋天都要举行“夕月”仪式。春秋战国时,日月神分别称为东皇公、西王母。后世的月神嫦娥即由西王母(最早名常羲)演变而来。北魏、隋唐以来,历代都有秋分祭月的礼仪。人们为了祈求月神为农业发挥有利作用,或为了庆祝丰收,答谢月神的保佑,便更加重视祭月、拜月礼俗,现在北京的月坛公园就是明清中央政府祭月的坛场。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人们在祭月拜月的同时,又出现了赏月的习俗。晋代文献中已有中秋赏月的记载。
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大约是在唐代。北宋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普遍的民俗节日。到了明清,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愈益浓厚,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中秋上升为与新年、清明、端午并重的民俗大节,节俗活动丰富多彩。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月圆之日,又是亲人团聚、团圆之时。自古以来,团结、团圆、庆丰收,就是中秋节的主题。因此,中秋节又称“团圆节”,由家人团聚、团圆、和睦相处,达到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中秋节黑板报资料:月是故乡明】
若是你没读过苏轼中秋节怀子由的“水调歌头”词,想必也听过王菲的歌,《明月几时有》,现代曲子谱宋人的词。“高处不胜寒”、“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名句,每每和现代人的际遇、感悟若合符节。
中国人眼中的月亮,人文气息重。最近奔月的中国卫星,已经飞向了太阳系深空的拉格朗日L2点,命名却也古典而婉约,“嫦娥二号”。外国人要想明白这个名字,需要查中国字典,了解一大串的中国概念,后羿、嫦娥、吴刚、玉兔、桂花树、广寒宫……中国古人营造的想象世界,比之奥林波斯山上诸神,更绚丽、更精细。
古人的夜晚,不似现代城市这样遍地霓虹,除了人造的灯烛火把,月亮是最大的也是最规律的光源。月亮很大程度上照亮了古人的夜晚,一部《水浒传》,皓月当空,惊心动魄,“郓城县月夜走刘唐”,“呼延灼月夜赚关胜”,前者风尘仆仆,后者心机重重,人在做,月在看,都是好戏连台。
李白写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孤寂落寞,自然流出。杜甫写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怀旧思乡,写得太好。借着月光酒意,方明白故乡永远是他们心灵深处的背景,也是曲终人散后的诗性。
能赋予月亮这么多的人文情怀,中国人在世界上独一无二。这也难怪,中国五千年文明,万古江河,一路绵延,文化自信是渗透在骨子里的。一个中秋节,那么多精致的节俗节食和应景的诗赋唱和,不自信、不从容,断然发展不出来。